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实际调查的方式,针对门诊手术病人的预防交叉感染护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方法:将2019年2月到2020年的2月,进入我院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成常规组以及研究组提供常规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必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满意度,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71.2%,研究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8%,常规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为81.2%,研究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为97%。从感染情况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了解到常规组病人当中有40名病人出现感染的情况,研究组病人当中有11名病人出现感染的情况。结论:对门诊手术病人进行必要性的术前,术后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对提高病人治疗效果而言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门诊手术室 预防医院感染 护理体会
  • 作者: 童晓1 陈佳2 次彩哲3 于铁强4 孙明宏5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1-08-03
  • 出处:《药物与人》 2021年第5期
  • 机构:1唐山市第二医院 关节三科 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省人民医院 骨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心内一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51;4唐山市第二医院 小儿骨科 河北 唐山 063000;5唐山市第二医院 关节三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于治疗方式中各种后交叉韧带保留型的有效运用。方法:我院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进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84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治疗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治疗干预措施,分别将其设定为常规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每组拥有42例参与患者。针对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实际治疗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

  • 标签: 后交叉韧带保留 治疗效果 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口腔科交叉感染的消毒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为常规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消毒隔离操作,比较两组交叉感染率,以及各器械细菌数,分析交叉感染制约因素。结果观察组交叉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消毒前为准,消毒完成时、消毒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门诊手足口病交叉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预防与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在本院选取诊治的184例患有手足口病的病患儿童当做实验对象进行探究,采取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强化培训、诊疗服务的规范等措施进行预防处理,整体实验进行一个月,随时进行访问并记录这一个月内发生的手足口病交叉感染率,同时调查预防前与预防后家属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184例的手足口病病患儿童当中,根据这1个月的随访记录,交叉感染的有8例,发生率为4.35%;预防后家长在对手足口病病状的相关知识掌握大于预防前,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足口病 预防及对策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针对预防口腔科交叉感染的消毒护理措施进行研究讨论。方法 抽取100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并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口腔科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以分组形式展开,分别采取加强消毒护理(研究组)、常规护理(参照组),并对包括交叉感染情况、 护理质量评分在内的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同时利用统计学方法将各组各项统计数据分析、对比,以此来判定护理措施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无发生交叉感染情况,并且护理质量评分较高,与参照组对比后,利用统计学加以分析,分析结果P<0.05, 表示此次检验结果意义存在。结论 将更完善的消毒护理措施应用于口腔科交叉感染的预防中,可将口腔科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将至最低,甚至可完全控制其发生,同时将医护工作质量提升,效果显著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科 交叉感染 消毒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究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护理的观察。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展开系统的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的术后一般情况以及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各方面情况都优于对照组。结论: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尽早的展开功能康复护理锻炼,能够将患者的恢复速度加快。

  • 标签: 膝关节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门诊手足口病交叉感染预防及对策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135例儿科门诊手足口病交叉感染患儿为对象,按预防对策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77例、预防组58例,比较各组干预效果。结果:预防组患儿预防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64.94%;预防组总有效率94.83%,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儿科门诊 手足口病交叉感染 预防及对策 研究
  • 简介:摘要:口腔门诊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点科室,应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加强消毒隔离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随着科学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水平随之进步,新技术应用于口腔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护理风险也在增大。口腔门诊护理工作较为复杂多样,护理操作过程易出现许多不安全因素,因而加强口腔护理操作的管理十分重要。

  • 标签: 口腔科门诊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与肿瘤均位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前3位,随着肿瘤诊疗技术的发展,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升高,此外抗肿瘤治疗带来的心血管损伤又促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引发了抗肿瘤治疗心血管安全性评价的争议与反思。肿瘤治疗与心血管疾病进入交汇时代,肿瘤心脏病这一新生交叉学科应运而生。该文就抗肿瘤治疗诱导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等心脏毒性的损伤机制、风险评估以及防治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 标签: 心力衰竭 肿瘤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的运动需求逐渐提升,随之而来的是运动损伤的增加。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胫骨近端的解剖形态是ACL损伤的相关因素;但是,国内对于此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且对于胫骨近端解剖形态的临床意义仍存在着争议。笔者通过参阅相关文献对胫骨近端的解剖学形态与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以期为胫骨近端的解剖学形态与ACL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胫骨近端 解剖形态 前交叉韧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究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系统康复护理的成效。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展开系统的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的术后一般情况以及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各方面情况都优于对照组。结论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尽早的展开功能康复护理锻炼,能够将患者的恢复速度加快。

  • 标签: 膝关节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在接受护理时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预防交叉感染的有效性。方法:本次选择我院60例于2020年 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进行研究,研究针对预防交叉感染的护理措施展开,并对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本次办法实施后,60例患者均未出现与外界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而且同时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知识及预防措施的认知。结论:将预防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应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中,通过有效的卫生知识宣传及对感染范围的有效控制,有效避免院内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同时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也得到保障,在整个疫情治疗护理过程中未发生院内感染及传染源蔓延情况。

  • 标签: 新冠肺炎 护理措施 预防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了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之间在我院骨科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形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护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关节活动度发现,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的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系统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膝关节受损严重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后采取早期康复(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抽签法将我院40例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康复,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快速康复)。结果:经不同康复治疗实施后,观察组的住院指标;患肢肌力表现指标;Lysholm评分指标;VAS疼痛指标;康复疗效指标表现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常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早期康复(快速康复)实施效果更好,有较大研究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快速康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住院指标 患肢肌力表现指标 Lysholm评分指标 VAS疼痛指标 康复疗效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与后交叉替代型(PS)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晋城市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收治的12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男64例,女56例,年龄(63.33±3.16)岁,年龄范围为51~72岁,按照不同的假体类型分为CR组与PS组,对其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CR组65例,给予CR假体;PS组55例,给予PC假体。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随访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ROM),最大屈曲角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R组患者手术时间[(85.45±4.12)min]长于PS组[(78.33±3.26)min],术中出血量[(55.58±13.52)ml]低于PS组[(60.97±13.11)ml],术后引流量[(165.31±41.25)ml]低于PS组[(180.55±40.86)ml];术后1周、术后1年的ROM[(108.41±4.25)°、(109.44±4.23)°]大于PS组[(101.25±4.33)°、(105.41±4.98)°],术后1周、术后1年的最大屈曲角度[(109.35±3.87)°、(111.58±3.25)°]大于PS组[(103.60±3.80)°、(107.62±3.66)°];CR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VAS评分[(3.60±1.84)分、(1.85±0.54)分]低于PS组[(5.61±1.75)分、(2.93±0.67)分],CR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3/65)]低于PS组[20.0%(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S假体相比,采用CR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更好的围术期指标,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早期预后普遍较好,但其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对施术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 标签: 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 后交叉替代型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加强患者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患者用药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是临床药师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 标签: 药师 用药指导 用药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桥式交叉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3~60岁[(39.6±5.7)岁]。缺损面积为10.0 cm×4.5 cm~21.0 cm×9.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5 cm~25 cm×10 cm。Ⅰ期切取游离皮瓣覆盖患肢创面,血管与健侧小腿胫后动静脉桥式交叉吻合,其中旋股外侧动脉皮瓣6例,旋髂浅动脉皮瓣1例,背阔肌肌皮瓣1例,同时切取健侧小腿内侧带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或任意皮瓣包裹血管蒂。术后双小腿平行伸直体位。Ⅱ期断蒂后,胫后动脉与远端动脉重新吻合,带蒂皮瓣缝合于原位。观察Ⅰ期术后是否发生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该体位的接受程度。Ⅱ期断蒂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质地、患肢功能、对健侧小腿的影响,并采用下肢功能评分(LEFS)评估患肢总体功能及Kofoed评分评价足踝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8.3±1.8)个月]。Ⅰ期术后未发生压疮或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患者均对体位无抵抗。Ⅱ期断蒂后皮瓣全部成活。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及患肢功能均良好,健侧小腿未受任何影响。患肢LEFS和足踝Kofoed评分分别由修复前的(31.5±6.9)分、(51.0±10.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51.7±9.8)分、(84.8±8.1)分(P<0.01)。结论对于小腿软组织缺损,改良桥式交叉游离皮瓣术后患者体位相对舒适,健侧小腿的功能不受影响,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腿损伤 软组织损伤 游离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