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陕西潼关税村发掘的圆形墓,从其墓葬建制,即形制、壁画、随葬品等方面可知为隋代的高等级墓葬.该墓葬位于关中地区,其建制却为典型的北齐制度.本文从隋朝杨勇的政治立场及其被废的原因,判定其墓主只能是隋废太子勇.废太子勇葬以山东高齐制度跟他的政治主张紧密关联,同时新即位的隋炀帝政治转移和安抚山东旧族也使得他得以葬以生前所好.后来,废太子勇的女儿丰宁公主同样葬以山东的墓葬制度.这都是墓主通过墓葬建制彰显其政治主张的典型事例.本文意在展示如何利用考古学中的非地方性知识探讨墓葬背后的政治蕴含.

  • 标签: 废太子勇 圆形墓 山东制度 非地方性知识
  • 简介:创刊于同一年的《新青年》和《妇女杂志》在倡导妇女解放方面都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和地位,但是《新青年》并非从一开始就是这方面的“先锋”——在创刊后的二、三年间它基本是在梁启超所开创的女权启蒙话语框架内提出和讨论妇女问题,1918年才正式提出女性的主体性问题——“我是我自己的”;《妇女杂志》虽然一直从事着对女性的启蒙,但在五四期间却不能与时俱进而“落伍”,1921年章锡琛担任主编后发扬“五四”精神,沿续《新青年》的妇女解放话题——尤其是自由恋爱,从而使《妇女杂志》成为五四后又一个反传统的重要阵地。

  • 标签: 《新青年》 《妇女杂志》 妇女问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
  • 简介:作为一种新型知识观,地方性知识指涉文化的丰富性和实践智慧的多样性。怀有对民族文化的深情观照,是开拓中国人类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可选之道。通过村庄文化的地方性聚焦,人类学考察发现地方性知识是村民面对自身生存环境并与周遭情境互动所创造的实践智慧。村庄时空轴线上存在的地方性知识的事实,可抽象出被认为是精神气质的系统,其本质是回族村民的日常生活世界。就村庄持续发展而言,普适性知识与地方性知识兼容状态的构建,已成为新时代民族日常生活世界再构的"地方性"旨归。

  • 标签: 地方性知识 西吉县 回族聚居村 日常生活世界 人类学
  • 简介: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自杀是公共领域之外的私人事务。但事实上,自杀并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它还指向复杂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逻辑,与乡风民俗、价值观念、家庭功能、社会认知等"地方性知识"密切相关。忽视自杀者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并不能有效解释急剧社会变迁中的自杀现象。把自杀行为看成"社会事实",通过对农村两类自杀高危人群的特点、动机和类型分析,可以发现导致农民自杀行为的一般性因素、发生机制和个体差异。

  • 标签: 自杀行为 地方性知识 自杀类型
  • 简介:隐性特征是民俗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民俗文化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是民众生存斗争和生活实践的智慧表达。民众在追求生存资源的时候不得不面对国家在场的权威控制和约束,为了缓和矛盾求得生存和实现自身话语权的表达,民俗文化就表现出一种隐性特征。

  • 标签: 民俗文化 隐性特征 生存智慧
  • 简介:“内部”与“外部”──法语史学探讨之一王志杰LIhistoiredelalanguefranchisedateaproprementdit,deplusdedixst6cles,etladisciplineetiquettesonscememetit...

  • 标签: 语史学 内部语言 外部历史 语言演变 内部历史 《普通语言学教程》
  • 简介:国内许多学者用舶来的帕里洛德理论分析探讨中国的叙事长诗,史诗《格萨尔》也不例外,让人耳目一新。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史诗落脚于藏民族文化传统中,从宗教意识观念和藏族叙事传统两个方面来分析说唱艺人表演程式的外部影响,

  • 标签: 《格萨尔》 表演程式 宗教意识 叙事传统
  • 简介:国家推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但有学者认为在此领域尚缺少成熟的理论。本文认为全域旅游是有理论基础的,该理论存在于旅游现象之外,属于一种外部理论,即是由外部规定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应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意志、循环经济、整体论、本土理论、时空转换等角度,认识全域旅游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从旅游内部,寻找与外部规定相应的理论成分,如通过对“全”、“域”的理解,思考与乡村旅游、扶贫旅游的关系,寻找新全领域,认同全域旅游在当前阶段的引领作用,以及思考如何建设旅游空白区,如何利用旅游背景区,要研究后景区时代旅游发展的文化转向问题。

  • 标签: 全域旅游 国家意志 外部理论 社会发展阶段
  • 简介:清末民初,上海得地理之便,成为商业程度较高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京剧市场在这段时期也是高度商业。在戏剧发展的过程中,外部机制的力量非常重要。清朱民初的上海京剧有一套商业外部机制:采用了“班园一体制”的组织形式,案目制的营销手段,包银制的分配方式。

  • 标签: 清末民初 上海京剧 班园一体制 案目制 包银制
  • 简介:戏剧节奏是指在戏剧的动作、冲突与剧情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轻重缓急的变化.戏剧节奏是演员创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更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之一。戏剧表演中的速度节奏又可以分为内部节奏(心理节奏)和外部节奏,内部节奏控制着外部节奏,而外部节奏也影响着内部节奏,两者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要成功饰演一个角色,演员必须学会,如何理解分析节奏、控制节奏的方法,这样才能演绎出角色所拥有的真实情感和性格。

  • 标签: 内部节奏 外部节奏 控制
  • 简介:试论西南民族地区沿边开放的外部环境沈道权(中南民族学院民族学系)边疆民族地区的沿边开放,不仅受本地区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等条件的制约,也受开放对象即周边国家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对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区)民族...

  • 标签: 西南民族地区 沿边开放 东南亚国家 边境贸易 印度尼西亚 东南亚地区
  • 简介:旅游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将使旅游资源处于低效率或过度利用状态,资源配置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旅游开发的外部不经济性具体表现为旅游开发经营中的外部不经济和旅游者旅游活动中的外部不经济,其根源主要是旅游资源产权模糊和虚置、旅游资源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性及经营者对资源成本与损耗的忽略。弱化或内化旅游开发中的外部性,可尝试在国家干预、制度创新、产权改革、资源核算和价值评估等方面采取措施。

  • 标签: 外部性 外部不经济 旅游资源成本 旅游资源开发
  • 简介:随着全球经济、社会信息浪潮的不断冲击和知识经济时代迎面逼来,不管人们感觉到与否,伴随21世纪的钟声响彻寰宇,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将随之进入一个快速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年鉴是信息载体,年鉴最基本的属性是信息,它强调信息的权威性、科学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 标签: 年鉴 产业化 知识经济 信息服务 知识服务 资料服务
  • 简介:民间博物馆是由民间力量(包括个人、企业、协会及其他组织)兴办的,收藏、研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并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机构。顾名思义,民间博物馆首先是“民间的”,也即与“国家的”相对而言。由民间力量创办的博物馆一方面带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和个人爱好色彩,

  • 标签: 博物馆发展 民间力量 环境构建 民间博物馆 上海 人类环境
  • 简介: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曾经,除了具备某领域尖端知识技术的“高级知识分子”以外,大部分的普通“书生”受到社会的重视程度并不高,“酸文人”、“穷秀才”似乎是人们对一般知识分子的常见评价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知识和拥有知识人才的需求急速提升,以知识为动力推动各行各业的改革创新从而取得成就的例子越来越多。知识与经验成为除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之外另一种能够创造价值的重要资本。

  • 标签: 高级知识分子 变现 知识技术 知识人才 改革创新 创造价值
  • 简介:近年来,我国经济和文化都得到快速发展,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工作形式也开始走向个性及数字,兼具学习与服务功能。由于文物是博物馆展览陈列的重点,应拉近其同公众的距离,突出其情感性、文化性与艺术性,从而将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通俗化与知识相互予以完美融合。本文详细探讨了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通俗化融合知识的策略,以提升展览效果,让博物馆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

  • 标签: 博物馆陈列展览 通俗 知识化 融合
  • 简介:目前学界对中国现代的反思缺少一种空间,即边疆的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战略的考察,文章指出在中国现代战略的背后,潜藏着一套隐秘的知识体系——“中心主义”“东部主义”“民族主义”。笔者继而从史学领域兴起的“从边疆看中国”视角中汲取资源,站在反思中国现代的角度,认为该视角的意义就在于将中国现代的整体性知识话语进行解构,对边疆地区现代过程中的“中心主义”“东部主义”等话语知识进行反思,重新认识和看待边疆地区的现代

  • 标签: 中国现代化 中心主义 民族主义 内亚边疆
  • 简介: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催发了民国时期知识女性的独身思潮,这与知识界对女性的期许背道而驰,并将其视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知识界对她们进行了多方劝导和训诫,希望其能放弃独身主张。独身女性的大部分选择了婚姻生活,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独身,她们以职业为基础,创造了多彩的生活。独身现象不仅体现了知识女性对传统男权的突破,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启蒙知识界女性社会角色规划的超越。结婚与独身之争涉及的深层问题是如何体现女性的价值,这不仅是个历史问题,也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 标签: 民国时期 知识界 知识女性 独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