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频次针刺治疗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当中的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每天1次针刺治疗与每3天1次,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1.43%,X2=6.574,P=0.010;观察组治疗3周后的腰椎JOA评分为(23.51±2.46)分,对照组为(26.35±2.58)分,t=5.163,P=0.001。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每日1次针刺治疗能够显著优化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疼痛。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不同频次针刺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健康体检是一种全面评估个体身体状况和疾病风险的检查方法,对于保护和促进健康至关重要。体检的频次和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 标签: 健康体检 体检频次 体检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创伤骨科急救药品具体存放管理方面实行改进干预对策对减少所存在问题频次的价值。方法:参照组资料来自2019年06月--2020年06月,为传统干预对策,试验组资料来自2019年07月--2020年07月,实施改进管理干预措施。研究对象均未本医院创伤骨科100份急救药品及10名工作人员对应调查内容。结果:试验组急救药品问题份数评比参照组详细分析结果情况减少(P

  • 标签: 创伤骨科 急救药品 存放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缝隙疼痛护理干预对爆发痛患者爆发痛发生频次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8月于我院微创介入科住院期间发生过爆发痛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无缝隙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爆发痛发生频次及睡眠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爆发痛发生频次级睡眠质量得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爆发痛 无缝隙疼痛护理 疼痛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阳入阴结合气息导引在中风不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区间:2023年3月-2023年10月;实验对象:我院收治的中风不寐者(n=62);实验分组:随机数字表法(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其中,研究组采取阳入阴结合气息导引;对照组采取艾司唑仑。评价两组睡眠情况和不适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较干预前,干预后患者睡眠情况均有一定改善,但研究组睡眠改善效果更好(P<0.05)。研究组不适反应率0%,对照组不适反应率22.58%,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阳入阴结合气息导引治疗中风不寐者能够帮助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而且患者无明显不适反应,安全性高,故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引阳入阴 气息导引 中风不寐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奥密克戎变异株BA.1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本土首起疫情的流行特征及防控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对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本土首次疫情官方通报的阳性感染者信息及防控对策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关联地区包括天津、河南安阳、辽宁大连和河北衡水故城县四地,天津和安阳病例数最多;根据报告日期本次疫情持续31 d,累计报告906例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10例,轻型及普通型892例,重型4例,危重型0例,无死亡病例;男性390例,女性516例;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90岁,以0~18岁为主;学生群体为393人。结论本次疫情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感染人数多,涉疫地区采取的综合防控对策迅速有效遏制住疫情的发展蔓延。

  • 标签: 新冠肺炎 奥密克戎变异株BA.1分支 流行特征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延庆区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链条、防控措施,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病例的活动轨迹进行核查,对风险点位进行调查管控,判定和管理密切接触者,并对人员和环境开展核酸检测,对溯源重点人群采集血清标本进行抗体检测,对报告的病例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比对,分析感染来源和传播链。结果2022年7月4日至7月10日,延庆区聚集性疫情共涉及16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普通型1例、轻型15例),其中延庆区8例,顺义区5例,通州区、昌平区、丰台区各1例,毒株分型均为新冠病毒Omicron亚型变异毒株BA.5,潜伏期中位数为3 d。指示病例为1例从美国入境人员,6月15日至6月30日在上海隔离点隔离,7月1日隔离期满后返京,7月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在工作单位传播给同工作、同餐人员引起的聚集性疫情。结论OmicronBA.5亚分支正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要加强入境人员管理,做好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早期发现疫情后,采取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聚集性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从阳阴温灸十七椎”联合“阴病阳治铺灸八髎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方法:拟选取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至潍坊医学院附属昌乐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温灸十七椎联合铺灸八髎穴,对照组予以布洛芬胶囊,3个治疗周期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症状标准及疗效标准。结果:经3个月周期治疗后,治疗后两组CMSS、VAS评分、中医症状标准及疗效标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从阳阴”及“阴病阳治”理论可应用于寒凝型疾病的诊疗;温灸十七椎联合铺灸八髎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温灸十七椎 铺灸八髎穴 原发性痛经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疫情特征,分析感染的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基因组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收集2022年2月中旬至4月期间云南省边境地区12起本土疫情首例病例基本信息及标本,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病毒基因序列测定,通过在线分析平台和软件,判断病毒型别,分析病毒突变情况,结合流调内容,推测疫情病毒感染来源。结果12起云南省边境地区本土疫情首例病例职业较多样,且活动区域均未离开过当地。Pangolin分型结果显示12起疫情SARS-CoV-2基因组均属Omicron (BA.2)变异株,其中各2起疫情SARS-CoV-2基因组进一步分属BA.2.10和BA.2.3.2进化分支。全基因组核苷酸突变分析表明,有十起疫情首例病例病毒基因序列存在1个及以上数目的特有核苷酸突变位点,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内容,提示12起疫情可能均存在不同的病毒感染来源。进一步分析氨基酸突变发现,病例间基因序列除具备进化分支代表性突变位点外,还具有特有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如S:E1188D),其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与Pangolin分型及突变分析结果相吻合。结论12起云南本土疫情可能存在各自不同的病毒感染来源,这提示云南省边境地区疫情极具复杂性和挑战性。加强重点人群范围及核酸筛查频次,跟踪监测病毒变异规律,对疫情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基因组 Omicron变异株 突变位点 病毒感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