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传染病疫情报告是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基础,对预防医院感染,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不仅有利于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而且也为有效预测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笔者通过近年来对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卫生监督以及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了解到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 标签: 疫情报告 医疗机构 监督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县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方法在全县14家医疗机构中开展大规模调查。结果全县医疗机构传染病总的漏报率为16.58%,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率为97.61%,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为85.23%,网络录入报告卡上关键指标与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上相应指标的一致率仅为80.95%。结论我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 标签: 疾病报告 数据收集 网络直报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CEUS)误诊的原因,以提高CEUS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4年3月—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68例肝脏灶性炎性病变患者的CEUS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肝脏灶性炎性病变中,24例肝脓肿、5例炎性假瘤、2例肉芽肿、37例其他灶性炎症,全部经病理证实。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占61.8%(42/68);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以低增强为主,占75.0%(51/68)、80.9%(55/68)。出现17例假阳性,包括肝细胞癌10例、肝转移瘤6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及CEUS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可提高CEUS诊断肝脏灶性炎性病变准确率。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 超声造影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42例肝脏灶性病变病例行影像学回顾性分析,总结MRI影像特征。方法42例(72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诊断、穿刺活检及随访等确诊为肝脏灶性病灶病例进行MRI扫描,先行平扫,再行三维增强扫描,最后录入工作站处理鉴别。结果42例患者临床经手术、病理诊断、穿刺活检及随访等共确诊肝脏病灶72个,采用MRI检测最终确诊(三维增强扫描)63个,确诊率87.5%,显著高于常规平扫的确诊率66.7%(48/72);病灶检出方面,三维增强扫描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纯平扫检出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鉴别诊断肝脏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三维增强扫描技术可进一步提高MRI对肝脏病变的检出率和确诊率。

  • 标签: MRI 肝脏局灶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48例灶性节段肾小球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已经有46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起决定作用。

  • 标签: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患者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掌握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传染性疾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春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07--2011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该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0.40%(15386/3852327),不同年份间传染病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3,P〈O.01)。其中14~45岁组报告病例比率(占46.70%)居首位,传染病传播途径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占60.68%),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33.06%)。不同月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60,P〈O.01),连续5年4月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O.53%)居首位,其次为12月份(O.51%)、5月份(0.48%)等;上报的传染病病种构成居前5位的依次为病毒性肝炎(42.82%)、水痘(20.06%)、梅毒(16.96%)、风疹(5.41%)和肺结核(3.75%)。结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点,应加大管理力度,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 标签: 综合医院 传染病 疾病报告 疫情 法定传染病
  • 简介:摘要当前,新医院规划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新的发展定位和客观形势要求医院干部职工队伍必须尽快实现理念转变、知识更新、质量提升到位,在这个过程中,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结合实际,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新的突破和成效。关键是要以的群众路线深入指导实践,加速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方法上由“舆论造势”向“追求实效”转变,二是形式上由“被动应付”向“自觉自主”转变,三是理念上由“强制灌输”向“无形渗透”转变,四是结构上由“孤立单一”向“多维复合”转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经超声造影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灶性结节增生患者20例,对其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期18例病灶呈“轮辐状”增强,2例病灶呈整体增强;延迟期17例病灶中央或偏心出现瘢痕的征象,3例病灶边缘见包膜样强化征象。结论肝脏灶性结节增生在超声造影检查中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短波电泥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按摩疗法,研究组加用短波电泥疗法。结果治疗24天后,两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研究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波电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好。

  • 标签: 短波电局泥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脏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肝脏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35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这些患者均进行了超声检查,其中有18例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35例患者检查出53枚病灶,单个病灶的19例,两个病灶的14例,三个病灶的2例。直径大于3.0cm的14枚病灶中有中央无增强瘢痕的占71.4%(10枚),直径小于等于3.0cm的12枚病灶中有中央无增强瘢痕的占16.7%(2枚)。直径不同的两组病灶中央无增强瘢痕比较大于3cm的高于小于等于3cm的,且差异有意义(P小于0.05).结论超声检查和多普勒超声联合运用可检测出肝脏中典型病灶的部分主要特征,本次部分患者选用的超声造影可检测出病灶动脉在早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特征,明显提高了此病在临床上的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结节性增生 肝脏 超声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散发性或家族性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进行FSGS致病基因热点突变进行筛查,了解这些热点突变在我国FSGS患者的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经肾脏活检确诊的40例FSGS散发病例及一个22人的FSGS家系LF-01。收集散发病例的外周血,采用盐析法提取基因组DNA;对LF-01家系进行调查,收集实验室检测数据,并留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40例散发病例及所有家系成员进行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通过PCR扩增外显子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LF-01家系共9人为患病或可能患病状态,该家系表现为不完全外显遗传模型。40例散发FSG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7岁,男女比例为26:14,其中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我们对所有样本进行了ACTN4第8外显子,TRPC6第2、5、12、13外显子和INF2基因2、3、4外显子筛查,均未发现有已知的基因突变。结论国外报道的FSGS致病基因的热点突变ACTN4、TRPC6和INF2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FSGS的致病基因。

  • 标签: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家族性 基因
  • 简介:为增强口岸一线检疫人员疫情风险意识,提高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的能力,全面做好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11月19日,天津检验检疫(以下简称天津)在宝坻培训中心,组织口岸一线检疫人员开展了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护实战培训。本次实战培训,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 标签: 天津检验检疫局 疫情防控 培训中心 个人防护 口岸 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H患者10个病灶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了解抚顺矿务总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趋势,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对该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来,该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青霉素类的DDDs各年度均位于前3位;销售金额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中,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硫脒在各年度稳居榜首,五水头孢唑林钠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2013年列第2位.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渐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 标签: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对肝脏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确诊为肝脏灶性结节增生的患者,对其MSCT的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共4期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12例病例男女比例为7∶5,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4岁。12例患者均进行CT四期扫描,共观察到病灶12个,病灶位于肝脏左外叶2个,左内叶3个,右前叶4个,右后叶3个,最大平面直径范围为1.7~4.8cm,平均(3.1±1.3)cm。病灶CT平扫呈等密度5个,低密度7个,等密度者无法显示病灶边缘,低密度者2例病灶边界清楚,5例病灶边界显示模糊,其中可见更低密度瘢痕组织3例。CT增强动脉期显示12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其中5例可见中央瘢痕或条索状低密度影,中间瘢痕组织无强化,11例病灶边界显示清晰,均未见包膜;门脉期病灶较动脉期密度降低,但仍较肝脏组织密度高,中间瘢痕组织无明显强化,仍呈低密度;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为主,瘢痕组织可见强化,与病灶呈等密度分辨不清。结论MSCT多期扫描在肝脏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方面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作用,但确诊还需要病理诊断。

  • 标签: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
  • 简介:摘要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的生命线。的发展和执政历程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坚持的群众路线是我们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名党员所必须坚持的基本观点。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院党支部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带领全院职工,凝心聚力,不断推进医院各项工作,促进了医院和谐发展。

  • 标签: 群众路线 四风 教育实践
  • 简介:目的:研究芹菜素(Apigenin,APG)对大鼠永久性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ermanent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pMCAO)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芹菜素(10、25和50mg/kg)治疗组、金纳多4mg/kg治疗组,插入栓线后立即腹腔注射给药。术后6h,采用盲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IV%)、脑含水量及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荧光标记法测定神经细胞胞浆Ca2+浓度([Ca2+]i)。结果:芹菜素组脑缺血大鼠行为学体征显著改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脑组织形态学改变显著减轻,胞浆[Ca2+]i浓度显著降低。其中,芹菜素25mg/kg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结论:芹菜素对大鼠永久性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芹菜素 梗死体积 神经功能评分
  • 简介:目的比较原发性肝Ca和肝灶性增生结节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例原发性肝Ca患者以及25例肝灶性增生结节患者,入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经患者允许,均给予超声造影检查,做好相关记录。结果原发性肝Ca的造影方式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退型,肝灶性增生的造影方式呈中央向周边逐渐充填,除充盈方式不同外,肝灶性增生病灶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原发性肝Ca(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有效显示肝灶性结节增生及原发性肝Ca的充填方式及充填过程,能清除鉴别病变类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Ca 肝局灶性增生结节 超声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介素-2部封闭治疗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尖锐湿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疣体CO2激光治疗后,采取局部多点封闭注射白介素2,对照组仅采用CO2激光治疗,治疗后两组随访3个月。结果白介素2部封闭治疗可以明显降低CA的复发率。结论激光联合白介素-2部封闭治疗男-男肛周尖锐湿疣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尖锐湿疣 白介素-2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