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约翰·克劳斯顿是英国的一位牧师,他的妻子比尔·玛丽亚是名护士。

  • 标签: 征婚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形”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将28例心电图呈“墓碑样”改变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A组),选取心电图ST段呈常态改变的AMI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B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病变多发于前降支,除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外,心源性休克、AMI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3个并发症及病死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T段呈墓碑样改变的AMI患者近期预后较凶险。

  • 标签: 心肌梗死 墓碑样ST段抬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性期ST段呈墓碑形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急性期ST段呈墓碑形抬高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并发梗死后心绞痛11例、严重心律失常9例、心源性休克8例、死亡6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ST段呈墓碑形抬高梗死范围大、并发症多且严重、病死率高,超急性期AMI心电图ST段呈墓碑形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预后险恶的一个指标,临床应高度重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呈墓碑形抬高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墓碑型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病变情况及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PCI的墓碑型心电图改变患者58例为治疗组,非墓碑样心电图改变患者7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的冠脉情况和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病前出现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变血管多位于左主干(LM)及左前降支(LAD)近段(67.24%34.17%,P<0.01),合并有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LCX)病变明显增高(41.38%26.58%,P<0.05;25.86%36.7%,P<0.05),治疗组PCI前TIMI血流分级0-1级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1.34%49.36%,P<0.01)。结论治疗组患者病变血管病变部位多靠近于LM及LAD近端,同时有缺乏良好的侧支循环保护。PCI是目前针对此类急性致死性冠脉病变的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对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尚需进一步统计。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墓碑样心电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墓碑形ST段抬高为特征的急性心肌梗塞(AMI)预后差国内外已有报道。但未见墓碑形ST段抬高对老年人AMI指标及临床近期预后险恶特点进行系统研究。本文收集ST段呈墓碑形抬高者(见图1)58例,就其心电图形态特征与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 标签: 墓碑形 ST段抬高 近期预后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心电图 AMI
  • 简介:墓碑型ST段改变(TombstonmgofSTSegment)是STEMI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的一种类型,有此改变者预后极差。STEMI早期QT离散度(QTdispersonQTd)延长与早期原发性室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笔者旨在观察有墓碑型ST段改变者的QTd,以判断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墓碑型改变 QT离散度 致命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