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正>任二北先生集的《敦煌曲录》(简称)《录》),自一九五五年出版以来,历时已三十余年。此书之问世,正如者言,并非定本,但却集录了敦煌词曲五百四十五首,为研究我国文学史,尤其是词学史,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者曾据罗振玉《敦煌零拾》、朱祖谋《疆村遗书·云谣集》、许国霖《敦煌杂录》、刘复《敦煌掇琐》、冒广生《新(?)云谣集杂曲子》、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北京图书馆钞敦煌卷子、郑振铎《世界文库》或《中国俗文学史》、卢前《敦煌文钞》、周泳先《敦煌词掇》、唐圭璋《敦煌唐词释》及《云谣集杂曲子释》、傅芸子《敦煌俗曲之发现及

  • 标签: 敦煌文书 敦煌卷子 校释 校录 敦煌遗书 王化
  • 简介:本文是、的续篇,文中对校理方面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后汉纪》 校汉
  • 简介:中华书局点校本被认为是"目前的最佳版本",但存在的问题颇为不少.本文仅就其标点、校勘方面的问题举21例予以辨正.

  • 标签: 《梁书》 标点 校勘 辨正
  • 简介:《太平经》是东汉道教徒作的一部重要文献,全书大体用口语对话形式写成,通俗浅显,有许多地方反映了当时俚俗间汉语汉字的使用情况,是汉语史研究的宝贵材料。汉字的特点是字形和意义密切相关,每一个词都有确定的写法,但是文字在使用中往往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情况,这种现象在民间流传的文书中,尤其容易发生。从用字上来看,《太平经》中的用字大体是比较规范的,但是,也有不少俚俗的用字。其中有些是先秦以来习用的通假字,也有不少其他文献中并不习见的用字字例,其中有的可归于通假范畴,有的却只是文字使用或传抄中的讹误。《太平经》今存一个残本和

  • 标签: 《太平经》 汉语汉字 校读 汉语史研究 对话形式 通假字
  • 简介:学者们认为,慎到是由道转法的关键性人物,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特定地位。近释《守山阁丛书》本《慎子》及其佚文,偶有所获,此特作札记数则,以就教于方家。1.走背跋■穷谷,野走十里,药也;走背辞药,则足废。(《威德》)按:据上下文意,两'走背'下当点断,为动补结构。'背'疑通'踣'。'背',《广韵》蒲昧切,'踣',《广韵》蒲北切,二字古音同部,又同为唇音。'背'之通'踣'犹如'背'之通'倍'。《说文·足部》:'踣,僵也。''走背'当指足已走得僵硬不活动,非药物之医治不能继续行走。

  • 标签: 慎子 中国古代思想史 《广韵》 特定地位 动补结构 关键性人物
  • 简介:保存于《南宋馆阁录》中的南宋秘书省"雠式",是今天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一份古代国家藏书机构有关书籍校点的工作细则.近年,随着学术界对宋代馆阁典籍收藏整理工作重视程度的增加,"雠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相关研究中,往往被看作是"我国古代文献学史上最早确定的较为完整的校勘条例"、"宋代校勘学向理论发展的重要体现",甚至"标志着中国古典校勘学到宋代已成专门之学".

  • 标签: “校雠式” 南宋 秘书省 藏书机构 工作细则 书籍校点
  • 简介:《降魔变變》是《敦煌变變集》中重要的一篇,後来我们在《敦煌变變校注》中作了较为详细的汇汇注。然而,由於“原卷”第二段(胡适旧藏)真迹以往一直未见,所以有些很重要的文字没有机会核实,致使録文不能尽善尽美,实感遗憾。

  • 标签: 《降魔变文》 中国 文学研究 《敦煌变文集》 古体小说
  • 简介:<正>《孔丛子》乃世代通行之书,至今无人为之系统整理.唯清道光间金山钱熙祚为之校勘,文句多有改动,然可商榷者仍多.今读《孔丛子》所得数条,书录于案,以就教于方家.《嘉言篇》:“苌肱语刘文公曰:‘吾观孔仲尼,有圣人之表.其状河目而隆颡,黄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然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抑亦圣人之兴者乎?’”“履”,明钟惺评本作“礼”.按:“躬履”于此无意,当从钟惺本作“躬礼”.“躬礼”谓躬身施礼,犹言敬也.《旧唐书·曹华传》:“华令吏曰:‘邹、鲁,儒者之乡,不宜忘于礼义.’乃躬礼儒士,习俎豆之容,春秋释奠于孔庙,立学讲经,儒冠四集.”

  • 标签: 《孔丛子》 宋本 校证 钟惺 梁丘 水饮
  • 简介:对敦煌文牒中一批难词辨析确义,校正误字.这些词语与《汉语大词典》对比,它们有补充新义,纠正误释、提前时代等意义.

  • 标签: 敦煌 文牒 校释
  • 简介:由于学习之便,本人对宋人著录的商周青铜器铭文有一定的接触,并对这些青铜器铭文作过校勘和若干考证,成《宋代著录金文释》一编,其中一些学习心得,记之于下,希望能够得到批评指正。一、关于宋人著录金文的总数宋人著录的有铭文先秦青铜器,近人做过不少工作,王国维先生在1914年就编制了《宋代金文著录表》,1928年容庚先生又在王表的基础上加以修订,重编了《宋代金文著录表》,近来张亚初先生又在前二表的基础上剔去秦汉铜器铭文,又编制了《宋代所见金文著录表》。该表收宋人著录有铭文器目共589,是在《集古录跋尾》、《考古图》、《金石录》、《博古图录》、《東观余论》、《广州书跋》、《啸堂集古录》、《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续

  • 标签: 青铜器铭文 张亚初 容庚先生 王国维先生 校释 集古录
  • 简介:霞(1983年)弥松颐摄一1940年3月,陈霞携妻子历尽艰难来到延安,先在中央青委编辑《中国青年》杂志和《青年字典》,10月下旬他的大儿子出生。翌年春季的一天,霞夫妇趁孩子睡觉出门散步,遇到浙江同乡李又然,李当时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

  • 标签: 《解放日报》 编辑工作 延安整风 丁玲 《文艺》副刊 清凉山
  • 简介:在《水经注》的诸多版本中,武英殿聚珍本(简称“殿本”)是最为流行的,这绝不仅仅因为它在有清一代是“钦定”的官本,而是因为它“是一种可以代表明清郦学考据学派全部成就的优秀版本”。但是从殿本间世后不久至今,校订者戴震,却屡遭责难,称其书有抄袭赵-清《水经注释》之嫌,当然,

  • 标签: 《水经注》 考据学派 聚珍本 武英殿 版本 殿本
  • 简介:<正>近读《唐书》,随手得衍、误、漏字及标点错误十余条,今札记于下:(一)《新唐书》卷1《高祖纪》:“(武德六年十月)壬戍,右虞候率杜士远杀高满政,以朔州反.”(第16页)按:右虞候率为东宫宿卫兵长官,而诸州镇则另有虞候为衙前之职,《资治通鉴》卷190即作“右虞候杜士远”.胡三省于其下注云:“隋文帝于东宫置左右虞候府,掌斥候.是后州镇各置虞候,以为衙前之职,以备候不虞名官.”是“新纪”衍“率”字.

  • 标签: 偶拾 校读 《新唐书》 千牛 东宫 中护军
  • 简介:在编年体断代史中,东晋袁宏《后汉纪》历来受到较高的评价。唐代史评家刘知几在《史通·正史篇》里说:'世言中兴,作史者唯袁、范二家。以配蔚宗,要非溢美也。'清代编撰的《四库提要》说:'其体例虽仿荀悦书,而悦书因班固旧文剪裁联络,此书则抉择去取自出鉴裁,抑又难于悦矣。'的确,在写作的宗旨、史料的搜集及撰写的体例等诸多方面,《后汉纪》不仅可与荀悦《前汉纪》媲美,而且具有范晔《后汉书》所不能取代的长处。但是,在近千年来的古籍

  • 标签: 汉纪 《四库提要》 荀悦 蔚宗 唐代史 刘知几
  • 简介:<正>《包拯奏议》是全面研究包拯生平、施政方略、判案方法,以及研究宋史和安徽地方史的基本文献。包公的奏议,自宋至今,虽有多种版本流行,但因刊印有限,保管不善,现在的读者仍不易寻觅,且各本校勘都不够精审。安徽师范大学杨国宜教授,经过多年研究、考证,整理出《包拯集编年补》(黄山书社1990年1月出版),这是当今研究包拯最完善的一个本子。

  • 标签: 包拯 编年 奏议 校补 安徽师范大学 全面研究
  • 简介:<正>王梵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白话诗.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只是因为这些作品分散在篇幅浩繁的敦煌写卷里,被人们发现并逐渐引起重视,才是近几年来的事。张锡厚先生辑集出版了《王梵志诗辑》,创集腋成裘之功,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释工作。但因为是初创,其间校勘、诠释方面的疏误在所难免。笔者就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读书所得罗列于此。以尽些许补充之意。(1)《王梵志诗辑》卷一3页《身如圈里羊》:“脱衣赤体立,则役不如羊。”

  • 标签: 王梵志诗 敦煌变文 我国古代 广韵 文意 入声字
  • 简介:《刘师培辛亥前文选》(作'刘师培辛亥以前文选'最好),朱维铮编校,列入朱维铮执行主编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我先挑讲清代学术的《论近世文学之变迁》、《近儒学术统系论》、《清儒得失论》、《南北学派不同论》(149-176、369-407页)来读,鲁鱼弥望,尤其是那刺眼而害人的人名讹误。摘示出来,以成就编者的谦德:'校点或有阙尖不审,祈方家不吝指正。'(尖字是失字之失吧)。151页的榭山为谢山之讹。编校者编的《人名索引》亦误。此类《人名索引》沿误处不复一一指示。

  • 标签: 刘师培前 前文选 文选校
  • 简介:<正>周祖谟先生云:“事情总是创始者难。”(《论段氏说文解字注》)敦煌变文校勘释义先行者作的正是创始工作,因此创始者先行者释中存在千虑一失是很自然的,对先行者所作的一些条目,几经推敲玩味,发现不无可商之处,于此略申管见,以期抛砖引玉,求精求是。《捉季布传文》“既交朱解来寻捉,有计隈衣出得身。”(五九页)王重民先生(重见简称“王”。他仿此):“记”[七八]云:“丁卷‘隈衣’作‘隈伊’,戊、辛两卷作‘隈依’。冯云:‘伊、依皆较衣好,隈应是偎之误’”。(七七页)作偎依?偎依成词,然词义于变文文义未安,故冯说仍未允洽。今谓隈衣、隈伊、偎依并系抄

  • 标签: 校释 敦煌变文 讲经文 说文解字注 校记 周祖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