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梅陶尔·泽尔伯曼教授开发了一种生物活性支架,可帮助断肢者实现骨骼和人体组织再生。这种生物活性支架是用特殊的溶解性纤维制成的,不仅可以支持骨骼、血管等人体组织,还能根据需要将刺激生长的药物及蛋白质释放到骨骼和组织生长的地方,使新长出的骨骼与周围组织连接在一起。为使培植的肢体尽量“完好如初”,这种支架具备根据需要确定造型的功能,医生可依据断肢形状确定支架结构,以使再生骨骼能按照预期的形状生长;骨骼发育完成后,支架纤维可通过人为控制使其降解,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该支架除可用于骨骼再生外,也可用于整型外科,如取代硅填充物修复下颚或提升颧骨等。负责这项研究的泽尔伯曼教授称,用生物活性支架诱使骨骼再生的关键在于使支架和骨骼生长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样才不会破坏生长刺激分子的活动。此前,刺激骨骼和人体组织生长的生物活性剂已经存在,但缺乏将其输送到缺失骨骼周围组织的有效方法,他们研发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动物实验显示,这种生物活性支架具备组织再生领域所需的主要功能,即可用于骨骼再生,也可用于培植其他人体组织,如肌肉、血管、神经和皮肤等。按需定型的生物活性支架问世

  • 标签: 定型生物活性 支架问世 生物活性支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如何深化部队健康教育,是当前部队健康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在部队官兵中按需施教,分兵施教,统筹安排,是把握军人群体的特殊性、满足官兵的健康需求、促进部队健康教育深入开展的关键所在。笔者走访时了解到,有些部队官兵对卫生人员上的卫生课不甚满...

  • 标签: 健康教育形式 部队健康教育 新兵训练伤 自我防护 部队官兵 健康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吸痰与湿化时机的探讨。方法对42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实施按需吸痰,在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出现憋气症状,或出现咳嗽、闻及痰鸣音或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至90%以下时,给予吸痰措施,采用微泵持续滴入湿化液湿化;对照组根据痰液量、咳嗽情况等,按医嘱实施定时吸痰及定时湿化。结果试验组3例气道粘膜出血,8例吸痰次数>6次/天,12例痰液量>100毫升/天,5例出现刺激性咳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例肺部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气管切开病人,根据其实际情况实施按需吸痰及按需湿化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病人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按需 吸痰 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中按需吸痰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气管切开88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44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常规吸痰,予以临床组实施按需吸痰,通过对吸痰时机与指征的综合考虑,分析比较临床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指标和吸痰效果。结果临床组患者的吸痰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关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情况对比,临床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需吸痰护理的实施不仅对照组显著高于临床组能使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而且还能避免气管黏膜受损现象的发生,使患者的舒适度情况有所提高。

  • 标签: 吸痰护理 神经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在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尤其是免疫治疗广泛应用的时代,保留器官治疗旨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新辅助治疗后传统疗效评估手段包括经内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评估,以上手段可以帮助完全缓解患者获得保器官治疗可能。而以循环肿瘤细胞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技术是一种崭新的评估手段,未来将在多模式疗效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指导临床决策。保留器官治疗策略需要考虑手术窗口期、优化联合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方案及放疗剂量等)以获得更高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率。在免疫治疗时代,需要积极探索有效预测标志物、筛选可接受保留器官治疗的人群,针对不同人群个体化采用最佳联合治疗方案,同时增强巩固治疗强度也是免疫治疗在保留器官策略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对于接受保留器官治疗的患者,需要积极主动监测,及早发现复发并进行挽救治疗。期待在免疫治疗新时代下食管癌按需治疗能够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食管肿瘤 免疫治疗 保留器官 新辅助治疗 策略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缺乏规范的急救培训模式,如何针对有限的培训资源,有计划地合理统筹安排急救培训普及工作是我国社会急救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在深圳市宝安区政府的主导下,推进社会急救网格化管理"宝安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宝安模式"急救体系的特点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指引,科技支撑,社会参与",能有效缩短急救半径,获得急诊医学界、媒体和政府的一致认可。社会公众急救"按需培训"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明确各地区社会公众急救培训需求,进而组织实施的符合当地社会现况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具体措施包括:①建立当地心搏骤停数据库;②分析心搏骤停数据库,明确培训目标人群和内容;③建立本地社会公众急救培训登记管理系统。在我国现有国情下,"按需培训"有助于合理利用培训资源,有计划地统筹安排社会公众急救培训。本文根据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发起的"宝安模式"经验,针对社会急救培训中"按需培训"理论进行阐述,旨在为中国社会急救培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社会急救 宝安模式 公众急救培训 按需培训
  • 简介:中新网今后,住院患者再选择临床护理,将可按需选择护理级别,并可参照统一规范,评价服务质量及项目。例如,选择“特级护理”者,患者每两小时须有人协助翻身及有效咳嗽,每两天享受一次床上温水擦浴服务。

  • 标签: 临床护理 住院患者 标准 医院 服务质量 护理级别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ICU患者的特殊性以及对家属按需探视制度对提升ICU护理服务水平的意义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在2016年收治的416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08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实施不同的探视制度,比较两组患者在家属满意度上以及投诉率上的差别。结果实施家属按需探视制度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表扬率,降低患者的投诉率。结论ICU患者由于病情较为特殊,患者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将按需探视制度和定时探视制度结合在一起,提高ICU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按需探视制度 ICU护理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骨科创伤患者术后按时止痛与按需止痛的效果。方法将212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在基础护理的同时常规按需止痛,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同时使用相同药物按时使用止痛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采取不同止痛方法后,术后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65±1.23)分,对照组(3.95±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2,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夜间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795,5.112,2.821,2.203,P<0.05);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分别为-5.96,-6.52,-4.65,-6.92,P<0.01)。结论骨科创伤患者术后按时使用止痛药能降低患者疼痛,并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

  • 标签: 骨科创伤 疼痛 按时止痛 按需止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按需带教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儿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我院儿科实习的34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教学,实验组采用基于按需带教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带教。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并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对教学满意度和学习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按需带教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能有效调动儿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理论和操作技能,增加护生的临床思维、团队合作和应急能力。

  • 标签: 按需带教技术 翻转课堂 儿科护生 临床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ICU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按需吸痰护理的效果。方法:于我院ICU肺部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护理,观察组应用按需吸痰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平均日吸痰次数(10.89±2.14)次,机械通气时间(6.43±1.52)d,ICU治疗时间(8.74±1.26)d。观察组平均日吸痰次数(6.10±1.26)次,机械通气时间(4.67±1.48)d,ICU治疗时间(5.29±1.14)d。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呼吸困难2例(5.00%),呛咳2例(5.00%),心率加快1例(2.50%),气道黏膜出血1例(2.50%),痰痂2例(5.00%),低氧血症1例(2.50%),合计9例(22.50%)。观察组呼吸困难1例(2.50%),未出现呛咳、心率加快、气道黏膜出血、痰痂、低氧血症。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ICU肺部感染患者采取按需吸痰护理更有利于减少吸痰次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恢复,对预防其他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ICU 肺部感染 按需吸痰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性按需教学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带教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将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64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均有32例护生。对照组利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利用磁性按需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的学习成绩、带教满意度、带教质量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生各项学习成绩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带教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学习难度、教学氛围、师生沟通、语言表达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实习护生应用磁性按需教学,可以提高护生的各项学习成绩,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促进护生更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磁性按需教学 带教效果 带教满意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性按需教学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中的带教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42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另将2020年1月至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实习的44名护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研究组采取磁性按需教学。对比两组带教结束后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带教前后护士核心能力(采用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估)、带教期间主动学习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带教后研究组理论和技能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后两组各项护士核心能力得分均较带教前升高,且研究组各项护士核心能力更高(P<0.05);带教期间研究组主动学习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各项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中采取磁性按需教学,可加强护生对护理理论与技能操作的掌握,提高其护士核心能力,并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率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 标签: 磁性按需教学 神经内科 实习护生 带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按需带教在三甲医院新入职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新入职的84名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新入职的116名护士设为观察组,采用按需带教。比较两组理论与实践操作成绩、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采用软件SPSS 22.0进行t检验。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96.38±2.14)vs.(91.56±3.75)]与实践操作成绩[(95.49±2.23)vs.(90.91±4.02)]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护士准确执行医嘱、应急能力、观察病情能力、操作水平、沟通能力、护士执业形象、与医生配合满意度、与护理人员相处融洽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士对带教内容、带教方法、带教态度、带教效果满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三甲医院新入职护士带教中应用按需带教,可以提升新入职护士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其综合能力与教学满意度。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按需带教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按需分层次教学法在ICU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ICU实习护生40例,进入研究后,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观察组(n=20)实行按需分层次教学,一组对照组(n=20)实行常规模式教学,对比不用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ICU实习护生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考核中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护理带教中引入按需分层次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ICU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按需分层次教学法 ICU 护理带教
  • 简介:目的探讨按需排尿对降低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的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研究组34例。两组患者术后行膀胱功能锻炼,同时对照组实行间断夹闭尿管定时放尿方法,研究组实行按需排尿。了解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膀胱功能锻炼的同时实施按需排尿,可降低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

  • 标签: 宫颈癌 排尿方法 膀胱功能锻炼 尿潴留
  • 简介:随着医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知识与技术不断更新,护理培训内涵日渐丰富,原来的一次性培训、粗放式管理已无法适应新形势,迫切需要科学化、规范化改革。在此,我院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一套分段施教、梯度培训、系统管理的护理教培方法,并构建了相关考核指标,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化与实用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培训 护理知识 梯度 施教 分段 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