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明代文学研究也像中国的其他现代学术领域一样,经过约一个世纪左右的历程,在研究方式上似乎走了一条由综合到分科并再到综合的发展模式。中国的传统学术是强调文史不分家的,所以谈文学总离不开历史、哲学等领域,王阳明是著名的哲学家,但在早期的几部明代文学史著作中,却很少有人不谈到他的,从明代的王世贞到现代的钱基博都是如此。可是到了建国后所写的文学史里,就再也难以见到有人专谈王阳明的文学创作了。

  • 标签: 明代 文学研究 文学史 文学批评史 哲学 审美意识
  • 简介:对于清初的岭南历史发展来说.平南王尚可喜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原籍山西洪洞.后徙辽左海州卫,为明辽东广鹿岛副将。天聪八年(1634).因受东江总兵沈世魁之加害而被迫降后金。后伐朝鲜,击李自成.至顺治六年(1649)五月改封平南王,受命征广东。

  • 标签: 尚可喜 复杂心态 历史发展 李自成 清初 辽东
  • 简介:1952年,全国进行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北京大学由沙滩搬到了西郊原燕京大学的校址。父亲身为副校长当然得随校搬迁。但据我了解,他和我母亲一样都不想搬迁,他们都喜欢独门独户的小院,宁静、安详。可父亲一向"明哲保身",逆来顺受。学校要他搬到新址北大燕南园,他就只身先搬去了,

  • 标签: 矛盾心态 父亲 汤用彤 院系调整 高等院校 燕京大学
  • 简介: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临时约法”和建立的国会,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与共和的精神,也是辛亥革命成功的标志。当被袁世凯、段祺瑞的专制统治破坏后,孙中山坚持民主主义的革命立场,毅然高举“护法”大旗,义无反顾,向恶势力展开斗争。1917年9月至1918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发动武力护法。章太炎从一开始就参与了重大举措的决策和实施,参加了护法战争。虽然护法战争仅仅9个月即宣告失败,但这是章太炎在旧民主主义时期的最后一次政治拼搏,也是他一生中最光采的一页。

  • 标签: 章太炎 孙中山 护法战争 军政府 政治心态 唐继尧
  • 简介:高启作为元末明初的一位著名诗人,其成就是巨大的。他一生经历过三个历史阶段。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高启都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其主要原因在于高启面对易代之际时的复杂心态。本文主要是探讨高启在明王朝时期既想追求独立的人生又对政治无法忘怀的矛盾心态对其创作的影响。以此让人们能更加准确、真实地了解这位天才的诗人。

  • 标签: 高启 复杂心态 个体独立 矛盾 自适
  • 简介:明代中晚期城市园林的大量建造推动了明代绘画中以园林为表现题材的作品日益增加,成为明代绘画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明代园林画并不是简单的“清风朗月”、“小桥流水”的园林山水景观的再现,而是文人画家市隐心态的流露。

  • 标签: 明代 园林画 隐逸思想 市隐心态
  • 简介: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机遇与困苦并存的时代。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危机四伏,给人们带来深重苦难;另一方面,江南等局部繁华地区在商品经济、市场空前发展和劳动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削弱的背景下,开始出现微弱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

  • 标签: 明清之际 西学传播 文化心态 徐光启 《几何原本》 《九章算术》
  • 简介:晚明东林党是中国古代士人的典型,他们在道德修习上追求'慎独'境界,形成了'戒慎恐惧'的政治心态.这种政治心态具有'原惧'特点,对于他们的政治态度和实际政治选择具有深层的影响.这就是促成东林悲剧的心态之源.

  • 标签: 东林党人 士人 慎独 戒惧 原惧 政治心态
  • 简介:唐朝下层士人的社会交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以科举和入幕为社交中心,以上层权贵、名士及地方官为社交对象,展开觅举、游丐、游幕等社交活动,并在这些社交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心态.

  • 标签: 唐代 下层士人 社会交往 特征 心态
  • 简介:花儿是流行于我国西北甘肃、青海、宁夏及新疆等省区的一种民歌。洮岷、河湟地区是它的重点流行区。花儿会是演唱花儿的重要场所,是当地百姓的重要集会,是这里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节日。花儿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繁杂,它是西北高原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写实与记录,是他们民族意识、思想感情、风俗习惯的真实写照。花儿来自民间,具有原汁原味的生态特征。花儿所体现的文化心态,是流行区域人们关于真假、善恶、美丑、求舍等观念的折射,是长久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情感的艺术表达,是他们纯朴、热烈、自然、真诚的心灵世界的展现。

  • 标签: 花儿 民俗音乐 文化心态
  • 简介:社会心态是人类群体、民族、团体及个人受一定社会环境影响,在意识行为上的反映和表现.其表现形式较政治、经济难以把握,也容易为人们忽略,实际上社会心态却对历史进程起着重要的影响.北洋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这三种心态在北洋时期建立民国、复辟倒退和维护革命成果三大主题中,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一起构成推动历史运动的合力,共同影响着北洋历史的进程.这表明北洋历史运动的发展不是简单地由政治和经济两项因素所决定,而是由更多的因素包括社会心态在内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社会心态 北洋历史 影响作用
  • 简介:想象“人”的苍凉之美——新时期作家心态研究之二孟繁华七十年代后期以来的文学被命名为“新时期文学”,这一时代/文学的关系,无庸置疑地表示了它对历史精神追随的自觉。这一认同里,“新时期”与“文学”被缝合在一起,这种喻示关系先在地规定了这一时期文学的精神气...

  • 标签: 人道主义 新时期作家 心态研究 新时期文学 现实主义 “人”
  • 简介:本文以文献中的两则史料为例,对唐与后突厥、契丹之间的交叉区河北诸州百姓在双方发生争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与政治立场的选择进行了阐释,旨在揭示他们秉持的态度、立场与其背后隐藏的政治、社会、文化诸要素之关联。本文写作的另一目标是企图避免采用表象之上的简单而浮面的成因去解释历史自身,力求看到文字记述背后隐藏的各种讯息及其暗码。河北(尤其所谓“边疆地区”的)百姓模棱两可的政治立场是他们对两个对峙政治体加诸他们头上的强制性约束而做出的自我保护性回应,这类行为在历史上并非个别而具有普遍性,当然这种“普遍性”是有前提设置的。

  • 标签: 交叉区 河北诸州 民众心态 忠诚度
  • 简介:研究区域社会的女性,如果一味强调父权意识形态所塑造的主从结构,势必忽略性别角色会因应生活环境而有所调整。先人为主的研究角度,很可能掩盖两性关系的真实面貌。为避免重蹈覆辙,本文采用区域研究的角度,平实地考察粤东客家人离乡外出、浮海营生、转换生存空间之后,女性经由跟外界互相接触的活动及其社会关系网络的改变。

  • 标签: 客家人 生存心态 女性 回忆录 大侠 梅州
  • 简介:5月来临.我们会在本期杂志中认识二十多位近现代耳熟能详的名人,他们的人生丰富、曲折,跌宕起伏。造就传奇。改变历史。他们距离我们很远.却并不妨碍我们为之惊叹.震撼,惋惜,唏嘘……他们的经历纷至沓来,仿佛要推翻我们刚刚总结的人生经验。因为透过纸面.他们并不简单地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也许.我们可以超越这字面的形式.

  • 标签: 生活 人生经验 近现代
  • 简介:一朵浪花溅在岩石上,我错过了祝福;一个故事只说一次,我错过了聆听;一段人生只能走一回,我错过了什么?曾经错过春季一场绵绵的细雨,错过夏天一个清新的早晨,错过秋日最后一片落叶,错过冬季唯一的一场雪……或许,错过的是一份生活的诗意。何为生活的诗意?或许,就是失去,就是错过吧!生活中,我们曾经失去了太多太多。也许失去了可以重新拥有,然而这重新拥有在本质上早已发生了改变。不过,正是因为这错过,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从而更用心更用情地去谱写生活的诗意。

  • 标签: 生活 诗意 人生
  • 简介:要了解一个城市,比较方便的途径不外乎详细打听下那里的人们怎么干活,怎么相爱,又怎么死去。当年,马可波罗东游后,回去用极尽渲染的语言事无巨细地描叙杭州人民的各种娱乐生活与兴趣爱好。尚处蛮荒的西方的所谓贵族们怎么能相信呢。要知道那时杭州有160万幢房子,1.2万座桥,那里的人几乎天天大餐,夜夜ktv。而当时欧洲最牛的威尼斯也只有10来万人。13世纪的威尼斯人们忙着赚钱,甚至连休息都不能保证,即使最富有的商人全躲在城堡里,几乎从不离开防卫森严的城市去郊外踏个青,唱歌曲。

  • 标签: 娱乐生活 马可波罗 兴趣爱好 13世纪 威尼斯 KTV
  • 简介:《临县书启教读馆出入使费账》是山西塾师在宣统三、四两年所立收支账。账簿的主人是汾州府籍一位有功名的塾师,宣统三、四两年分别在临县和交城县就馆。宣统三年,该塾师的年收入为白银153.7两,其中修金占总收入的75%,月费占7%,节礼占6%,程敬占8%,友人馈赠占4%。他的日常开销主要是用于支付食物、用物、药物、衣服用料、享受性消费以及雇佣人工等费用。作为一名职业塾师,课徒以外,寄信、剃头、雇人洗衣等在其日常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塾师 收入 支出 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