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广东增城籍清末翰林、香港正总会创始人之一赖际熙先生于1925年编撰的《正同人系谱》,全书15卷,共30多万字,内分8卷:一源流、二氏族、三语言、四礼俗、五选举、六人物、七艺文、八丛谈。虽名为客家人的族谱,但详细而系统地论证了客家人的“迁徙源流与学术道艺,及衣冠文物”,提出了客家先祖中原南迁说等理论和观点,形成了客家学研究的基本范式,是客家学的奠基性著作,为后来客家学研究理论、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客家学研究历史上的一座之一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学术价值 客家学研究 客家人 学术意义 创始人 奠基性
  • 简介:永城法寺塔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老城区东北隅,为九层八角仿楼阁式砖塔,有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具有较典型唐宋时期特点。2015年,对永城法寺塔进行了现状勘测和修缮加固设计方案的编制。

  • 标签: 崇法寺塔 现状勘测 修缮措施
  • 简介:良英王来棣夫妇生前合著的《民主的历史》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因吴敬琏等友人的催促,他们在2011年夏天将这部书稿交付出版。当此书2015年5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时,王来棣和良英已经于2012年12月31日、2013年1月28日相继辞世了。

  • 标签: 法律出版社 吴敬琏 民主 生前 交付
  • 简介:3月23日,自贡市自流井区人大副主任力率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对区方志工作进行了视察,参观了方志办近年来的志鉴成果展示,听取方志办负责人情况汇报,并就方志工作进行讨论发言。

  • 标签: 地方志工作 调研 成果展示 情况汇报 副主任 自贡市
  • 简介:夏志写的罗素与艾略特刊登不久,他来信说:“此文重读我也喜欢,总之文章写得这样长而读来气势甚盛,应该算是不容易的。文中有时采用‘中国人的看法’,其实此人非我,可说是我戴的面具也。Russell(罗素)精力如此充沛,当然值得envy(羡慕)。Eliot(艾略特)一生不乐,二次婚后,人变得happy些,但也变得庸俗。”

  • 标签: 夏志清 艾略特 中国人 罗素 气势
  • 简介:提到蝴蝶摄影,有个名字我们无法绕过,他并非科班出身的蝴蝶专家,但对蝴蝶的生活史、物种资源、保护现状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不是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却常年奔波跋涉在山林幽谷,用镜头记录下每种蝴蝶的斑斓世界。他认真执着地为蝴蝶拍写真,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劳、乐得其所;

  • 标签: 中国 物种资源 保护现状 工作人员 蝴蝶 生活史
  • 简介:清代,福建浦城已是闽浙赣三省边区邻近数县食盐的转运中心,在浦城城郊、富岭、南岸3处设有盐仓。浦城城区设有查缉所,派盐官驻守,直属闽总督管理。对食盐的销售、运输严加管制。

  • 标签: 食盐 民众 清浦城 盐官
  • 简介:绍兴古称会稽郡、越州,宋高宗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将其改名为绍兴府,在千百年风雨洗礼之中,这里曾涌现许许多多的诗人与诗作,为城市的历史与人文增加了厚度。至一代,不论是经济的繁荣,还是文化的开放,均使绍兴诗魅力独显。彼时诗人诗作数量之多,远远超越此前任何一个朝代,可谓百家争鸣。

  • 标签: 古越文化 绍兴 清诗 百家争鸣 会稽郡 宋高宗
  • 简介:铃木正是继鸟居龙藏之后日本当代最重要的苗族研究学者。与日本老一代学者"文化寻根型"苗族研究不同,铃木正以苗族为本体,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西南苗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历时研究,不仅大范围、多点式地动态呈现了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且为苗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范式。

  • 标签: 苗族 想象力 铃木正崇
  • 简介:清代满族人崇尚华丽精致,钟爱文玩把件,民间手工艺因此得到提高发展,寿山石雕也因此迈入鼎盛时期。顺治年间出现的艺坛巨匠杨玉璇,继往开来,发展形成了寿山石独特的雕刻技艺,创造出儒工雕刻艺术,对后世影响巨大。世传其曾被招为御工,然无从考证,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其作品甚多,足以证明清廷皇族对杨玉璇雕刻艺术的赏识和钟爱。杨玉璇,又名杨玉璿、杨璇、杨璿。

  • 标签: 寿山石雕 雕刻艺术 杨璿 民间手工艺 清代满族 北京故宫博物院
  • 简介:清代光宣年间,为革除赋税征缴积弊,中央和地方先后主张推行以征信册为载体的信息公开制度,拟定章程,设计册式,将赋税完欠信息公示于民。征信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制度成本高于收益,设计不合理,加以户部过度依赖征信册,缺乏试点与配套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征信册制度虽以失败告终,但其依据的信息公开原理却是治理官吏财政违纪的必由路径。

  • 标签: 清季 征信册 制度设计 信息公开
  • 简介:从乾隆二十年到道光初年,在乾嘉汉学之风的影响之下,在凌廷堪、胡承珙、褚寅亮、张惠言、程瑶田等人的实践推动下,《仪礼》学研究焕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新的学术态势。礼经学家从各自不同的诠释策略出发,或继续兼采汉宋,或张扬朱氏学,或尊尚郑氏学,或进行汉学考据研究,或专事礼经校勘,体现出不同于前期的"经世致用"观。从诠释学视角看,这一时期礼经学家选择适合自身诠释策略的文献著述体式和灵活多样的诠释方法著书立说,彰显出多样化的诠释风格。从地域视角来看,礼经学家的地域分布大都聚集在苏、浙、皖等地,形成一张独特的学术网络圈,他们之间相互交流问学,促进了《仪礼》学硏究的蓬勃发展。

  • 标签: 清中期 《仪礼》学 治学旨趣
  • 简介:本文以寿裳为中心,重点考察他渡台以及主持台湾省编译馆工作时和“二二八事变”以后,对台湾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演变。文章指出,寿裳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应陈仪之邀前往台湾本身是其主动选择的结果。寿裳对台湾的文化重建有自己的理解,他把台湾的文化建设与振兴民族国家的理想抱负联系起来。他主持编译馆工作期间,既强调要向台湾同胞输送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又提出要发挥台湾的文化优势,为促进国家学术文化进步服务。“二二八事变”后,寿裳的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台湾需要一个新的五四运动”。这是根据“二二八事变”的教训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目标是要彻底清除日本殖民统治的余毒。寿裳在台湾进行文化建设的前后思想变化,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光复初期台湾文化重建的复杂历程。

  • 标签: 许寿裳 台湾光复初期 民族文化重建
  • 简介:2016年是已故“民革”前中央副主席彭源先生去世13周年。数年前,在一次友人的聚会上,笔者听到了彭先生生前好友讲述的一桩轶闻,感慨系之。这多少是众多中国知识分子在曾经的岁月里的不幸遭际的一个缩影。

  • 标签: 中央副主席 民革 中国知识分子 去世
  • 简介:秦至帝制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是帝王们口含天宪,朕即法律,诏书、敕令、谕旨、御笔手诏,皇帝任何形式的言语、思想表述,都是法律或法律依据。帝王不仅具有立法的专断性权力,而且具有随时随意立法的便宜。专制帝王是唯一的立法主体,而法律的适用主体则仅仅是臣民,不存在针对天子、帝王犯罪的任何立法,皇帝本人超然于法律之上,享受法权的绝对独裁。立法的核心原则在于维护皇权的尊严,确保皇权对社会的全方位控制,强化帝王的绝对权力。在司法实践中,皇帝直接涉入司法,控制司法最终审判权;在地方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中,始终实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统一,以保证皇权对司法权的绝对控制。帝王对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独断,从一个方面证明了秦至社会的皇权专制性质。

  • 标签: 中国法制史 皇权专制 口含天宪 以敕代律 朕即法律
  • 简介:本文通过对至民国几篇"边疆文本"的比较分析,试图从观念史的角度,指出这段时间对于"边疆"的认识所发生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但总体而言,可以用从"异地"到"边疆"进行概括,即从带着闲适的心态记录风土人情,到带着焦虑之心思考这片土地的保卫与开发。"边疆"观念的转变,也是天下—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变过程,从此,"边疆"与"中心"成为一个整体,需要承担对于彼此的责任与义务。这种在民国期间形成,于建国后落实的边疆观念,也构成了此后我们对于边疆进行开发的基础。

  • 标签: 异地 边疆 天下-帝国 民族-国家 观念史
  • 简介:文章从《内阁蒙古堂档》第11—14册中节选了与西藏历史相关的文书目录,内容主要涉及康熙三十一年至三十八年间,西藏地方达赖喇嘛、班禅胡图克图、第巴等与清朝往来文书,以及围绕讨伐噶尔丹及其处理噶尔丹儿女、重臣,第巴将达赖喇嘛圆寂之事匿而不宣、往召班禅胡图克图等事件与清朝往来的文书。文章整理摘编与西藏历史相关的档案文书目录共175条,目录后附收发日期的同时,将重复的文书亦在括号内予以标示,以便于读者了解和利用。

  • 标签: 清内阁 满蒙文档案 达赖喇嘛 班禅 第巴 噶尔丹
  • 简介:一个人,开启了一个县新式教育的门。一个人,拉开了一个浙江省现代教育的帷幕。一个人,掀起了江南丝织业的革新浪潮。一个人,智慧地走在人生的边上。一个人,把爱与良知总握在手心。他就是浙江德清人炳望(1878—1965),字埏甫,号缄甫,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浙江大学创始人之一。

  • 标签: 现代教育 浙江省 工业教育 流年 新式教育 浙江大学
  • 简介:龚荫先生的《中国土司制度史》是目前学术界一部较全面的关于土司研究著作,其内容涉及各地区土司承袭情况,史料运用广泛。笔者查阅《实录》中土司承袭史料时,发现该书中亦有一些土司的世系中有遗漏,及承袭时间与《实录》不一致。故以《实录》为依据,进行拾遗补阙。

  • 标签: 清代 土司 世系 《清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