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髋部外伤史患者采用第四代陶瓷-陶瓷界面(ceramic-on-ceramic,CoC)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第四代CoC界面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有髋部外伤史且随访8年以上的患者128例(132髋),男87例、女41例,年龄(49.26±14.18)岁(范围17~76岁)。病因为创伤性髋关节炎50髋、股骨头坏死74髋、股骨颈骨折8髋。髋部外伤包括:髋臼侧骨折15髋(11.4%)、股骨侧骨折90髋(68.2%)、髋关节脱位5髋(3.8%)、其他或不明确骨折部位22髋(16.7%)。记录手术时间、末次随访时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异响等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假体十年生存率。结果手术时间(135.61±41.65)min(范围64~320 min)。随访时间(9.62±0.82)年(范围8.2~11.3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4.07±19.7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4.03±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55,P<0.001);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5.90°±28.05°提高至117.14°±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76,P<0.001)。不同外伤病因(车祸伤、摔伤、扭伤、其他)及不同骨折部位(髋臼侧骨折、股骨侧骨折、髋关节脱位)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假体周围骨折1髋(0.8%,1/132)、关节脱位2髋(1.5%,2/132),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或陶瓷界面碎裂发生;髋关节异响13髋(9.8%,13/132),包括摩擦音9髋(6.8%,9/132)和咔哒音4髋(3.0%,4/132),均未引起髋部疼痛及影响生活,未行处理。关节假体十年生存率为100%;以再手术为终点,生存率为99.24%(95%CI:97.8%,100%)。结论采用第四代CoC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髋部外伤史的患者长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异响发生率约为10%,但对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髋骨折 股骨头坏死 骨关节炎,髋 随访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牙修复是牙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修复牙的方式,对于牙齿缺损患者多采取牙修复的方式,其主要修复内容为:将已经破坏、严重削弱的牙体组织进行有效的清除,之后以固位、抗力、保护牙髓-牙本质为主要原则,制备适宜的牙齿,最终选择特定的材料对患者牙体固有形态、功能进行恢复。但不同的修复材料会对患者牙体组织、美观度、机械性能等产生不同的影响,影响牙修复预后情况。因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材料具有必要性。氧化锆陶瓷具有高韧性、高抗弯强度、高耐磨性等特点,且其隔热性能也比较好,在牙修复中具有重要性作用,且预后较佳。基于此,本文为进一步探讨氧化锆陶瓷在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现就此展开以下综述,以期为临床提高牙修复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氧化锆陶瓷 牙修复 稳定性 机械性能
  • 简介:摘要耐火陶瓷纤维(RCFs)作为石棉的主要替代品,因其耐高温和良好的绝热性被广泛使用。在生产和使用场所空气中的RCFs属于可吸入纤维,易在肺部发生沉积。多项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表明RCFs与肺部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从RCFs致胸膜增厚、肺纤维化、肺功能损伤和肿瘤及遗传损伤角度进行综述,并对RCFs对呼吸系统损伤相关研究的前景加以展望。

  • 标签: 呼吸系统 纤维 陶瓷纤维 胸膜增厚 肺纤维化 肺功能 肿瘤 遗传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运用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制备的双相钙磷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异位骨诱导效率。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及过氧化氢发泡法,将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以6∶4的比例在1 100 ℃条件下烧结3 h获得双相钙磷陶瓷,利用X线衍射评估材料组成成分。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双相钙磷陶瓷,通过扫描电镜、鬼笔环肽及DAPI染色观察细胞的黏附,CCK8法评估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测定法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表达活性。将不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双相钙磷陶瓷置入比格犬竖脊肌内,于4、8、12周对样本行大体检测、组织染色,测算新骨生成率,从而评估双相钙磷陶瓷的异位骨诱导效率。结果成功制备双相钙磷陶瓷,X线衍射分析可见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特异性的衍射峰。扫描电镜可见双相钙磷陶瓷表面广泛分布大孔及连通孔,孔壁粗糙不平,孔内可见均匀分布的微孔。鬼笔环肽及DAPI染色显示,骨髓充质干细胞在材料表面伸展黏附,共培养后逐渐从不规则形转变为均一的长梭形。CCK8法提示共培养后第1天,细胞活力降低,而第3、4、5、7天,细胞增殖活力逐渐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后第1、7天,双相钙磷陶瓷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更多的碱性磷酸酶。双相钙磷陶瓷顺利置入比格犬竖脊肌内,术后8周材料孔隙内可见骨样组织沉积,术后12周大孔成骨比例为0.77±0.11,孔内成骨面积比例为0.71±0.14。结论双相钙磷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异位骨诱导效率。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骨髓 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双相钙磷陶瓷 异位骨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生物陶瓷材料用于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60例年轻恒牙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儿,(P<0.05)。结论:在临床上将新型生物陶瓷材料用于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的治疗中,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普及。

  • 标签: 新型生物陶瓷材料 年轻恒牙 牙髓切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作为盖髓剂在乳磨牙牙髓切断术应用中的成功率,探讨iRoot BP Plu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8至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行全身麻醉下治疗,口内至少有1对及以上同名乳磨牙龋坏须行牙髓切断术的3至8岁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别使用iRoot BP Plus(试验组)和MTA(对照组)行牙髓切断术,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拍摄患牙根尖X线片,收集患牙治疗前后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计算两组的治疗成功率,并分析影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患儿20例,男女各10例,共计28对、56颗乳磨牙(试验组28颗,对照组28颗),其中随访满1年者共23对、46颗乳磨牙。试验组3、6、12个月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25/26)、92%(22/24)和87%(20/23),对照组分别为100%(26/26)、96%(23/24)和96%(22/23),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髓后止血时间显著影响试验组的成功率(P<0.05)。结论iRoot BP Plus与MTA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1年随访期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iRoot BP Plus在乳牙牙髓切断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牙髓切断术 牙科材料 生物陶瓷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 随机对照试验
  • 作者: 杨丽丽 张新艳 郑艳春 周传健 吴峻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 山东省口腔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口腔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工程实验室,济南 250012,辽宁爱尔创数字口腔技术有限公司,沈阳 110167,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济南 25006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国产口腔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尺寸为15 mm×13 mm×3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试件,分别进行酸蚀实验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酸蚀实验选择128个玻璃陶瓷试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8个处理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样本量为16),使用4.5%氢氟酸分别进行0(对照)、10、20、30、40、60、120及180 s的表面酸蚀,再将酸蚀后试件分为偶联处理组(涂布硅烷偶联剂)和无偶联处理组(不涂布硅烷偶联剂)(每组样本量均为8),分别制作粘接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另选8个玻璃陶瓷试件分别行上述时间点酸蚀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选择酸蚀实验中的最佳酸蚀时间,进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选择玻璃陶瓷试件24个,4.5%氢氟酸酸蚀后涂布偶联剂,分别进行室温放置、60及100 ℃热风处理60 s(每组样本量为8),之后制作粘接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另选3个试件分别进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相应处理后再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无论是否使用偶联剂,试件在氢氟酸酸蚀30 s时均可获得最大粘接强度;酸蚀30 s条件下,偶联处理组粘接强度[(25.91±4.30) MPa]显著大于无偶联处理组[(20.27±4.92) MPa](P<0.05);若酸蚀时间过长(>30 s),则粘接强度下降明显,试件表面显示过酸蚀的微观形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显示,60 ℃热风组粘接强度最大[(28.70±5.32) MPa],显著大于室温组[(20.08±3.64) MPa]和100 ℃热风组[(25.64±4.86) MPa](P<0.05),且试件断裂模式均为内聚破坏;红外光谱分析显示,60 ℃热风组试件表面Si—O—Si键生成量最多,100 ℃热风组次之,室温组最低。结论4.5%氢氟酸酸蚀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最佳酸蚀时间为30 s,涂布硅烷偶联剂可获得较理想的粘接效果;60 ℃热风处理可进一步提高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接强度。

  • 标签: 树脂粘固剂 氢氟酸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粘接强度 硅烷偶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