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而且语文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进行语文学科教育,需要清楚语文目标、语文内容、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四者与学生素质差异之间的关系,而语文学科教育也影响着学生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 标签: 心理学视点 素质差异 视点语文课程
  • 简介:摘要就目前来说,我国大学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学语文,由于其非专业性,在近年来我国开展大学语文教育是存在一定的边缘化现状,所以做好相应的课程改革工作,是现代大学教育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在现代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课程的改革需要从课程设置和发挥专业优势的角度入手,这样能够提升语言学和写作学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在进行教材选择时应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专业课程,将固定化的教学内容和专业化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后进行教学,并在教材设计时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教材,这样能够保证现代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大学语文的改革提供帮助。

  • 标签: 大学语文 互联网+ 课程教学 改革方式
  • 简介:目前我国法学界和社会生活中一般认为,权利是法律规范所赋予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表现为法律规定权利主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权的意义1.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一个国家儿童的状况如何,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

  • 标签: 义务教育 学生 受教育权 终身教育 行动权 接受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义务教育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为实施和制订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自贡市义务教育学生饮食行为情况。结果所调查学生饮食习惯中,饮食搭配情况素食占11.48%、素食为主占11.05%、荤食为主占34.15%,三餐情况按时吃早餐的占90.67%,在家早餐90.53%,早餐吃三种食物的占24.82%,吃蛋奶的学生仅占15.8%;午餐地点在学校占53.66%,晚餐地点在家占98.42%,午、晚餐主食量100克及以下的占70.3%、67.9%,粗杂粮搭配少。零食情况调查,晚上吃零食的学生占64.4%、零食为糖及膨化食品的占60.14%以上;结论义务教育学生饮食行为习惯需要加强;学生、家长及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营养健康知识教育的普及需要加强。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小学生处于儿童青少年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因此必需有充足合理的营养。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期的学生,生活水平较低,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随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的实施,我们要根据中小学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提出科学合理的膳食平衡选择。

  • 标签: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 生理特点 膳食平衡
  • 简介:摘要:高职药学专业的课程标准建设与实际药学领域的发展与建设有十分密切的关联,为了使得高职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与实际的药学领域岗位发展相适应,有关教育研究者尝试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进行高职药学专业有关课程的建设。本文将以《药品检验技术》这一课程为例来对现阶段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标准改进与完善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使得高职药学专业的日常课程设置更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向。

  • 标签: 高职药学 检验技术 课程标准 调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情况,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某市小学、初中各一所学校中各年级1个班的学生,完成食品安全知识问卷调查表。结果吃零食的学生占64.4%、零食选择糖果及膨化食品的占60.14%以上,选购非正规厂家生产、广告多的食品占41.6%,喜欢喝饮料的学生占36%,喜欢吃煎、炸食品的占20.7%,吃剩饭菜的占24%;对五项不同营养、益智健康食物的认知率分别为50.5%、59.8%、77.7%、84.6%、80.3%;五项预防食物中毒措施知晓率为61.4%、65.5%、84.6%、86.8%、88.15%。结论不良饮食习惯学生占比较高,学生食品安全知识亟待加强;学生家长营养健康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需要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周边环境治理需要加强。

  • 标签: 义务教育 学生 食品安全
  • 简介:摘要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任务。数学课作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重要基础课,在提升学生思维素质、拓展认知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未来提升空间。

  • 标签: 数学课程标准 思维素质 应用意识
  • 简介:摘要作为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是中学生物新课标的教学侧重点,也是本次课改的核心。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任职老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生物科学魅力,在交流操作中解决学习问题,在深究探索中发现生物科学的奥妙。本文从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入手针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做出阐述。

  • 标签: 新课标 生物科学 科学素养 培养途径
  • 作者: 张小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镇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庆阳  744500)  【摘  要】文章先分析了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随后介绍了评价结果,包括学生营养状况和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最后进行共同讨论,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
  • 作者: 李荔 毕小艺 甘倩 杨媞媞 曹薇 潘慧 徐培培 许娟 张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国家卫健委微量元素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 100021,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119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国家卫健委微量元素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学生餐剩饭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699个县中,分片选取1~3个国家试点县,共选取50个重点监测县。按照不同供餐模式,随机各抽取2所小学和2所初中作为重点监测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抽取1~2个班。采用《学生调查表》收集所调查的26 778名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剩菜剩饭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剩饭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学生的剩饭率为54.93%(14 709名),11.87%(1 743名)的学生每周有6~7 d剩饭,54.20%(7 957名)的学生剩饭只剩一点点。主食的剩饭率最高(29.78%),其次为蔬菜和肉类。剩饭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吃这种食物(33.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OR=1.19,95%CI:1.13~1.25)、初中生(OR=1.17,95%CI:1.11~1.25)、住宿生(OR=1.06,95%CI:1.00~1.12)、低经济水平(OR=1.06,95%CI:1.00~1.12)、父母均外出打工(OR=1.22,95%CI:1.13~1.30)、上健康教育课(OR=1.70,95%CI:1.40~2.06)、企业供餐(OR=1.89,95%CI:1.71~2.07)、学校食物没有家里的好(OR=1.89,95%CI:1.78~2.00)的情况下,学生餐剩饭率更高(均P<0.05)。结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学生餐剩饭现象较普遍,且剩饭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减少食物浪费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 标签: 学生餐 食物浪费 影响因素 营养政策
  • 简介:目的:探讨远程医学中医方注意义务标准,以确定医疗过失的构成。方法通过对远程医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借鉴美国一些州的法律规定,探讨应如何确定远程医学中医方的注意义务标准。结果鉴于远程医学与传统医学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其运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医方注意义务标准,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对远程医学的界定、这种医疗手段使用的适合性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应该采取何种注意义务标准。结论在远程医学中,既要限制医方的责任以利于推动远程医学的使用和发展,还应该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 标签: 远程医学 注意义务标准 医疗过失
  • 简介:摘要如果不能以年轻人接受的方式进行性与两性关系教育,它还会有效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生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47 297名6~17岁中小学生。依据2011年WHO贫血诊断标准,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中小学生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贫血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生血红蛋白均值为135.19 g/L,贫血率为8.7%;女生贫血率(10.0%)高于男生(7.4%),西部地区贫血率(9.8%)高于中部地区(7.1%);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贫血率分别为10.2%、9.7%、8.3%、7.5%、5.7%和3.5%;6~、11~、14~17岁年龄组贫血率分别为8.0%、8.3%和1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使用营养配餐软件的学校(OR=1.482,95%CI:1.296~1.694,P<0.001)、午餐不供应肉类食物的学校(OR=1.241,95%CI:1.103~1.395,P<0.001)以及低收入家庭(OR=1.297,95%CI:1.211~1.389,P<0.001)的学生贫血发生风险更高;模型增加学生饮食相关因素后显示,每周吃≥3次肉类食物的学生贫血发生风险较低(OR=0.907,95%CI:0.832~0.989,P=0.026)。结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我国中小学生贫血改善已产生重要影响,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学生贫血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生家庭收入、学校所在地、学校配餐能力及食物供应种类等是中小学生贫血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需要各方给予进一步关注和重视。

  • 标签: 血红蛋白 贫血 中小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的1 550 969名6~15岁中小学生,男女生比例基本均衡,测量身高,依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 456-2014)判定学生生长迟缓状况。通过《学校调查表》和《县级调查表》调查相关影响因素。学生生长迟缓情况采用例数和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学生生长迟缓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019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为5.7%(88 631/1 550 969),西部地区生长迟缓率(7.1%,66 167/927 954)高于中部地区(3.7%,19 511/533 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生生长迟缓率(6.3%,50 665/803 851)高于女生(5.1%,37 966/747 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部地区小学生生长迟缓率为3.9%(14 914/380 598),高于初中生(3.0%,4 597/153 375,P<0.001);而西部地区初中生生长迟缓率(7.2%,21 494/297 217)高于小学生(7.1%,44 673/630 737,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收入地区(OR=0.829,95%CI:0.816~0.842,P<0.001)、家长承担一部分餐费(OR=0.948,95%CI:0.931~0.965,P<0.001)、企业供餐(OR=0.845,95%CI:0.805~0.887,P<0.001)、学校提供牛奶(OR=0.780,95%CI:0.767~0.793,P<0.001)、开设健康教育课(OR=0.702,95%CI:0.682~0.723,P<0.001)和当地有其他营养改善活动(OR=0.739,95%CI:0.720~0.758,P<0.001)的学生生长迟缓率较低。结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率有明显的地区、性别和年龄差异,学校适宜的食物供应、开设健康教育课,以及家长参与营养改善与儿童较低的生长迟缓率有关。

  • 标签: 农村学生 生长迟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WHO和国际助产士联合会(ICM)教育标准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医学护理学教育标准,探讨构建我国本科助产教育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及WHO和ICM官方网站,采用比较研究,辅以文献研究,解析出我国本科助产教育标准所需具备的特有领域和指标。结果ICM标准更符合构建我国本科助产教育标准的实际需求。结论根据ICM标准构建我国本科助产教育标准切实可行,且很有必要,本研究进一步为构建我国本科助产教育标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标签: 全球标准 护理 助产 学士 本科 教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