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英国《独立报》报道了一条叫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一家在学界享有盛名的德国研究机构,为配合一期有关中国专题的学术刊物的发行,特意选了五行看似是诗句的中文繁体字印在封面上,想让读者一看便产生阅读兴趣。殊不知,这几

  • 标签: 泛政治化 误读 阅读兴趣 研究机构 韩国人 繁体字
  • 简介:碑铭文字释读理解的难点之一是生僻罕用的典故,而内容不理解,自然会影响到对碑铭文字的正确解读。加上石面剥泐、文字异体俗讹、古文字残存等因素设置的障碍,已经整理的石刻文献,其文字误读,标点错乱的现象比较严重。论文以5通墓志释文的错误为例,分析其造成文字误读、缺释的原因,提取其内部规律,以探求整理石刻文献的科学方法。

  • 标签: 墓志铭文 典故误读 文字校正
  • 简介:《字书误读》是我国古代记录并纠正语音错误的著作,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宋代王芬所作,而宋史志传均无王芬传记,通过书中记载推断该书应成于《集韵》之后。研究该书的字音,我们可以得出该书语音特点,并可以窥探汉语语音的发展情况,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资料。

  • 标签: 《字书误读》 误读 “只据近音 以正误读” 语音特点
  • 简介:本文对西方社区旅游概念在中国的4种误读进行了梳理,包括社区尺度模糊导致参与范围的变形、社区旅游是产品还是理念、参与的目的是否局限于经济利益、受益方应该主要是社区成员还是地方政府。如果中国学者要在社区旅游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既要排除以上种种误读的负面影响,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社区旅游本身在实施过程、适用范围、评价指标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 标签: 社区旅游 西方 中国 误读
  • 简介:清末的沈家本,是著名的法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考订中华法系的相关重要历史文献,又系统地研究了欧美的法律思想与法律体系,力主“变法自强”。他长期主持晚清刑法的修订,是我国法制史上由传统法学向近代法学转进的一位重要的枢纽性人物。

  • 标签: 沈家本 清朝末期 文献学 校勘学 中国
  • 简介:本文认为郭店简《老子》与今本第13章“惊”字相当之字,当从白於蓝说释为“昔”,从文义看,此字应读为“荣”。“宠辱若荣”与“贵大患若身”的句式相同,“宠”字应从前人之说理解为动词。老子主张像常人宠荣那样宠辱,像贵身那样贵大患;“得之若荣,失之若荣”的意思是“得‘为下’若得荣,失‘为下’若失荣”,这两句是对“宠辱若荣”的解释。大概由於较早流传之本多用假借字表示“荣”,就被後人误读成了音近的“惊”,导致了对此章文义的严重误解,老子的正面主张被很多人解释成了对俗人的批判。

  • 标签: 《老子》 郭店简 宠辱若惊 误读
  • 简介:黄章晋先生在《"猫论"的由来及背后的故事》(参见《学习时报》2014年4月4日)中说:将"黄猫黑猫"变"白猫黑猫",是毛泽东本人有意为之。不要小看"这一字的修改,意味迥然不同。‘黄猫’、‘黑猫’都是中性修饰,不会有人认为两种猫有好坏或优劣之别,而‘黑猫’‘白猫’则不然,在听者潜意识里,

  • 标签: 误读 《学习时报》 毛泽东 潜意识 本人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起郦道元(466/472?——527)《水经注》,永乐大典本(1403——1408),其“洧水注”引《竹书纪年》条云:竹书纪年晋文侯二年同惠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日桓公《水经·洧水注》这条《纪年》引文,问题很多.约而计之,已被提出且问题基本解决者一;已被提出而解决不得其法,问题越来越复杂者又一;虽已提出而犹不以为事,不被视为问题者又其一;本属此条最根本问题,十分严重而至今尚未被提出,千年来不曾视为问题的问题者又其一(此即本文所谓误读悬案是也).

  • 标签: 《水经注》 误读 《竹书纪年》 《今本竹书纪年》 悬案 永乐大典本
  • 简介:20世纪的中国人,见到了许多大起大落的事情,黑社会的消长即为其中一例。当年胡适先生慨叹的"五鬼闹中华",鬼魅之一就是黑社会中的盗匪。到40年代末国民党败离大陆时,黑社会几乎膨胀囊括了党政军警各界,把个朗朗乾坤弄得锅底似地伸手不见五指。然而物极必反,与黑社会同流合污,自身日益黑社会化的国民党政权,只经历了20

  • 标签: 黑社会 国民党政权 社会主义中国 社会化 党政军 盗匪
  • 简介:<正>社会民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社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在民俗上的反映。社会民俗的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民俗、都市民俗、民间社团组织民俗和社会交际礼仪民俗四个方面。一、乡村民俗乡村民俗主要是指乡村社会民俗。乡村社会,也称作村落社会,或扩大为村镇社会、乡镇社会,它是用地缘关系把若干

  • 标签: 社会民俗 民俗事象 都市民俗 乡村民俗 社团组织 交际礼仪
  • 简介:赶在落幕之前,失急慌忙奔了趟上海,补完了第二期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我天分有限,看画总是一头雾水。南去北来,更像是受职业道德驱使,履行一种程序正义。

  • 标签: 熟人社会 职业道德 程序正义 吴湖帆
  • 简介:<正>十年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历史教材的叙述要有助于阐明这一客观规律,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引导他们向前看。”教学大纲中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原则规定,必须讲解清楚。现在《中国历史》(第一册)和《世界历史》(上册)提供了许多史实和资料来阐述这一问题,只是没有具体在某一章节中明确提出。这是由于编者考虑到这样的历史概念,不是通过某一章节可以让学生掌握的,必须在学习了中外原始社会史、奴隶社会史之后,才能得出“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的概念。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 标签: 奴隶社会 奴隶制社会 中国历史 封建社会 甲骨文 上册
  • 简介:尽管暴力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普遍现象,但长期以来,暴力研究一直处于社会学的边缘地带。对于这种忽视,最常见的理由,也是绝大部分社会学家的共识,就是:现代性意味着人类普遍的理性化、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与社会和平。暴力既不是现代社会的常规状态,也不是社会生活的内在特征,它是非理性化的远古时代的遗留物,随着"文明的历程"必将烟消云散。虽然上述观点颇有道理,但这种判断显然过于草率和乐观。

  • 标签: 非理性化 现代性 常规状态 研究评述 遗留物 边缘地
  • 简介: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 标签: 壮族 社会控制体系 重构 和谐社会建设
  • 简介:社会记忆”在当代学术界,特别是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其单纯作为表述、建构、传承的方式,其价值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些学科,这种具有反思意味的讨论明显兼有学术转型中的学理义涵。鉴于此,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兆荣与他的博士研究生围绕着这一话题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题研讨,大家集中就理论要件、记忆本体、记忆载体、记忆与认同等进行了研讨,以下为讨论综述。参加者包括:葛荣玲、朱志燕、罗正副、樊昀、艾丽曼、张卫红、谭红春、温春香(以发言先后为序)。

  • 标签: 社会记忆 记忆本体 记忆载体 族群认同 家园遗产
  • 简介:刚才翻看这套厚重的《中国民俗史》,看了钟老的序言很有感触。他的语言很浅显,但道理讲得很精辟。比如讲田野调查的重要性,我也多次向学生强调这一点,但是道理总是说不这么到位、这么警醒。

  • 标签: 社会 历史 田野调查 民俗史 研究生 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