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印刷行业飞速发展,其生产工艺、设备、物料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过程中新出现一些职业危险有害因素却未能引起相关管理者足够重视,影响着作业人员安全健康。本文通过分析印刷行业工艺及物料中可能存在危险、有害因素,从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角度,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以期为相关读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危险有害因素 防范 印刷业 印刷行业 生产工艺 安全健康
  • 简介:文章针对苏桥地下储气库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利用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系统识别、分析,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苏桥储气库通过采取自动化、密闭工艺以及防毒、防噪、个体防护用品等一系列防护措施后,职业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劳动者健康.

  • 标签: 储气库 职业病 危害因素 分析 防范
  • 简介:作为地铁“心脏”接触网系统,承担着为列车提供动力主要任务,其在整个地铁运营系统中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一旦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引起供电不稳定或供电中断,会直接影响地铁运营安全,因此,接触网系统安全运行是保障地铁正常、安全运营基本条件。将其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级及管理,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可提高管理效率,为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害后果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危险有害因素 接触网系统 地铁 供电中断 运营安全 管理效率
  • 简介:LNG(液化天然气)泄漏后产生大量蒸汽,蒸汽扩散受液池尺寸、泄漏区域地面类型、环境条件影响,为了研究以上因素对LNG蒸汽扩散影响,以方便采取事故预防措施,采用ALOHA软件对以上因素影响甲烷UFL(爆炸上限)、LFL(爆炸下限)、1/2LFL在下风向扩散最远距离进行了定量分析,划分了可能发生火灾或者爆炸危险区域,得出LNG泄漏到水面、混凝土地面、湿沙层、干沙层上危险性依次降低。选取水面温度分别为5℃、10℃、15℃、25℃,围堰尺寸分别为400m2、600m2、800m2、1000m2,环境温度分别为-10℃、0℃、10℃、20℃、30℃、40℃时,对下风向甲烷体积分数分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甲烷UFL、LFL、1/2LFL扩散最远距离随水面温度、围堰尺寸、环境温度增加而逐渐增大。

  • 标签: 安全工程 ALOHA 爆炸上限 爆炸下限 定量
  • 简介:水泥厂大型机械设备多,生产工艺复杂。火灾爆炸、机械伤害、烫伤、电气伤害、粉尘和噪音等危险有害因素典型且突出。为帮助企业和监管人员充分认识并重视这些危险有害因素,本刊特邀请广东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安全检测检验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安清撰文,详细介绍水泥生产中危险有害因素及各项防护措施,献策确保安全生产。

  • 标签: 危险有害因素 水泥厂 防护 大型机械设备 安全生产 机械伤害
  • 简介:职业病危害因素除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和眼睛,引起灼伤、过敏外,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只有进入人体,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进入人体:

  • 标签: 危害因素 职业病 人体健康
  • 简介: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是事关社会稳定、国计民生重大工程.安全不仅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永恒主题,而且良好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是经济发展重要保障.安全生产问题涉及粮库生产过程中方方面面,根据多年实践和管理经验教训,本文简述了粮库生产过程中存在主要安全隐患因素以及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对粮库科学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粮库 生产 安全管理 危害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为比较直接经水体与经营养传递2种镉(cadmium,Cd)暴露方式对方斑东风(Babyloniaareolata)不同组织Cd蓄积和毒性差异,采用室内模拟法,将螺暴露于含Cd水体(Cd2+:100μg·L-1)或喂食含Cd饵料(牡蛎,34.56μg·g-1以干质量计,先经水体100μg·g-1Cd2+暴露达平衡)30d后再进行15d净化。结果显示,暴露期间,除食物相组螺胃肠道Cd浓度在第10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随后迅速下降外,其他各组织在2种途径及胃肠道在水相暴露时Cd浓度均逐渐上升,暴露30d后肝胰脏中Cd浓度最高;净化期,螺鳃中Cd排出率较高,胃肠道与肝胰脏排出率较低,至净化期末除食物相组鳃中Cd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2种处理中其他各组织cd浓度仍显著高于对照组。2种暴露途径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浓度仅在螺肝胰脏中逐渐增加,且与Cd蓄积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食物相组相比,水相Cd暴露引起螺肝胰脏脂质过氧化水平(lipidperoxidation,LPO)更高,且内脏团中Cd与其亚细胞成分金属敏感组分结合百分比也更高。结果表明,cd通过营养传递对螺产生毒性较水体直接暴露低,但摄食是螺蓄积Cd主要途径;净化后除鳃外水相暴露组螺各组织Cd排出率较低;因此为了健康养殖与食用安全,东风螺工厂化养成时对饵料与水体Cd浓度监测均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方斑东风螺 水相镉暴露 食物相镉暴露 金属硫蛋白 亚细胞分布
  • 简介:广东省是家具生产大省,有7千多家木质家具生产经营企业,且大部分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家具行业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企业内部存在各种各样安全隐患,可能发生火灾、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车辆伤害、高处坠落、容器爆炸、粉尘爆炸等事故。

  • 标签: 事故因素 木质家具 安全隐患 家具厂 珠江三角洲地区 防范
  • 简介:利用田间原位开顶式气室(Open-topchamber,OTC)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稻灌浆期臭氧(O3)暴露对其产量形成影响,从而确定灌浆期臭氧胁迫对水稻产量影响.实验设计4种臭氧水平,即过滤空气(CF,O3浓度10nL·L^-1);自然大气(NF,O3浓度40nL·L^-1);臭氧动态1(O1,O3梯度为50、100、150nL·L^-1,平均浓度70nL·L^-1);臭氧动态2(O2,O3梯度为75、150、300nL·L^-1,平均浓度170nL·L^-1).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浓度升高,水稻株高、穗长、分支、穗粒数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均有下降趋势,但4种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试验浓度下,水稻灌浆期短期高浓度O3暴露对其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会造成明显产量损失,但与全生育期相比,水稻产量对灌浆期高臭氧浓度更为敏感.

  • 标签: 水稻 臭氧 灌浆期
  • 简介:木粉尘是家具制造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主要产生于手工打磨、机械打磨机、木刨床、镂铣机、圆锯、带锯等岗位。有机构检测显示,木质加工岗位木粉尘浓度合格率较低,为60.5%。

  • 标签: 危害因素 家具制造 职业病 业主 木制 粉尘浓度
  • 简介:广东省是全国家具产业最发达地区,有家具企业8000余家、130多万从业人员。但家具行业存在粉尘、有机溶剂、噪声及振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了保护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必须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 标签: 职业病防治 危害因素 家具行业 防控措施 从业人员 家具产业
  • 简介:为探究烧烤场景中人群多环芳烃(PAHs)暴露特征与健康风险,使用美国环保署推荐计算模型和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模拟了我国人群PAHs外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以及内暴露剂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普通居民和职业人群日均苯并[a]芘等效摄入剂量为(50±3)ng·d^-1和(179±98)ng·d^-1,其终生致癌风险为7.57×10^-7-1.28×10-(-5),均在可接受范围内;2)普通居民暴露后体内组织中PAHs内暴露标志物芘最大浓度范围依次为肝(6.52-8.67ng·L^-1)〉肾(0.97-1.12ng·L^-1)〉静脉血(0.71-0.94ng·L^-1)〉皮肤(0.64-0.75ng·L^-1)〉脂肪(0.36-0.56ng·L^-1),职业人群暴露后体内组织芘最大浓度为脂肪(2.97ng·L^-1)〉皮肤(1.14ng·L^-1)≥肾(1.14ng·L^-1)〉肝(0.57ng·L^-1)〉静脉血(0.17ng·L^-1);3)膳食是普通人群主导暴露途经,会导致肝组织浓度最大;呼吸和皮肤接触是职业人群主导暴露途经,会导致脂肪组织浓度最大;4)暴露标志物芘组织总富集量关系为职业人群(48ng·d^-1)大于普通人群(6-11ng·d^-1)。

  • 标签: 多环芳烃 人体组织 PBPK模型 生物标志物
  • 简介:为探索低剂量镉持续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神经发育影响,将受精后36h(36hpf)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氯化镉受试液中持续至受精后6d(6dpf)。在一般毒性观察基础上,采用高通量视频跟踪技术检测了48孔板中幼鱼自发运动能力和对外界刺激产生惊恐反应及恢复能力。结果显示:在不引起外观形态明显改变暴露剂量下幼鱼自发运动表现异常。其中,0.1~05μmol·L-1。暴露组幼鱼自发运动增多、轨迹紊乱、刻板式转向运动增加、触壁活动减少;10μmol·L-1暴露组幼鱼出现运动抑制、静止和原地震颤等状态,幼鱼自发运动距离与氯化镉浓度关系呈现剂量依赖性倒“U”型,这种行为毒性效应与乙醇急性暴露引起运动效应相似。光照惊恐反射实验中,暴露组幼鱼对突发光暗变化表现敏感或迟钝。在撤除光源后暗适应减慢或加快。以上结果说明,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对氯化镉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敏感,并且高通量幼鱼神经行为学方法在外源性化学物毒性评价中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标签: 斑马鱼 氯化镉 毒性 神经行为 视频跟踪 幼鱼
  • 简介:有机磷阻燃剂(OPFRs)逐渐替代了危害较大多溴联苯醚(PBDEs),因此使得人类及其他生物更易暴露于这种有机物中。有研究表明,部分有机磷酸酯具有致癌性,因而使人们对其毒性问题也日益关注。本文概述了有机磷阻燃剂环境暴露水平,总结了近年来从体外与体内实验2个方面动物毒性效应研究。目前研究发现诸多地区大气、土壤和水体中有机磷阻燃剂总含量水平相对较低;仅高浓度暴露才会对不同动物体造成一定程度损伤,而远大于环境浓度低浓度暴露几乎无损伤效应。最后,对有机磷阻燃剂毒性效应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有机磷阻燃剂 环境水平 生态暴露 毒理效应
  • 简介:采用半静水式实验方法,研究Pb^2+暴露30d对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生理状态和耳后腺分泌蟾蜍甾烯水平影响。结果表明,随Pb^2+浓度(0.68~5.46mg·L^-1)升高,蜕皮和自发活动减少,存活率下降。进一步采用液相-质谱检测技术发现,0.68mg·L^-1Pb^2+暴露下,10种蟾蜍甾烯水平出现1.5倍以上变化。5.46mg·L^-1Pb^2+暴露下,17种蟾蜍甾烯水平发生下调(〉1.5倍),其中bufarenogin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他物质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Pb^2+暴露对蟾蜍耳后腺中蟾蜍甾烯物质具有潜在影响。

  • 标签: 铅离子 中华大蟾蜍 蟾蜍甾烯
  • 简介:以斑马鱼(Daniorerio)为研究对象,探讨铅(Pb)、得克隆(DP)及二者联合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神经毒性作用。结果表明,Pb(5、20μg·L^-1)和DP(15、60μg·L^-1)单独暴露均会引起斑马鱼自主运动频率增加,触摸反应能力和自由游泳活力下降,并且抑制初级运动神经元生长,加剧尾部细胞凋亡。但与20μg·L^-1Pb单独暴露相比,高剂量联合暴露(20μg·L^-1Pb+60μg·L^-1DP)使斑马鱼自主运动频率显著降低(P〈0.05),触摸反应能力和自由游泳活力显著增强(P〈0.05),初级运动神经元轴突长度显著增加(P〈0.05),尾部细胞凋亡减少。与5μg·L^-1Pb单独暴露相比,低剂量联合暴露(5μg·L^-1Pb+15μg·L^-1DP)也显著减少斑马鱼尾部细胞凋亡(P〈0.05)。上述结果表明,Pb或DP单独暴露对斑马鱼均可引起神经毒性作用;但二者联合暴露对斑马鱼自主运动、触摸反应以及自由游泳活力影响则表现为拮抗作用。

  • 标签: 得克隆 斑马鱼 胚胎 神经毒性 联合暴露
  • 简介: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围绕北京官厅水库周边2-10km范围内按不同农药类POPs残留量划分4个区域,监测了土壤中主要农药类POPs(HCHs和DDTs)含量,分析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特征。结果表明,4个区域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最高为北辛堡区,其次是怀来县区和官厅镇区,最低为延庆县区,平均含量分别为27.59ng.g-1、21.17ng.g-1、9.39ng.g-1和0.86ng.g-1,相应土壤呼吸强度分别为:0.13μmol.m-2.s-1、0.38μmol.m-2.s-1、0.30μmol.m-2.s-1和0.30μmol.m-2.s-1;土壤脱氢酶活性为56.4μg.g-1.h-1、27.5μg.g-1.h-1、29.6μg.g-1.h-1和50.8μg.g-1.h-1;过氧化氢酶活性为1.07mL.g-1、0.80mL.g-1、0.88mL.g-1和1.10mL.g-1;脲酶活性为197μg.g-1.h-1、172μg.g-1.h-1、129μg.g-1.h-1和181μg.g-1.h-1;磷酸酶活性分别为7.44μg.g-1.h-1、5.75μg.g-1.h-1、5.83μg.g-1.h-1和6.16μg.g-1.h-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野外长期低浓度有机氯农药暴露情况下,其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有机氯农药残留不同程度区域上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差异不显著。

  • 标签: 农药类POPs 土壤生态效应 土壤呼吸 酶活性
  • 简介:为探讨甲醛、苯、甲苯及二甲苯混合气体急性暴露对小鼠肺脏氧化损伤作用,选用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个染毒组。染毒组1到4中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浓度依次为:1.0+1.1+2.0+2.0μg·L-1、3.0+3.3+6.0+6.0μg·L-1、5.0+5.5+10.0+10.0μg·L-1、10.0+11.0+20.0+20.0μg·L-1,各染毒组混合气体浓度分别是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10、30、50和100倍。用静式吸入染毒方式,每天染毒2h,共染毒10d,实验结束后,测定小鼠肺脏中氧化损伤指标。结果表明:染毒组小鼠体重增加幅度均低于对照组,肝脏和脾脏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肺脏ROS、MDA含量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T-AOC、GSH、CAT、GSH-Px及SOD活力随染毒剂量增加而降低,并且ROS、MDA含量与混合气体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SH含量与混合气体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甲醛、苯、甲苯及二甲苯混合气体急性暴露对小鼠肺脏具有氧化损伤作用,混合气体联合毒性效应强于单一组分,ROS、MDA和GSH可以作为评价VOCs急性暴露对机体氧化损伤作用敏感生物学标志。

  • 标签: 甲醛 苯系物 氧化损伤 生物学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