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专科护生职业期望对择业效能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职位期望量表和择业效能量表对493名专科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专科护生职业期望为中等水平,得分3.52分±0.55分;择业效能为呈中等水平,得分3.59分±0.44分。择业效能与职业期望总分、声望地位、自我发展及稳定性呈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职业期望总分可正向预测择业效能,而稳定性因素可负向预测择业效能,二者共解释总变量的19%。[结论]职位期望对专科护生的择业效能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培养护生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位期望和纠正护生过度重视稳定性因素的心理,是提高护生择业效能水平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专科护生 职业期望 择业效能感
  • 简介:为探讨大四学生人格特质与择业效能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与择业效能问卷对7所院校450名应届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四学生择业效能的性别与专业交互作用显著,择业效能的来源主效应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外倾性人格特质与择业应对、择业效能总分呈正相关;精神质与自我了解、职业信息获取维度以及择业效能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外倾性、情绪稳定性人格特质对择业效能有显著预测作用。

  • 标签: 人格 择业效能感 学生
  • 简介:为了探索团体职业生涯辅导对大学生择业效能的影响,研究设计了一套以提高大学生择业效能为目的的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方案。选取70名大三学生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干预后的择业效能量表总分及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计划、问题解决五个维度上的得分有非常显著的提高,而控制组没有显著变化,这说明本团体职业生涯辅导方案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效能

  • 标签: 学生 大学 择业效能感 团体职业生涯辅导
  • 简介:为探讨大学生择业效能与职业适应性的关系,采用择业效能量表、职业适应性问卷对4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择业效能与职业适应性的相关程度在总体和男生、女生、文科生、理工科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男生择业效能与职业适应性的相关程度显著高于女生(P〈0.01),文科学生在择业效能中的自我评价方面与职业适应性的相关程度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P〈0.05);②大学生择业效能对职业适应性回归显著。由此可见:①大学生择业效能与职业适应性在总体和不同性别、学科上均呈正相关;②择业效能对职业适应性回归显著,是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正向预测因子。

  • 标签: 学生 适应 心理学 择业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专升本择业效能与专业认同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抽选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高校专升本护生中,共选取100名。以大学生职业抉择问卷、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以及大学生择业效能量表评估其择业效能以及专业认同度,分析上述护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和专业认同度、择业效能评分情况。结果:以上护生的专业认同度总均分为(3.86±0.64)分,职业决策困难总均分为(2.79±0.58)分,择业效能总均分为(3.24±0.39)分;无临床实习经验护生、实习不满意护生、未从招聘中获得就业信息护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评分明显高于有临床实习经验、实习满意以及招聘中获得就业信息的护生,P<0.05。结论:护理专升本学生有中等水平的职业决策困难情况存在,其择业效能和专业认同程度亦处于中等水平,教育者可以通过建设并且完善护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将护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和择业自信提升,改善护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情况。

  • 标签: 护理 专升本 专业认同 择业效能感 职业决策困难
  • 简介:择业效能,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实施和坚持与择业相关行为能力的信念[1],是自我效能在职业指导领域的扩展。近年来,随着护理学高学历教育的崛起,护理硕士研究生数量迅速扩大,不少护理硕士研究生对自身专业特点、就业前景等情况尚未充分了解,包括其就业期望也常与就业形势存在差距,从而导致就业期间出现各种心理冲突及就业不理想等现象。

  • 标签: 教育 护理 硕士研究生 就业 择业效能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护生实习压力与择业效能的相关性,以帮助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效应对实习压力,并推动其形成科学的、合理的择业效能。方法  随机抽取在三级综合医院实习的护生100名,通过发放胡艳红编制的择业效能量表和褚艳香编制的护生实习压力源及压力水平调查问卷,通过统计学知识研究其相关性。结果  Spearman秩相关,相关系数r=-0.693 ,P

  • 标签: 护生 实习压力 择业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士自我效能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护士自我效能,能有效调节并促进护理实践中的专业行为,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的在职护士22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职护士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2688±528)分,与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龄、职称、聘用方式是在职护士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在职护士的自我效能较高,且受护龄、职称、聘用方式的影响,护理管理者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士 自我效能感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自我效能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规范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相关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管理自我效能测评量表,对福州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38例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管理自我效能得分为(109.77±14.0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次数、文化程度、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和创伤后成长是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可解释40.1%的变异。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管理自我效能水平有待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时要注重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改善其主观幸福感,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肺肿瘤 康复 自我效验
  • 简介:摘要自我效能理论自提出以来就被若干学者证实可以影响与干预个人甚至集体的选择及行为方式。将自我效能的相关理论运用于法医学专业学生职业操守教育在既往研究中尚属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但能为司法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还能为更好地加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自我效能感 法医专业学生 职业操守
  • 简介:骨科疾病主要包括骨创伤、骨肿瘤、骨关节相关的急、慢性疾病等,具有病程长、康复训练难度大等特点,不但给患者造成相应生理功能的障碍,而且易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反应,进而对临床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最终可引发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的下降。临床研究发现,

  • 标签: 骨科疾病 自我效能感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42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4~9月42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强化母乳喂养管理。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结果两组母亲角色转变时间及产后1周母亲角色适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周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各时期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根据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支持进行教育,指导产妇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达到提高母乳喂养率的目的。

  • 标签: 产妇母乳喂养 自我效能感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影响因素,为精神科护士培训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将山东省17个省辖市根据地域特征划分为6个自然层,整群抽取每层内一个精神病医疗机构,共对6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的813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应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结果: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得分低于国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成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1),并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开展提高护士自我效能的干预性措施,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和适宜的培训内容,重视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自我效能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自我效能感 应对方式
  • 简介:学习效能与学习策略作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两个重要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学习效能、学习策略的研究概述,主要论述了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的交互作用,并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的方法。

  • 标签: 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 学业成绩 教育工作者 交互作用 学生
  • 简介:摘要:自我效能是影响骨科康复期患者康复进程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了解和研究影响患者自我效能的因素,我们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从而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 标签: 骨科康复期 自我效能感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护士自我效能与护理操作技能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两者关系密切,呈正相关。若要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和护理操作技能是十分重要的两条途径。

  • 标签: 自我效能感 护理操作技能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非现役文职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了解其身心状态,促进非现役文职护士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方法使用自我效能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73名非现役文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性研究。结果非现役文职护士的自我效能平均分为(2.80±0.45)分,高于军人护士但低于常模(P〈0.05);非现役文职护士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高于女军人常模,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低于女军人常模(P〈0.01);非现役文职护士主要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两种积极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解决问题因子呈正相关(r=0.382,P〈0.05)。结论非现役文职护士自我效能较强,应对方式积极,护理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她们的优势,积极引导和组织.提升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 标签: 非现役文职护士 自我效能感 应对方式
  • 简介: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创业意向相关的调查问卷,针对徐州在校大学生群体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①个体自我效能的强弱影响个体创业意识的形成,由回归分析得知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②个体能力、创业信心、冒险性格、先前创业经验和创业环境资源获得影响个体的创业意识。需要大学生多方进行配合和努力才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准备。

  • 标签: 学生 自我效能感 创业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对医学生从医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00例就读于本校的2013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独自匿名填写、现场统一回收。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自我效能评分及就业目标、理想的工作地点、就业心态、就业压力、待遇水平等内容。结果自我效能评分得分0~31分的有0人;得分32~62分的有5人,占2.6%;得分63~93分的有47人,占24.1%;得分94~124分的有120人,占61.6%;得分125~155分的有23人,占11.7%。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93%的人表示有较大的就业压力,男性对就业压力的感知明显高于女性。自我效能与从医意愿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个人的自我效能对医学生的从医意愿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自我效能的培养能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从医意愿,减少医学人才的流失。

  • 标签: 自我效能感 从医意愿 医学生
  • 简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作环境和方式的不断改变,我们每天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困惑和不安,不同性格的人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或者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就是我们极为关心的问题。

  • 标签: A型性格 自我效能感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