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尖叶长柄山蚂蝗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冷浸法以75%的乙醇对尖叶长柄山蚂蝗进行提取,利用色谱柱、大孔树脂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再结合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邻羟基苯甲酸,β-胡萝卜苷,白桦酯醇,2-羟基十六烷酸。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尖叶长柄山蚂蝗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尖叶长柄山蚂蝗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 简介:目的采用大孔树脂工艺分离得到内酯部位,分离得到主要化合物,考察其抗肿瘤转移活性。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分离,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实验性肺转移小鼠模型,对化合物的抗肿瘤转移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60%的乙醇洗脱部位为内酯部位,同时分离鉴定了两个主要化合物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和新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de),并考察了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的抗肿瘤转移活性。结论首次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到60%的内酯部位,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B16黑色素瘤细胞实验性肺转移小鼠模型实验研究显示,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均在不同方面降低了肺部转移瘤的恶化程度。

  • 标签: 大孔树脂 穿心莲内酯 新穿心莲内酯 抗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对蒙药材蓝刺头的化学成分进行探讨分析.蒙医临床应用蓝刺头为头状花序;本文对蓝刺头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应用理化鉴别方法和薄层色谱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实验分析显出与绿原酸对照品相同的反应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蒙药材蓝刺头含有化学成分绿原酸.

  • 标签: 蓝刺头 绿原酸 薄层色谱法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松针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测定研究。为松针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松针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有关大黄的炮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张仲景在《神农本草经》中对大黄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并首次提出了生、熟两种炮制方法。现代中医学认为,随着大黄炮制方法的变化,对其含有的化学成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带来不同的药理作用。本文在搜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大黄炮制方法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大黄 炮制方法 化学成分 影响
  • 简介:目的确定可用于分析和鉴别何首乌和制何首乌的特征成分,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何首乌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5-HMF)、儿茶素、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5%醋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min,5%A;10~30min,5%→10%A;30~45min,10%→90%A),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柱温35℃。将12份何首乌和制何首乌样品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用SPSS11.0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没食子酸、5-HMF、儿茶素、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分别在0.00821~0.4105μg(r=0.9999)、0.00329~0.1645μg(r=0.9998)、0.01417~0.7085μg(r=0.9996)、0.3294~16.47μg(r=0.9999)、0.03002~1.501μg(r=0.9998)、0.08962~4.481μg(r=0.999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在96.1~104.2%,RSD均〈4.0%。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6种成分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制何首乌中没食子酸、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均高于何首乌,但二苯乙烯苷低于何首乌。结论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5-HMF和儿茶素差异显著,可用于鉴别何首乌与制何首乌。

  • 标签: 何首乌 没食子酸 5-羟甲基糠醛 儿茶素 二苯乙烯苷 大黄素
  • 简介:对近10年来中外期刊有关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检索,对从虎杖中分离并鉴定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虎杖中主要含有葸醌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香豆素类以及一些脂肪酸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病毒、抗菌、调血脂、抗血栓、改变血流变、扩张血管、保护心肌、抗氧化、抗肿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及预防艾滋病等。多年来对虎杖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其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为更好地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

  • 标签: 虎杖 蒽醌类 二苯乙烯类 黄酮类 香豆素类 抗炎
  • 简介:摘要综述龙葵化学成分及药理相关研究,增强对疱毒净龙葵认知,为更好开发利用龙葵奠定基础。

  • 标签: 龙葵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地黄药理作用广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随着对地黄药理研究以及植化工作的发展,其有望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基于此,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主要对地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临床用药及中药学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 标签: 地黄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蒲绒和蒲黄各种成分基本类似,但与药理关系较为密切的总黄酮、槲皮素及山奈酚,蒲绒的含量明显高于蒲黄,本文研究中,为了将蒲绒和蒲黄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观察,通过采用超声、过滤、浓缩、冷冻、干燥方法提取蒲绒及蒲黄的化学成分,并对各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为今后蒲绒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蒲绒 蒲黄 化学成分分析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三叶青为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近年来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研究。本文针对近年来对三叶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为今后三叶青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穿山龙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活血舒筋、消食利水、祛痰截疟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劳损扭伤等,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穿山龙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及较强的药理作用,对其进行研究,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穿山龙 成分 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检测与分析川楝子水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其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Q—TOF—MS/MS),选择ACQUITYHSST3色谱柱(100mm×2.1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设定为0.4mL/min;质谱选择ESI离子源,采用正负离子模式扫描进行数据采集。结果:实验中采用正负离子质谱分析信息和元素的组成,与相关文献和对照品数据对比发现,鉴定出15个川楝子水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论:采用UPLC/Q—TOF—MS/MS技术鉴定川楝子水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从而控制川楝子药材饮片的质量和稳定性发挥重要作用,也为临床疗效和阐述作用机制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川楝子 UPLC/Q—TOF—MS/MS技术 水提取物 化学成分 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中成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13种抗风湿化学成分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HPLC–QTOF-MS法),使用AgilentZORBAXExtend-C18RRHT色谱柱(2.1mm×50mm,1.8μm),以甲醇(A)-20mmol-1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上述13种化学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821,精密度RSD均小于10%,加样回收率均在97.2%~103.8%之间。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对抗风湿类中成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 标签: 快速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方法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