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刘村燕,女,196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哈尔滨市第一二五中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1991年7月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政治教育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修班结业。从2005年到2015年,曾多次赴华师大、北师大校长高研班及江苏地区名校学习。中学高级教师,哈市千名骨干校长之一。刘村燕校长工作勤奋敬业,踏实肯干,近年来先后获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市

  • 标签: 村燕 科研兴校 政治教育专业 优秀教育工作者 中共党员 学士学位
  • 简介:比较宗教学范围内存在一种现象,即当我们分析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民族性宗教时,会发现其于深层的原则及仪轨范式等方面颇有不同。日本古代的萨满及我国西藏地区的原始苯就是一个例子。当深究二者的民间渗透层面时,就会得到二者中存在共通的区域性宗教习俗和原始世界认识,即主要以巫术和符咒为主的结论。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具有萨满性质的西藏原始苯和古代日本萨满的相关资料,发现二者在有关宇宙、灵魂观念和萨满的巫术、仪轨范式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并从原始的神祇观、宇宙观、巫师与仪轨等方面进行描述和比较,从而对一些重要的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日本萨满教 西藏原始苯教 比较宗教学
  • 简介:本文前题为阳明师友之及其思想论述,壹在由师友的进路,探讨阳明学的渊源,之后再进入其学的核心脉络,是即顺其本源,得其慧旨之谓,探讨其师友之及阳明良知和致良知教义。

  • 标签: 阳明 师友之教 阳明良知致良知教义
  • 简介:清代随着国内回回群体的繁衍、壮大,伊斯兰在华的生存地位得以巩固。虽然在近300年的历史进程中,伊斯兰因一些地区穆斯林的反抗斗争,一度遭受重创,并曾牵连到江南地区,但综观清代杭州乃至江南伊斯兰生存状况,清真寺仍不断获以重修,回回人的教育、学术活动日益活跃,伊斯兰在平和、有序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 标签: 清代杭州 穆斯林 寺院修建 经堂教育 学术活动
  • 简介:七八世纪之交,伊斯兰与西藏已有所接触,但直到14世纪才真正传入西藏。伊斯兰分别从境外和祖国内地两个方向传入西藏,并在保持宗教特色的同时,通过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上的不断自我调适,日渐“本土化”,受到藏传佛教和藏族社会的包容与接纳。西藏和平解放后,随着内地穆斯林入藏人数的不断增多,现存于拉萨、日喀则、昌都三地的4座清真寺已难以满足其宗教生活需求,于是伊斯兰临时礼拜点“应运而生”。民族宗教情况复杂的西藏,需要对其加强管理、合理引导和完善服务,进一步发挥伊斯兰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伊斯兰教 西藏 清真寺 临时礼拜点 穆斯林
  • 简介:一般认为清真书报社产生于民国11年(1922年)前后。然而,从新发现的资料证实,该社至少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前已经存在,只是名称有所不同。该社从民国初期的发展经历了万全堂、万全书局、清真书社和清真书报社四个阶段。其中在民国8年(1919年),清真书报社的经理着手创办清真图书馆,这种设想是中国伊斯兰发展史上的创举,可惜未能如愿。与此同时,在外界的支持下,清真书报社走上正轨,先后出版汉文书籍达200余种,在中国伊斯兰教出版业方面占居重要地位。除了刊印书籍外,清真书报社负责人还支持儿子和牛街穆斯林知识分子创办《清真周刊》《正道》和《晨熹》,前后持续近25年,同样在中国伊斯兰报刊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 标签: 回族新文化运动 文化教育 中阿文化 爱国思想
  • 简介: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金陵学派在坚持“认主独一”信仰的基础上,不仅丰富了伊斯兰教义的内容,深化了对“认主独一”的认知,也在哲学层面上回答了伊斯兰教学术界一些有争论的问题,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思想理论体系。在宗教实践上,他们主动适应中国的政治制度,把教法限制在宗教和日常生活的道德伦理层面,并用汉语创立了中国伊斯兰的话语体系。金陵学派开创的伊斯兰教学术思想和传承形式,不仅对中国伊斯兰教民族化进程和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今天和未来中国伊斯兰的传承和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 标签: 金陵学派 思想理论 民族化进程 当代意义
  • 简介:近日,笔者有幸聆听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专家关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教学策略,他们建议在文章中用知人论世解读法,但这种解读法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主题挖掘或嫌深奥与牵强。一篇文章,如若非要通过查寻背景资料才能读出它的好处来,这样的文章也未免读得太吃力、太沉重了。况且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本就缺乏查寻资料的条件,对他们来说,赏读一篇文章最好纯粹地从文字出发。

  • 标签: 《春》 教学策略 朱自清先生 课堂教学 阅读体 句式结构
  • 简介:2015年5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点推出的《大师语文》,称得上是一部空前绝后的著作。说“空前”,是因为它记录了历史上还不曾有过的几十位当代语言文学大师共赴同一课堂,向普通大众授业解惑的盛举;说“绝后”,是因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能否出现这样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师群体,我们并不十分乐观。因此,我们可以说,这部书是经典,是传世之宝。

  • 标签: 文学大师 语文 编后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精神 传承
  • 简介:敦煌本《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和《闽书》等文献中都蕴含有不少关于摩尼降诞的资料,更具体详尽的记载见于新近发现的霞浦本《摩尼光佛》之中。上述文献涉及摩尼在母体的住胎与降生部位、降生地果园以及母亲攀果树枝、寄形柰晕、降生前之灵异现象等,加上文献所反映出的摩耶和满艳(或末艳)发音的相通、阎默与善思维的关联等诸多方面,从中可以看出,摩尼对佛教、道教之同类故事多有比附与摄取,同时又根据需要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加工改造,其目的无外乎一方面借用佛道之外衣,另一方面又暗示本宗教之独立性。摩尼有意比附佛道,意在将摩尼与佛教、道教融为一体,依托佛道,进而为摩尼在中土的生存与弘传广开方便之门。

  • 标签: 降生传说 摩尼教 佛教 道教 霞浦摩尼教文献 敦煌摩尼教文献
  • 简介:日本学者吉田盏先生指出,霞浦文书《福祖庆诞科》中有敦煌摩尼写卷《下部赞》第二首音译诗偈的异译,本文将此两种音译本进行参校。本文利用西方学者德金与莫拉诺2010年重新校勘的伊朗语文本、克拉克2013年校勘、英译、评注的回鹘语文本以及芬克校勘、英译、评注的未刊科普特文本,吸收吉田登对汉文的校改与中古汉语注音,重新参校《下部赞》第三首音译诗偈,且辨明其并无错筒。并比照汉文摩尼经的意译用语,对二首音译诗偈加以拟译。

  • 标签: 阿拉姆语 帕提亚语 粟特语 回鹘语 霞浦文书
  • 简介:抗战爆发后,为了响应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的号召,中国伊斯兰界在汉口举行了反侵略祈祷大会,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成立后,不仅扩大了反侵略祈祷宣传的范围,而且呼吁国内穆斯林积极付诸实践,从而强化了中国穆斯林的爱国心,在精神总动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抗战时期 伊斯兰教界 反侵略祈祷
  • 简介:大同华严寺是现存保护较好的辽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其中又以下华严寺薄伽藏殿辽代彩塑最为著名。殿内现存彩塑34尊,其中29尊为辽塑,其余5尊为明塑,堪称辽代彩塑艺术高峰的代表,本文以殿内彩塑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其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

  • 标签: 下华严寺 辽代 彩塑赏析
  • 简介:晚明的历史特殊性已成为学界共识,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层面都发生了不同于此前的变化。在女性婚姻家庭层面,女的相对流行、伙伴式婚姻关系的出现,均成为新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晚明吴江叶纨纨的《愁言》为中心,考察女与晚明婚姻中的女性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女对女性情理观、婚姻观以及对待婚姻生活态度的影响。本文认为,这一时期女为婚姻关系中女性情感与道德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可能,对这一时期女性,特别是上层社会女性传统的情理观和婚姻观造成冲击,并因此对其现实婚姻生活产生影响。

  • 标签: 女教 婚姻 《愁言》 晚明 情理
  • 简介:道德主体性系阳明“四句”的思想宗旨,其以善恶之辨为经,以自在、自发、自觉和自由为纬,整体呈现了主体性的发生、发展、提升和实现的动态过程和逻辑关系。对阳明主体性思想的阐释与弘扬,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当代社会的异化现象。

  • 标签: 王阳明 四句教 主体性 异化
  • 简介:1615年,金尼阁(1577-1628)以拉丁文出版了利玛窦的一种意大利文著作,名为《基督借助耶稣会远征中国记》。此书在欧洲大受欢迎,很快就被翻译成除英语之外的主要欧洲语言。之所以没有英译本,可能是因为当时英国是一个坚决反耶稣会的新教国家。但是,在1625年,萨缪尔·浦察思(1575-1626)最终还是出版了《基督远征记》(下称《远征记》)的英文改写本,收入他的多卷本旅行记《哈克鲁特遗稿,浦察思朝圣记:包括英国或他国航海及陆地旅行的世界史》中。浦察思在他的著作中收录耶稣会士的作品,或许可以反映当时英国对于有关中国的信息有多么需求。在本文中,我考察了浦察思为英国读者对利氏《远征记》中的描述所做的改写,并分析他是以何种方式利用《远征记》作为主要来源、介绍中国及其文化的。理解一个17世纪的英国读者对于利氏描述的反应,并非易事,但是透过对浦察思译本的研究,我们至少能洞悉一个坚定的英国新教徒是如何阅读原来的拉丁文版本的。浦察思几乎保留了原文献中的所有信息,包括旁注,但他的方法是翻译一部分段落,而概述其他部分。我将特别关注浦察思如何选择、翻译和编辑《远征记》中有关中国地理和幅员、中国人的学问和学术系统以及修行的宗教等材料。这些材料被收录在浦察思《朝圣记》的第一、二、五篇中。

  • 标签: 利玛窦 《基督教远征中国记》 萨缪尔·浦察思 17世纪 英语翻译
  • 简介:一、成吉思汗宽容宗教政策的形成及意义13世纪初,崛起于漠北蒙古高原的铁木真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征战,实现了大漠南北蒙古各部落的统一,1206年在翰难河畔召开的忽里勒台大会上,铁木真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成吉思汗”。之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带领着蒙古铁骑进行了一系列的征服活动,降畏兀儿、哈刺鲁,灭西辽,破花剌子模,臣服西夏,击败金朝,建立起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蒙古帝国,为以后建立大元帝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和金帐汗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蒙古高原 成吉思汗 宗教政策 伊斯兰化 宽容 钱币
  • 简介:伊斯兰是新疆十个穆斯林民族宗教文化的上层建筑,与各类自然崇拜、巫蛊风水、萨满信仰等共同构成各自完整的宗教信仰体系。其中,在萨满文化相对发达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伊斯兰的象征隐喻及文化整合作用表现得尤其突出,形成一道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的文化风景线。新疆穆斯林民族萨满信仰中伊斯兰整合作用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各民族宗教文化中不同类型宗教信仰成分交融混成的具体状态及互动规律,同时也能使我们从一个独特角度认识且合理解释伊斯兰中国化的实践形态。

  • 标签: 宗教民俗 伊斯兰教 萨满文化 互动交融 中国化
  • 简介:一“嘉道的主体性”对二十多年来的清中叶及以後时段的历史研究,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一语,恐怕是引用频率最高的几句话之一。

  • 标签: 历史研究 清中叶 主体性 政治 事件 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