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仓慈是曹魏时期敦煌太守,以作风清廉、政策得当而著名。研究曹魏时期的敦煌史,仓慈是需要重点着墨的。仓慈出任敦煌太守虽只有数年,但由于他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治、经济和民族政策,

  • 标签: 敦煌遗书 《三国志》 记载 曹魏时期 民族政策
  • 简介:铁卡(Tekapo)这个名字来源于毛利语,它的意思是"晚上的草席",也有人将它翻译成"星空下睡觉的地方",我莫名地喜欢后者.除夕夜,当我仰望铁卡的天空,看星团在天空中闪烁,看银河从头顶流淌而过,我便更加喜欢这个名字.铁卡是新西兰南岛的一个小镇,一条路加上两边的居住区就构成了这座小镇的全部,这里虽小却是旅行者心中不可错过的圣地,一是因为颜色梦幻的铁卡湖,二是因为这里是全新西兰最好的观星地区,一望无际的璀璨星空让人终生难忘.

  • 标签: 卡波星空下 星空下睡觉 睡觉地方
  • 简介:<正>1.敦煌写卷P.5001《俗务要名林·男服部》:"了■:上音鸟,下古反。"①张金泉、许建平但录注文,未录正条②。盖以原卷"了"二字甚小③,而第三字又模糊不清之故也。陈璟慧录作"□□:上音乌,下古冗反。"④既不识正条,注音又误录二字。张涌泉末字录作缺文,《校记》曰:"据切音,‘了’字疑为衍文,当删。残字甲一(引者按:指P.5001)模糊不清,俟再考。注

  • 标签: 敦煌写卷 P.5001 下古 正条 张金泉 二字
  • 简介:《都押衙镌大龛功德记》记载了曹氏归义军时期某都押衙镌大龛之事,学术界多将此龛比作莫高窟第108窟,即张都衙窟,本文通过比较研究认为修建第108窟的右马步都押衙与死于后晋时期的衙前都押衙张怀庆没有关系,也无法肯定《都押衙镌大龛功德记》所记洞窟是否就是939年中秋镌成的第108窟。

  • 标签: 《都押衙镌大龛功德记》 莫高窟第108窟 张都衙窟
  • 简介:P.3562V《道教斋醮度亡祈愿文集》是一份道教斋文辑录长卷,本文从所录斋文的形成时间和文书的抄写时间两方面对之进行了断代,认为其中斋文的形成大致从唐玄宗时期一直延续到晚唐和五代初期的归义军时期。这一长时段的形成过程使该文书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还对该文书所反映的唐代道教斋事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考察,分析了这一时期道教斋醮活动的内容及特点。

  • 标签: P 3562V《道教斋醮度亡祈愿文集》 唐代 敦煌 道教 斋文
  • 简介:2013年6月中旬,笔者率团赴台交流,专访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新院长冯明珠。她一见面就对我说:“我首先是一名清史及清代档案学工作者。”随后,应笔者的要求,她介绍了自己的家世,以及她参与《清史稿》校注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标签: 《清史稿》 校注 台北故宫博物院 工作者 档案学 清代
  • 简介:本文主要考证了凉州失陷前后河西节度使杨志烈的事迹及相关西北史事。针对学界流行的法藏敦煌文书P.2942所记被杀害于长泉的副帅为杨志烈的观点进行了辩驳,认为该副帅实为杨志烈的继任者杨休明,文书中的“尚书”才是杨志烈,以往学界将卷中的“尚书”与“使主”“副帅”“元帅”,甚至“河已西副元帅”视为同一人的做法当属失察,他们乃是不同的三个人,因而不应以杨休明的遇害时间地点否定传世史书对杨志烈遇难情况的记载,两《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对杨志烈于广德二年至永泰元年之间被沙陀杀害于甘州的记载真实可信。

  • 标签: 杨志烈 河西节度使 P 2942 沙陀 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