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结合二三公司实际,在对施工企业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化管理体系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施工企业建立实施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策划思路和实施步骤,以及实施化管理体系的效果。并针对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本文所指化管理体系是指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指OHSAS18000即GB/T28000。

  • 标签: 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 一体化 策划
  • 简介:核电厂因为国家、社会、上级或客户的要求,逐渐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等多个管理体系,每个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所负责的部门都不完全样,造成了很多重复性的工作,甚至同个活动有不同的描述和不样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从核电厂管理体系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了集约型化意义,提出了核电厂集约型化的可能性和几点建议,可为核电厂集约型化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核电厂 集约型 一体化 管理体系
  • 简介:文章主要以堆芯测量系统为例,阐述了核电仪控设备国产化供应商在建立化管理体系时的困难和需考虑的因素,以及化管理体系对国产化进程的推进,并就体系建立的关键点进行了描述,可为同类型企业建立化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 标签: 堆芯测量系统(RIC) 核电仪控设备 国产化 一体化管理体系(IMS)
  • 简介:本文从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质量保证计划的实施等方面讨论了关于氡及其子监测的质量保证的般性问题,并对如何搞好我国的氡及其子监测质量保证工作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氡及其子体监测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体系
  • 简介:本文利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的方法对重闪烁PbWO4微晶进行了研究。通过测量Pb和W的L吸收边的EXAFS谱,主要研究了PbWO4中Pb^2+和W^6+的近邻结构。结果表明,W周围氧离子的配位数和键长没有显著变化,而Pb周围氧配位数和分布则有改变,说明其中可能有间隙氧存在。同时也简要讨论了间隙氧对PbWO4发光的影响。

  • 标签: 重闪烁体 PBWO4 EXAFS 间隙氧 发光 配位数
  • 简介:介绍了种利用电容法检测两金属之间间隙的方法,开发研制了间隙检测系统。该方法采用合理的屏蔽技术,克服了分布电容和外界电磁干扰对检测系统的影响,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测量不确定度优于0.03mm。

  • 标签: 电容法 间隙 屏蔽技术
  • 简介:本文介绍我们近年来开展单个流体包裹同步辐射无损分析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建立适合分析包裹的微区光斑观测和地准系统,解决样品的制备问题,对批典型的流体包裹的微量元素分布作了探测,并由较大包裹发展到较小包裹,由定性分析逐步发展到定量分析研究。

  • 标签: 单个流体包裹体 同步辐射 无损分析 微量元素分布 石油 天然气
  • 简介:流体包裹保留了古地质时期流体的原始组成,为矿物形成提供有价值的物理化学信息,对单个流体包裹的无损成分分析,成为国际地学领域的重大前沿课题。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微探针以其在微量和微区分析上的优势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我们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3WIA新束线上,用这种微探针开展了单个流体包裹无损分析的实验研究。用特制的狭缝系统,从能量为3.5-35kev的同步辐射X射线中得刮10×10μm^2的微束,通过显微对光调整使它入射到选定的大小适当的单个流体包裹样品上,其所产生的荧光用来确定流体中所含元素的丰度。用NIST612标样,测定了目前实验条件下元素的最小检测限(观测时间为1000秒),检验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组典型有机包裹样品分别单个作无损成分分析,给出了K、Ti、V、Cr、Kh、Fe、Ni、Cu、Zn、Rb、Sr、Y、Zr和Pb等14种元素的半定量测试结果,并说明这些结果可用来研究包裹所在储层的沉积环境以及包裹体形成时捕获的油气的母源问题。

  • 标签: 单个流体包裹体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束 无损分析 矿物
  • 简介:论文介绍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实验条件下,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对单个流体包裹作无损成分分析实验探索,包括样品的制备、流体包裹鉴别和选择及在工作平台上对它们作显微对光、进行探测等。在20μm×10μm和10μm×10μm束斑下对几种类型流体包裹作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物包裹与主矿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的种类比较致,只是在含量上有明显区别,它可以指示某种金属矿床和某种伴生矿的存在;而储集层中不同油井和层位的有机包裹中所含微量元素的特征,可用于研究油气的成因和演化。

  • 标签: 同步辐射 X-射线荧光微探针 流体包裹体 无损分析 石油 天然气
  • 简介:本文简述流体包裹研究的意义。介绍在BSRF的实验条件下,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对单个流体包裹作无损成分分析实验探索,包括样品的制备、流体包裹鉴别和选择及在工作平台上对它们作显微对光,进行探测等。在20×10μm^2和10×10μm^2束斑下对几种类型流体包裹作了测试分析,并对结果作了讨论。

  • 标签: 同步辐射 X射线荧光微探针 流体包裹体 无损分析 矿物 成矿流体
  • 简介: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的XRF实验装置对地质样品中的元素、特别是对轻元素的检测能力,并探讨利用目前这套装置检测流体包裹样品时的若干问题。样品是以国家标准物质GBW07106为基体,加入定量的NaCl,KCl,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的厚样片。测量在BSRF的XRF实验站进行,储存环电流约为40mA。样品与Si(Li)半导体探测器的距离为2cm。同步辐射源的束斑为20×20μm^2。实验在大气条件下进行,采谱时间为200秒。计算了各元素的相对检出限、采样深度、采样量和绝对量检出限(达10^-8-10^-10g);并讨论了现有条件下分析流体包裹样品时的可测量元素范围、包裹深度的测量方法及深度对元素XRF强度的影响,实验设备的最佳几何配置等问题。

  • 标签: 分析 矿物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 同步辐射X荧光法 检出限 流体包裹体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第十三条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认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又进步明确规定了“标准复审周期般不超过五年。”但从过去和目前的情况看,这项工作对于标准判定部门及标准比行政主管部门重视不够,以致于5年以上标龄的标准有很多未进行复审,影响了核工业的技术进步,并且在标准化管理工作上造成混乱。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首先要在标准化主管部门依据标准化法尽快建立本行业的规章制度,定期复审标准,并将此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 标签: 标准复审 《标准化法》 技术进步 技术内容 标准化管理工作 继续有效
  • 简介:油砂是储层中显示油气的主要矿物之。本文描述了柴达木盆地油砂中油气层组N12/N^21单个流体包裹特征.给出了它们的SRXCRF微束无损分析的结果。对同层位的共同性及不同层位间的变化特点作出了讨论.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油砂层 流体包裹体 SRXCRF 微束无损分析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蒙特卡罗(MC)理论模拟计算方法来确定地面放射性测量模型标准(Y系列模型源)表面中心点上方不同高度的剂量率/比释动能率,为将我国地面放射性测量模型标准转化为环境电离辐射模型源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在建立MC数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MCNP模拟计算软件计算Y系列模型源表面中心点上方不同高度的空气吸收剂量率/空气比释动能率,由此,拟合出了能客观反映我国模型源表面上方单位放射性核素含量的空气吸收剂量率/空气比释动能率,并对其计算结果与其它实验方法实测的结果(G(E)函数法、高气压电离室法、TLD法)进行了比对,比对结果在10%内符合;同时对其计算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3.0%。

  • 标签: MC理论 数学模型 模型体源 空气比释动能
  • 简介:该标准对监测皮肤、四肢和眼球晶状的辐射剂量规程作出说明,通过考虑实际问题,对决定是否需要剂量计以及确保个人监测符合辐射的本质提供指导。该标准适用的辐射情况包括暴露于8keV~10MeV的光子以及60keV~10MeV的正负电子。该标准为监测大纲的设计提供指导,确保符合法定个人辐射剂量限值。

  • 标签: 辐射防护 个人监测 辐射剂量 晶状体 眼球 规程
  • 简介:介绍了起非计划摄氚事件的监督及事件处理过程中发现的些问题,同时分析了此类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对氚内照射事件的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氚水 内照射 有效剂量 剂量限值
  • 简介:阻尼器注油及更换安装是主设备启动前的最后道工序,保质保量按期顺利完成该项工作将为主工艺系统的启动达产提供有力保障。为此,针对工作初期阻尼器安装次合格率较低这问题,文章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阻尼器垫圈沾油和翻边。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末端因素的逐确认,得到三条主要原因,合理制定对策并逐步实施,最终将安装次合格率从55.00%提高到了87.50%,确保了阻尼器更换安装节点目标的顺利实现。

  • 标签: 阻尼器 垫圈 电磁气动阀 压空 一次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