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取景是拍好旅游摄影作品的第一步。在旅游过程中.面对彩缤纷的美景.许多人拿起相机.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拍什么好了。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往往是不懂得旅游摄影的基本取景规律。同样一个景物.由于取景方式不同.拍出来的画面会呈现不同的效果。数码相机自动程度越来越高.可以自动对焦、自动测光.自动曝光等,但是取景却是无法成为全自动的.必须靠拍摄者自己选取。从与被摄物体的距离上分类.取景大致可分为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和微距。

  • 标签: 近景 远景 学会 景色 旅游过程 数码相机
  • 简介:根据摩尼教教义,明(清净气、妙风、明力、妙水和妙火)与率路沙罗夷(即卢舍那)等神一起囚禁类魔。魔鬼以明禁于肉身作为反击。最后惠明将明从骨城、筋城、脉城、肉城和皮城中解脱出来。我们可以将此教义与福建省霞浦县新发现的一本民间宗教小册子里的“明大供”作一比较:毗卢佛(即卢舍那)作为法中王出现。妙气佛、妙风佛、妙明佛、妙水佛和妙火佛分别与真如、光明、智慧、清净和大力对应。他们应当从骨城、筋城[、脉城、肉城和皮城]想。只要我们剥去“明大供”的民间宗教外衣,其核心为摩尼教教义就非常清楚了。

  • 标签: 摩尼教 五明 霞浦文书 中古波斯文文书
  • 简介:螺髻山,位于凉山州普格县城西部,地跨西昌市、普格县、德昌县二县一市,主要景区面积108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359米。螺髻山,彝语称为“安哈波”,因其主峰高耸入云,直插九霄,形似少女头上青螺状的发髻而得名。1986年11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自然景色、文物古迹和彝族风情相融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风景名胜旅游区;2006年,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螺髻山胜景众多,以螺髻“绝”最为著名。

  • 标签: 螺髻山 五绝 四川省人民政府 旅游景区 自然景色 风景名胜
  • 简介:60年来,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把绚丽多彩的民族歌舞艺术奉献给各国人民.受到各国观众的高度赞扬和普遍喜爱,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中央民族歌舞团 艺术工作者 文化艺术 少数民族
  • 简介:汉代以来,佛教东渐。到了东晋十六国之“凉”时期,武威佛教传播至于兴盛,高僧辈出,人才济济,寺院遍布凉州各地,一时成为北中国的佛教盛地。一批批高僧从这里走向四方.一本本佛教经典从这里传到各地,使“凉”文化中融入了浓浓的佛教色彩。本文就凉时期凉州佛教的发展状况做以略述。

  • 标签: 五凉时期 凉州佛教 传播发展
  • 简介:唐会昌(841-846)初元,摩尼教备遭残酷迫害,顿失与西域教团的组织联系,只能在中土白求生存发展。翠界一般认为,宋代东南沿海一带流行的明教,源於唐代摩尼教,但已完全华化了。所谓“华化”,盖指依托、依附华夏主流宗教,即佛教、道教而言。宋代明教作为华化摩尼教,见诸教外之一明显表徵便是“佛”崇拜。不过“佛”究何所指,

  • 标签: 崇拜 补说 摩尼教 生存发展 东南沿海 宋代
  • 简介:敦煌写本P.3081《七曜日吉凶推法》是敦煌时日宜忌文书中颇具特色的一篇,以七曜日为纲进行占卜,内容切近民众生活,七曜名称皆用康居语音译:蜜日、莫日、云汉日、嘀日、营没斯日、那颉日、鸡缓日。文章在对文书进行录文的基础上,将其与P.2693《七曜历日》以及印度的《宿曜经》进行对比研究,并且结合其中涉及的“七曜占日直”的占卜对唐代的“日禁忌”进行初步考察,从而揭示该文书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敦煌文书 占卜 七曜 禁忌
  • 简介: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坐“三叉戟”飞机叛逃,在蒙古肯特省省会温都尔汗东北方向约70公里处坠毁(离中蒙边界约350公里)。九一三事件已经过去40多年,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官方正式公布的材料很少,人们对坠机原因有多种猜测。再加上国外一些人恶意炒作混淆视听,直到现在,谈起九一三事件,常常听到多种说法。

  • 标签: 林彪 五要素 恶意炒作 事件 原因
  • 简介: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开窟之风依然盛行。其间曹氏家族及其族属在莫高窟开凿了诸多大型佛窟,所不同的是,部分新建洞窟窟顶四出现四天王图像,其样式独特,在之前敦煌石窟未见类似案例。四天王图像的产生,一方面是受西域于阗佛教思想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当时曹氏内忧外患的政治格局密切相关。其特殊形制既表达了一定的宗教思想,也隐合了某种社会世俗意义。

  • 标签: 曹氏归义军 四角天王 于阗天王 图像渊源 佛教仪轨
  • 简介:西晋末年,中原处于战火弥漫、干戈不息的混乱局势。凉政权控制下的河西地区总的形势却“……秩序安定,经济丰饶.既为中州人士避难之地.复是流民移徙之区”。因此,京城士大夫认识到“天下方乱.避难之所唯凉土耳”,“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为了安置中州移民,前凉时专门设置了武兴郡。张轨及其子张茂先后两次大建姑臧城。张骏时为前凉鼎盛时期,又大规模修筑姑臧城。因年代久远,保存下来的凉建筑遗迹已不多。现只能根据史料记载和少数现存遗迹来复原凉时期姑臧城的繁荣景象。借此,撰写此文请教于方家和有志之士,从而得到更多的凉建筑和其他方面的资料。

  • 标签: 文献 五凉时期 姑藏都城 寺塔台 石窟遗迹 略述
  • 简介:《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中存在一条较为明显的文字脱漏,这源于对《通典》此则材料引用时的误抄。宋元时期的《太平寰宇记》、《通志》、《文献通考》引用此史料与《通典》原文无异。而自南宋《玉海》、元代《资治通鉴》胡注,特别到清代以来的各类著作,则多采摭了《新唐书·西域传》此条文字,且引用情况繁杂。这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新唐书》正史地位牢固树立的过程及其在学界的影响。

  • 标签: 新唐书 西域传 于阗
  • 简介:马王堆汉墓帛书《星占》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天文书,帛书整理小组的释文发表至今,先後有多种研究成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乐贤先生在帛书整理小组及其他研究者成果的基础上,曾对《星占》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

  • 标签: 马王堆汉墓帛书 整理 星占 研究成果 研究者 得一
  • 简介: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王云”已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了。但倘要说到中国20世纪的文化出版事业,那就不能不提到他。王云从1921年进商务印书馆,到1946年辞职从政,前后在商务工作了25年,一直在商务担任要职。王云的下半生在台湾度过,重新主持台湾商务印书馆将近16年。

  • 标签: 王云五 出版家 商务印书馆 1921年 出版事业 20世纪
  • 简介:本文通过对张家口地区的长城烽燧燃放点遗迹的实地调查,考证了明代烽燧"火池"、"烟皂"的存在及分布情况,结合古代烽燧制度、烽燧建筑形制、燃烽设施以及联墩的组成形式等方面的文献记载,对所谓的长城"连墩""、七连墩"和"一烽燧"是一种"独特的烽燧建筑制式"的观点提出质疑。

  • 标签: 张家口长城 烽燧制度 燃烽设施 联墩
  • 简介:老峰,全国有三处同名的山峰,分别为山西运城永济老峰风景名胜区,福建厦门老峰,江西庐山老峰,以山西运城永济老峰风景名胜区最为有名。

  • 标签: 风景名胜区 运城 山西 山峰 国有
  • 简介:陕西彬县发掘的代冯晖墓出士文物,对研究代历史、考古、文化及民族关系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在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出土《冯晖墓志》及墓甬道壁画、彩绘砖乐舞图像作进一步研究:,从冯晖及冯氏家族事迹,探讨冯氏家族的历史、传承及与在朔方一带党项诸部的关系;考释墓甬道束、西壁画、彩绘砖乐舞图像的乐器、乐舞伎,认为表现的是各有“竹竿子”、“花心”及乐舞伎的两个宋代“队舞”的雏形。

  • 标签: 冯晖墓志 冯氏家族 朔方军节度使 彩绘砖乐舞 图像
  • 简介:第二届西溪花朝节上百年杜鹃、千年牡丹,薰衣草、鲁冰花、铁线莲、琼花……近五百个花色,上百个品种系列,几百万盆怒放的鲜花,把杭州西溪装扮成了幸福的花海!

  • 标签: 花朝节 西溪 鲜花
  • 简介:2011年12月,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持编纂的《华县志(1979~2000)》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全书有33篇123章421节约130万字。采用述、记、志、传、图、照、表、录等形式,分“人居环境”、“时代印记”、“经济观潮”、“政治举要”、“文化长廓”、“社会经纬”六大类,全面系统地记载了该县的建置沿革、民情风俗,重点对1979-2000年全县人民坚持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教训作了全面系统的综述。

  • 标签: 出版发行 县志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编纂委员会 精神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
  • 简介:《伍子胥变文》是敦煌变文中的名篇,虽然为之校勘注释之书已然不少,但是“子胥告令军兵”、“君不索吾身命,由自予之”、“隈形即立”、“抽刀剑吼”等处之解释仍未能餍心切理,或者校注者漏释,或者当另作他解,文意方通。

  • 标签: 《伍子胥变文》 隈形 倒装 丫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