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风险沟通是风险应对风险管理重要理念,在协调核能安全社会公众关系中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相关核安全风险沟通案例,参考国内外学者文献,厘清了风险沟通理论发展脉络,梳理了近年来民用核设施风险沟通模型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政府导向型风险沟通模型,在技术风险和感知风险两个领域中,研究了民用核设施风险沟通模型:提出了包括风险信息导向和专家政府信任建设等若干建议,并对风险社会背景下该领域研究方向进行了有益探索。

  • 标签: 民用核设施 风险沟通 技术风险 感知风险
  • 简介:本安全要求对充分准备响应核应急或放射性紧急事故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应用同样是为了缓解核应急或放射性紧急事故所带来不良影响,尽管防止紧急事故发生已做出很大努力。这些要求由政府从国家层面实施,表现方式为通过立法和设定法规,以及通过其他安排,包括分配责任(例如:向运营机构或设备及活动执行人员;向地方或国家官员;

  • 标签: IAEA No.GSR-7 核应急 运营机构 执行人员 应急组织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核电厂安全壳电气贯穿件以及相关鉴定标准,并着重介绍了IEEE317标准演变历程。阐述了基于IEEE317标准电气贯穿件鉴定试验方案制定,并针对AP/CAP系列核电电气贯穿件鉴定提供了鉴定试验序列实例。结合实践经验,分析讨论了按照IEEE317标准实施鉴定试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核电行业应用IEEE标准开展核电设备鉴定提供借鉴。

  • 标签: 电气贯穿件 设备鉴定 IEEE 317标准 型式试验
  • 简介:2016年11月7日-11月11日,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受国家原子能机构委托,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核电厂安全重要仪控电设备安全分级"国际标准化学术交流会,来自捷克UJV研究所、环境保护部核辐射安全中心、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等21家单位53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核电厂安全 仪控 设备安全 学术交流 辐射安全 核电工程
  • 简介:由于运行规程文件体系复杂性、运行规程对核电厂安全运行重要性,为了充分保证运行规程正确性和规范性,实现核电厂运行规程标准化开发是十分必要.本文基于规程体系和内容结构分析,对CAP系列核电厂运行规程标准化开发需求进行了分析,通过程序设计和代码实现开发了规程标准化开发工具并建立了规程标准化开发平台.规程开发人员能够通过平台应用使开发出规程文件标准化、规程重要技术内容信息化,并在后台实现数据管理.实践表明,运行规程标准化开发平台能够有效提高规程质量和开发效率,满足核安全法规对运行限值和条件跟踪、配置管理要求,能够从设计源头降低主控室操纵员出现人因失误可能性,对保障核电厂运行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规程 标准化 运行安全 平台开发
  • 简介:本文叙述了我国概率安全分析数据库创建工作过程,对国家核安全局发布《中国核电厂设备可靠性数据报告(2015版)》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与国外通用数据库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了概率安全分析数据库平台应用情况和概率安全分析数据库下一步工作内容.通过创建概率安全分析数据库,采集整理核电设备可靠性数据,并在进一步研究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核电行业可靠性标准体系,为我国核电行业在保证安全性、可靠性基础上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 标签: 概率安全分析数据库 平台 采集 应用
  • 简介:在发生CAP1400非能动核电厂事故1个月后,仅通过非能动空气流道可实现安全壳冷却。设计上,要求空气流道气动特性尽可能不受外界环境风影响。本文应用STAR-CCM+软件对大型先进非能动核电厂CAP1400实际1∶1模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简称CFD)分析,研究环境风速、风向、温度等因素对空气流动特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CAP1400具有风中立特性。

  • 标签: 环境风 空气流道 风向中立
  • 简介:我国在核能发展政策制定、规划研究等方面基本采用专家座谈会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对我国未来核能发展趋势进行判断.本文对德尔菲法做了适当改进,包括邀请专家集中打分、事先设计好调查因素并在数据处理时增加了专家权威程度权重因子进行数据矫正.改进后德尔菲法继承了其匿名性、反馈性、趋同性主要优点,避免了改进前耗时长和调查问卷回收率低等缺点.共邀请20位有代表性权威专家通过四轮调查之后,专家意见逐渐趋同,确定了28个影响我国核能发展主要因素,并成功判断出14个为“十三五”期间促进我国核能发展正面因素和14个阻碍我国“十三五”期间核能发展负面因素.得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核能发展将达到或略好于预定目标的结论,并总结了德尔菲法在我国核能发展复杂情况下成功应用三个关键.

  • 标签: 德尔菲法 改进 匿名 问卷 判断
  • 简介:龙卷风是在核电厂选址、设计和安全评价中需要考虑重要外部自然事件,对于可能发生龙卷风厂址区域,应对设计基准龙卷风进行评价。本文针对我国7个滨海厂址,按照核安全导则HAD101/10中龙卷风风险度评价方法,计算了7个厂址设计基准龙卷风风速,并定量分析了设计基准龙卷风风速对拟合样本区间和高强度样本评级敏感性。结果表明,高强度级别的龙卷风累积频数分布是否满足对数线性规律决定了设计基准龙卷风风速计算结果稳定性。对于计算结果不确定性较大厂址,本文给出了评价中应关注问题和采取对策。

  • 标签: 设计基准龙卷风风速 累积频数分布 拟合强度区间 富士达评级 敏感性
  • 简介:在采用铍材作为慢化剂或反射层热中子反应堆中,由于^235U裂变产物放出高能Y光子会与^9Be发生(γ,n)反应,产生光激发缓发中子,即铍光中子,会对反应堆动态特性产生影响.本文选取经典铍光中子分组参数,采用系统程序relap5,研究了铍光中子对研究堆瞬态特性影响.研究表明,铍光中子存在导致反应堆剩余裂变功率增多和持续时间增加,从而提高了余热水平;铍光中子存在使得瞬态中核功率变化滞后,对反应堆安全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研究堆 铍反射层 光中子 瞬态
  • 简介:核电机组重要厂用水泵房作为核电厂重要取水构筑物,属于抗震I类物项.为了评价某泵房不均匀地基安全性,本文分别建立了不均匀地基平面应变和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施工阶段正常运行期间非线性静力沉降计算.此外,本文从谐响应动力求解方法基本概念出发,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场地模型,进行了三维自由场地动阻抗计算,以上结果均与假想均质地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下一步泵房结构抗震计算分析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核电站厂房 不均匀地基 静力沉降 地基动阻抗
  • 简介: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下部Ω焊缝及母材显示在焊前、焊后、水压试验后液体渗透检测(PT)中均有出现,其形态基本为小于1mm非线性显示,主要分布在焊缝两侧弧段区。对显示检测表明,原材料性能满足技术规格书要求,同时存在C类、D类超尺寸夹杂物。PT显示部位可观察到非金属夹杂物及微裂纹。结合完工报告复核、材料复验、国外供货对比等分析认为显示超尺寸非金属夹杂物相关。显示可采取有限打磨进行处理。建议提高原材料夹杂物采购技术要求,控制原材料中Al、Si、O含量,在失效时可考虑覆盖堆焊(OVERLAY)、夹紧装置(CSCA)维修方式以及进行适当在役跟踪检查。

  • 标签: 控制棒驱动机构 Ω焊缝 显示 非金属夹杂物 在役跟踪检查
  • 简介:一回路冷却剂源项是核电厂核辐射安全重要基础数据。本文采用RELWWER程序,并结合核电厂实测数据,对WWER1000型机组一回路冷却剂裂变产物源项进行了分析及计算考虑一定设计裕度,得到了一套设计源项和现实源项,可为该机型辐射防护和放射性废物管理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RELWWER 设计源项 现实源项 一回路冷却剂裂变产物 WWER1000机型
  • 简介:内部水淹是核电厂面临重要风险之一,对其定量化是识别核电厂水淹风险有效手段,也是进行内部水淹概率安全评价基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各种水淹事件定量化分析方法研究,提出核电厂内部水淹事件定量化一般方法,并定量分析了我国某900MW核电厂重要厂用水系统内部水淹事件,对国内核电厂开展内部水淹风险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内部水淹 核电厂 概率安全评价 定量化
  • 简介:该出版物中提出要求用以确保核电厂调试运行安全,这些要求是基于过往经验技术现状提出和建立,并遵循《核能安全基本原则》中提出安全目标原则。该出版物涉及从核电厂调试、运行到核燃料清除这一过程,其中包括核电厂维护和改造。同时该出版物不适用于退役过程本身,但涉及核电厂退役前准备阶段,并对退役过程提出了额外要求。与此同时,本刊物将常规运行、预期运行事件以及事故情况考虑在内。

  • 标签: 核电厂安全 核电厂调试 核电厂退役 常规运行 事故情况 技术现状
  • 简介:文章针对反应堆工程研究所计量具体工作如标准管理、量值传递、校准实验室运行、计量档案管理等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阐述了计量工作时效性强、准确性要求高、对计量工作从业人员责任心要求高特点,最终对于反应堆工程研究所计量工作提出了改进建议。

  • 标签: 计量工作 质量保证 计量管理 计量检定
  • 简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既是对信息化投入产出整体状况客观评价,同时也是引导信息化规划和信息化立项等工作基础,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信息化水平评价基础和核心部分,文章针对中央企业规模庞大、层级复杂等特点,探讨构建科学、实用、操作性强、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中央企业建立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原则、结构框架及其建设方法,并以建立指标体系在所在集团公司部分成员单位进行了信息化水平评价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 标签: 信息化 水平评价 指标体系 定量评价
  • 简介:本文研究了核安全规划中关于"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可能性"这一安全目标要求技术内涵,从确定论和概率论两方面提出了对"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可能性"解读,给出了确定论设计和分析要求,同时,建议概率安全目标中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频率不超过1×10^-7/堆年,并建议将放射性释放量超过500TBq剂量等效^131I放射性释放定为"大量放射性释放"。在对比分析了CAP1400安全设计上述要求符合性后,认为CAP1400设计可满足"实际消除"安全目标。

  • 标签: 核安全目标 实际消除 大量放射性释放 CAP1400 安全设计
  • 简介:本文利用通用流体计算软件,建立了爆破阀传热模型,采用稳态及瞬态求解器对AP1000型核电厂正常工况和严重事故工况下爆破阀传热过程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过程中实时监测药筒壁面最高温度随时间变化,计算结果为验证爆破阀在严重事故工况下可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论如下:正常工况下,药筒壁面最高温度约为75℃;严重事故工况下,阀体表面空气对流换热系数分别采用10、50及100W·m^-2·K^-1三种条件进行计算,药筒壁面最高温度分别达到95.7℃、124.8℃及154.8℃。计算结果表明,严重事故期间,药筒壁面最高温度不超过160℃,不会对爆破阀所用火药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爆破阀 严重事故 传热 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