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完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治疗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完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治疗的57例(耳)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结果48耳术后鼓膜一期愈合,5耳移植筋膜边缘残留裂隙,2-3周后延期愈合,4耳术后感染鼓膜穿孔未愈合;随访10个月至34个月,无复发病例,57耳的0.5、1.0、2.0、4.0kHz气导听阈平均值由术前的49.7±9.4dBHL恢复到30.3±8.0dBHL,气骨导差平均缩小15dBHL,其中48耳听力有改善。结论采用完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治疗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亦可有效清除中耳乳突病灶,重建中耳传导结构,且能保留耳部正常形态,提升患者听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耳炎 完壁式乳突切开 鼓室成形
  • 简介:目的慢性中耳炎是常见的多发病,但治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采用完乳突根治-鼓膜夹层法修复鼓室成形术,探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5例(耳),行完乳突根治-鼓膜夹层法修复鼓室成形术,对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SPSS14.0统计软件统计,采用校正的chi-squaretest检验。结果85例(耳)总有效70例(82.4%,70/85),术前骨导听阈提高与病程长短、胆脂瘤无关(P〉0.05),与听骨链中断、固定有相关性(P〈0.05),听骨链的破坏吸收、肉芽包绕、固定会造成术前骨导听阈提高,该术带蒂的"袖状"外耳道、鼓膜上皮瓣覆盖移植膜,具有良好的固位作用,较好地保留了鼓膜自然形态,听阈达到或保持在应用水平63例(74.1%,63/85)。鼓膜一期愈合率为96.47%(82/85)。结论手术适应证的正确选择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完乳突根治-鼓膜夹层法修复鼓室成形术,最大限度地保留或还原了患者正常的中耳及外耳道的正常生理结构,提高了听力功能。

  • 标签: 夹层法 鼓膜成形术 中耳炎 胆脂瘤 耳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墙壁中心吸氧装置不易拆卸和清洗消毒,为了有效避免患者住院期间交叉感染和用氧安全,为此,设计了一种用于中心供氧系统防尘装置。

  • 标签: 中心吸氧装置,防尘,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和完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患者术后听力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开放或完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88例患者,其中男45例,女43例,年龄12~68岁,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88例患者中行开放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开放组)42例,行完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完组)46例。其中开放术在临床实践中行以下改进:(1)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包括病变局限但属于硬化型乳突、鼓窦狭小的病例;(2)手术中严格形成碟形术腔,保留适当的面神经嵴高度;(3)术后避免乳突腔的清理,有效缩窄术腔;(4)气化型乳突转移颞肌瓣缩小术腔。观察患者术后干耳情况以及术腔大小,记录并比较二组病例术前和术后的平均纯音听阈(average pure tone threshold,PTA)及各个频率的阈值变化,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开放组患者术后乳突腔缩窄明显,外耳道宽度接近完组。开放组与完组术后PTA较术前分别降低11.4 dB和10.4 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0,P=0.770);术后骨导平均值较术前分别降低1.8 dB和1.9 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6,P=0.940);术后平均气骨导差较术前分别缩短9.6 dB和8.4 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0,P=0.712)。完对于1 000 Hz听力的提高程度略好于开放,其余各频率听力提高程度开放均略好于完,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通过对适应证的调整和一系列术中、术后操作的改进,开放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可以获得与完相同的术后听力改善效果。

  • 标签: 鼓室成形术 乳突 听阈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阴道前修补+双侧 耻白线固定术治疗阴道前膨出及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对 2016 年 1月至 2019年 11月因阴道前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在我院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 25例阴道前脱垂伴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阴道前双侧 耻白线固定术 + 桥修补术 ,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 ,术中出血 30-50 ml,手术时间 30-50 min;术中无膀胱尿道损伤,术后患者均痊愈 ,排尿正常 ,无阴道前坏死 ;术后随访 33个月至 2年均无感染 ,自觉阴道块状物消失 ,无复发,排尿正常。结论阴道前阴道前双侧 耻白线固定术 + 桥修补术时间短 ,副损伤及并发症少 ,复发率低 ,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阴道前壁脱垂,阴道桥式修补,耻白线固定。
  • 简介:920047529例纵隔肿瘤X线误诊分析/崔允峰…//山东医药.-1991.31(11).-51误诊为胸腔积液或包裹积液6例,肺内病变10例;确定病变于纵隔.但定性错误13例.误诊原因:①X线表现为一侧胸部不透光。误诊为胸腔积液或包裹积液.②X线表现为肺内病变误诊为肺良恶性肿瘤.③常见纵隔肿瘸位于不常见部位致定性错误.④非畸胎类肿瘤的钙化而误诊.⑤合并

  • 标签: 纵隔肿瘤 胸腔积液 良恶性肿瘤 肺内病变 侧胸部 分叶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开放气胸并胸感染性伤口40例临床观察框架思路构建。方法:将我院2019年2月到同年12月入院治疗的开放气胸并胸感染性伤口40例患者纳入到临床研究中,对于持续负压引流组,选择适合的位置来设置胸腔闭引流,选择好医用引流管后,将引流管固定,固定完毕后,将其与负压引流装置连接,将负压控制在20~40kPa,确保创面处于完全密闭状态。对于对照组,引流方式选择盐纱条填塞引流法,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从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总数、皮下气肿治愈情况以及皮下气肿治愈时间来看,持续负压引流组各项数据指标都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开放气胸并胸感染性伤口具有疗效明显、切口愈合速度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不会影响患者的循环与呼吸系统,解决了治疗矛盾,这一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持续负压引流 开放气胸并胸壁感染性伤口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工人,20年前出现劳累后胸闷胸痛,3年前心电图发现"陈旧性前心肌梗死",近半年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下肢水肿.有糖尿病史12年.查体:呼吸24次/min,血压140/100mmHg.半卧位,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右下肺叩呈浊音,呼吸音弱,左下肺有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心率110次/min,未闻及杂音.

  • 标签: 影像学表现 室壁瘤附壁血栓 误诊 左室粘液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冠状动脉比较解剖学积累资料,为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家猪心脏塑化染料灌注,10%甲醛溶液固定,大体解剖显示冠状动脉,测量数据,并与既往文献报道的犬的冠状动脉分析比较。结果家猪冠状动脉出现率为50.0%,前室间支、后室间支冠状动脉出现率为15.0%、27.5%。前室间支冠状动脉近端径(1.96±0.71)mm,远端径(1.52±0.80)mm,长度(9.19±6.58)mm。总冠状动脉长度(9.20±4.99)mm。一支血管上可出现1-2处的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可以扭曲和发出细小的分支血管。结论家猪可以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冠状动脉,但犬比家猪更为适合。

  • 标签: 壁冠状动脉 家猪 形态学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