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胆管癌(CCA)的临床复杂性,解剖分子多样性和异质性是评估靶向治疗的一个重大的挑战,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多样性仍是临床关注的关键问题。此外,由于CCA经常发生在炎症环境中(肝硬化和胆管炎),其细胞机制或肿瘤微环境可能促进恶性肿瘤发生进展,从而导致其异质性。本文旨在强调肿瘤干细胞和外周肿瘤微环境间的动态关系,这可能为CCA的多靶向治疗提供更多新选择。

  • 标签: 胆管癌 癌症干细胞 肿瘤微环境。
  • 简介:人体生命活动是有机体在内外环境作用下,由多种因素作用而维持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机体各个系统虽各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但是它们都受神经一内分泌系统的支配。现在已经证实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双向信息传递机制,即免疫系统不仅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而且还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某些功能,它们拥有一套共同的化学信息、分子与受体,使这二侗系统之间得以相互交通和调节,呈多维立体网络状的联系。1977年Basedovsky首次提出体内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的假说,已成为当前医学、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 标签: 网络调控 T分子 神经内分泌系统 HPA 肾虚证 生理性
  • 简介:人的行为受情志的很大影响.而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与情志密切相关,所以。关于情志产生及调控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并有重大的生物医学、社会学及社会生物学意义。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医学与经典的现代医学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而我们则期望从两者的差异之中能发现该领域中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情志 调控 网络 分子 疏泄 生物学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8-2017年广州市注射吸毒人群HIV-1分子网的分布特征,为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2017年广州市新确证的注射吸毒HIV-1感染者血清样本,进行pol区基因扩增及测序后,利用Cluster Picker 1.2.3软件识别系统进化树中的分子簇,使用HyPhy 2.2.4中TN93模型计算成簇序列间的基因距离,通过可视化软件Cytoscape 3.8.2构建分子网,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成簇分析和中心性分析。结果成功扩增获得pol区基因片段586条(73.9%,586/793),共产生80个分子簇,成簇率为46.6%(273/586)。成簇样本与未成簇样本比较,汉族(48.4%,260/537)、广东籍(52.7%,146/277)和CRF55_01B(93.3%,14/15)的成簇比例更高。分子网度值范围为1~7,度值≥3的节点占12.8%(24/187),其与网络中另外81个节点相关联(43.3%,81/187)。中心性分析结果显示,HIV-1感染者职业为家务/待业者在高程度中心性(19.0%,19/100)、高中介中心性(22.0%,22/100)和高亲近中心性(32.0%,32/100)的比例更高。结论广州市注射吸毒人群HIV-1分子成簇风险较高,应将具有本地及广西籍、家务/待业特征的注射吸毒人群作为重点干预目标,并实施精准干预,降低该人群HIV-1感染率。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注射吸毒人群 分子网络 成簇分析 中心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分子网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HIV传播热点和跨地区传播特征,为优化艾滋病精准防控策略提供证据。方法整合1997-2020年采集的5 996条广西HIV pol区序列和165 534条公开发表的非广西HIV pol区序列,使用HIV-TRACE工具以0.5%成对基因距离阈值构建分子网。结果进入广西HIV传播热点分子网的序列比例为31.5%(1 886/5 996)。在HIV跨地区传播分子网中,省内连接占51.6%(2 613/5 062),国内连接占48.0%(2 430/5 062),国际连接占0.4%(19/5 062)。与广西跨地区连接的主要地区为广东省(49.5%,1 212/2 449)、北京市(17.5%,430/2 449)、上海市(6.9%,168/2 449)、四川省(5.7%,140/2 449)、云南省(4.2%,102/2 449)、陕西省(3.8%,93/2 449)、浙江省(2.8%,69/2 449)、海南省(2.0%,49/2 449)、安徽省(1.5%,37/2 449)和江苏省(1.3%,33/2 449),其余地区与广西跨地区连接比例均<1.0%。进入广西HIV传播热点分子网风险较高的影响因素包括≥50岁(相比于25~49岁,aOR=1.68,95%CI:1.46~1.95)、男性(相比于女性,aOR=1.21,95%CI:1.05~1.40)、未婚(相比于已婚,aOR=1.18,95%CI:1.00~1.3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初中及以下,aOR=1.21,95%CI:1.04~1.42)和男男性传播(相比于异性性传播,aOR=1.77,95%CI:1.48~2.12)。跨地区连接风险较高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相比于女性:aOR=1.74,95%CI:1.13~2.7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于初中及以下,aOR=1.96,95%CI:1.43~2.69)、自由职业/待业/退休(相比于农民,aOR=1.50,95%CI:1.07~2.11)、男男性传播(相比于异性性传播,aOR=3.28,95%CI:2.30~4.72)。结论广西存在HIV传播热点,广西与国内地区组成复杂的跨地区传播网络。后续研究应针对分子网分析推断的高风险人群开展社会网络调查,及时识别隐匿传播链,减少HIV二代传播。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分子网络 传播热点 跨地区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昆明市2016-2018年MSM中HIV-1分子网的特征,探讨HIV-1传播网络的危险因素,为干预的有效实施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昆明市连续收集新报告的感染HIV-1的MSM的样品540份,通过巢式PCR扩增HIV-1的pol区基因,按照最大似然进化树中bootstrap值>95%和基因距离<3%构建分子网,对研究对象进入网络网络增长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59份样品获得pol序列,检测到7种HIV-1基因型,其中以CRF07_BC(49.2%,226/459)和CRF01_AE(40.3%,185/459)为主,其他基因型包括URFs(4.8%,22/459)、CRF08_BC(3.1%,14/459)、CRF55_01B(1.7%,8/459)、B亚型(0.7%,3/459)和CRF68_01B(0.2%,1/459)。共163条序列进入网络,入网率为35.5%(163/459),形成56个簇,簇内个体数在2~13个之间。对研究对象进入网络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已婚和多性伴者在网络中检测到的比例较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伴数是MSM感染者分子网增长的影响因素;按照每年出现≥3个新增感染者的网络为活跃传播簇的标准,有6个传播簇可判定为活跃传播簇,外地、有STD史、离异和学生的MSM是活跃传播簇干预的关键对象。结论昆明市MSM中HIV-1基因型日趋复杂,进入分子网的相关因素包括已婚和多性伴,活跃传播簇中外地、有STD史、离异和学生MSM需要加强干预,本研究为分子网运用于该人群的干预提供了基础。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分子网络
  • 简介:如何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是民生问题的重要一环,是各级党委、政府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农村养老问题,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村村医刘贵芳依托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创办了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院,探索了"医疗+养老"的农村养老模式,开创了一条农村养老的新路子。萌生:来自农村老人的呼唤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

  • 标签: 农村养老 医疗资源 农村老人 人口老龄化 老有所养 民生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分子网方法分析2009—2017年中缅边境的德宏州未治疗的16~25岁HIV-1感染者流行特征,为精准防控和降低HIV-1在德宏州的传播提供参考。方法筛选HIV-1感染者,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浆,提取RNA用以扩增HIV-1 pol区序列,使用HIV-TRACE程序构建分子网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73名入组感染者中,中国籍319名(55.67%)、缅甸籍254名(44.33%);男性351名(61%),女性222名(39%);异性性传播404名(HET,70.51%),注射毒品110名(PWID,19.20%),男男性行为者51名(MSM,8.9%);亚型包括独特重组型193个(33.68%)、流行重组型201个(CRF,35.1%)、C亚型156个(27.23%)、B亚型23个(4.01%)。通过HIV-TRACE构建的83个分子网涉及249名感染者,86.7%的网络由CRF01_AE,C或URF构成,49%为中缅混合网络(41/83),缅甸籍进入中缅混合网危险度高(AOR=2.676, p=0.002);中国籍男性PWID网络同配性为0.34,缅甸男性PWID为0.20,MSM为0.18。结论中缅边境德宏州存在潜在的HIV-1跨境传播风险;需注意MSM和缅甸籍男性PWID人群与其他传播途径混合传播的现象。

  • 标签: HIV-1 分子网络 同配性 中缅边境
  • 简介:摘要继电保护是构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防线之一。继电保护的灵敏性、选择性、速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护定值是否正确、合理,一般根据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的短路电流值来进行整定计算,根据系统最小运行方式的短路电流值来进行灵敏性校验,必须进行反复而周密的计算。

  • 标签: 继电保护 发电机保护配置 整定值配合 整定计算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各界对可再生能源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风电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风电机组的并网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短路故障是影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因素,电力系统在发生短路之后,电路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造成系统中功率分布的变化,从而影响发电机转速,破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引起大片地区面临停电现象。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风电机组短路电流特性的前提下,对风电机组短路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 标签: 风电机组 短路故障 应对策略
  • 简介:利用基于凹点搜索和最短距离的构造分离线的方法分离串联淋巴细胞时,需要自动实现相应凹区域的配对。对于两个细胞粘连的情况,由于恰好存在两个凹区域,故不存在自动配对问题;对于三个细胞串联、存在三个凹区域的情况,通过判断分离线是否与核心三角形相交实现自动配对;对于三个细胞串联、存在四个凹区域的情况,先计算各凹区域到核心钝角三角形的最短距离、同时获得四个端点,然后利用其坐标与核心坐标的关系进行自动配对。设计的分离方法能够满足两个细胞粘连和三个细胞串联情况的准确、快速、自动分离。

  • 标签: 粘连细胞 自动分离 最短距离 凹点 自动配对
  • 简介: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确诊时往往已有远处转移或血管浸润,手术切除率不足20%。因此对于伴有阻塞性黄疸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姑息性短路手术或支架植入术仍是其主要处理方法。但支架植入术后胆道阻塞、黄疸的复发率较高,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短路手术仍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拟就短路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

  • 标签: 晚期胰腺癌 短路手术 临床应用 阻塞性黄疸 支架植入术 价值
  • 简介:摘要化工生产对环境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并且已经变成了现今极其紧迫的一大课题,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而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所以,本文以绿色化工技术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和探讨了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关键点,以供参考。

  • 标签: 化学工程工艺 绿色化工技术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肠道病毒71型(EV71)中和表位,确定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定最短氨基酸基序,为合成肽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淘选EV71中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克隆并测序,推导出中和表位的关键序列。合成含有关键序列且N端乙酰化(AC)和C端连接血蓝蛋白(KLH)的系列肽段,免疫小鼠后收集血清,经Western blot、ELISA和中和试验验证肽段的免疫原性以及免疫后血清的中和活性。结果经过3轮淘选和克隆测序后,分析确定关键基序为KQEKDL。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修饰后的含关键基序的系列肽段免疫小鼠获得的血清与EV71和VP1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结合。ELISA结果表明仅含有最短关键基序的合成肽段(AC-KQEKDL-KLH)免疫后血清对其余3条肽段及EV71的反应最强。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肽段免疫后血清的中和效价也最高。结论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成功筛选出EV71中和表位,确定KQEKDL关键基序可能是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定最短氨基酸序列,为了解免疫应答机制、免疫原性评价及多肽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中和表位 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 基序 疫苗
  • 简介:通过模拟实验制作电气火灾中一次和二次短路铜熔珠实验样品,利用SEM观察两种熔珠的横截面,对其内部孔洞的微观形态进行定性与定量比较研究。找到可供区别的特征参量:气孔直径D、孔洞数密度N和面积比S/S'。结果表明:在置信概率为95%的条件下,孔洞数密度N〉50(个/mm2)时导线发生一次短路。小孔洞(直径D〈90μm)面积和与熔珠横截面之比S/S'≈0.8时,发生一次短路的可能性大。出现大气孔(直径D〉170μm)时导线发生了二次短路。大孔洞(直径D〉90μm)面积和与熔珠横截面之比S/S'≈0.7时,发生二次短路的可能性大。

  • 标签: 气孔直径D 孔洞数密度N 面积比S/S' 铜熔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