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9例前颅底缺损15~60mm者有8例做了骨修复,  在8例颅底重建手术结果中,其中8例做了颅底重建

  • 标签: 修复技术 缺损修复 颅底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房间隔缺损(ASD)的外科手术及内科封堵术前及患者手术后半年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住院行封堵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单纯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41人,其中男性93例,女性148例,总结其心电图特征。结果正常心电图有55例;CrochetageR波切迹出现183例(75.9%),Ⅱ、Ⅲ、avF导联均出现83例;双峰T波101例(其中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5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48例,其中伴随CrochetageR波切迹者37例(77.1%);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65例,其中伴随CrochetageR波切迹者59例(90.8%);电轴右偏126例、右房肥大53例、右心室肥大85例、房性早搏12例、房性心动过速6例、心房颤动6例、室性早搏3例;术后6月除正常心电图增加外、房性心动过速未变,其余数量多减少。结论心电图检查如右心室肥大、右心房肥大、CRBBB及ICRBBB对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特别是CrochetageR波切迹、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有一定的特征性,手术能使心电图改变减少或消失,心电图改变需长期随访。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心电图 Crochetage R波切迹 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
  • 简介:摘要手指皮肤缺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对于长期从事有关工作的工作人员来说,手指皮肤缺损是十分常见的,而且对于他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最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手指皮肤缺损的治疗方式,更多的是偏向于用显微外科修复。通过显微外科修复,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对受损的手指皮肤进行治疗。本来就对手指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进行详细的说明,从手指皮肤缺损的概念出发,对其修复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最后对其后期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 标签: 手指 皮肤缺损 微外科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治疗中于膝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结合缺损区微骨折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单独采取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取缺损区域微骨折术予以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8%(P<0.05)。结论在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治疗中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合缺损区域微骨折术的治疗方案效果理想,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膝关节软骨缺损 关节镜 微骨折术 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缺损修补术在临床中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于 2016年 4月至 2017年 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70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遵照随机分配的法则,分为对照组( n=35)、观察组( n=35)。予以对照组行常规颅骨缺损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术后颅脑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能够减少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并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可观。

  • 标签: 颅脑损伤术 脑室腹腔分流 颅骨缺损修补术 脑积水
  • 简介:目的探究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我门诊部收治的45例下颌骨缺损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予以修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修复手术后,43例患者未出现植骨床感染,植骨区创口Ⅰ期愈合,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感染,经全身抗炎治疗及局部处理后创口愈合,植骨成功率达100%。结论对不同的下颌骨缺损患者实施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法,能够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植骨成功率,促进创口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颌骨缺损 修复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4月至 2018年 10月我门诊部收治的 45例下颌骨缺损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予以修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经修复手术后, 43例患者未出现植骨床感染,植骨区创口Ⅰ期愈合, 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感染,经全身抗炎治疗及局部处理后创口愈合,植骨成功率达 100%。结论 对不同的下颌骨缺损患者实施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法,能够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植骨成功率,促进创口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颌骨缺损 修复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植牙对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的牙列缺失患者 7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种植牙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种植牙对于牙列缺失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可提高口腔美观度和舒适度,增强咀嚼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种植牙 修复 牙列缺失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者40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室间隔缺损患者40例,二维超声在两个以上切面见室间隔回声中断。彩色血流显像见室间隔回声中断处有穿隔分流。左房室扩大。当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扩张,右心室扩大及右室壁肥厚。经手术确诊39例,准确率为97.5%,误诊1例,误诊率为2.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室间隔缺损有绝对确诊价值,并可以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和数目。可以对肺动脉压和左向右分流量进行定量的估测,为选择外科手术选取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 诊断
  • 简介:摘要对于薄壁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构件基本力学性能的创新研究,对于钢筋混凝土乃至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而通过采取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仿真、现场调查与反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进行研究,致力于研究出耐久性更高、经济性更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更为便捷地为土木工程提供一种更加绿色和经济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为提高构件的技术经济性能,现提出薄壁方钢管高强混凝土构造形式并对其进行多方面和角度的研究。

  • 标签: 薄壁 方钢管 高强混凝土构件 力学性能 装配式建筑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临床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牙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选择 2018年 3月 -2019年 4月,调查样本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 58例,患者分组的依据为选用治疗方法的差异,组成研究组的患者采取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组成常规组的患者采取常规修复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 p

  • 标签: 牙列缺损 口腔种植牙修复 常规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制皮肤牵张器,对 9例皮肤缺损患者行皮肤牵张治疗 7-28d。结果;创面愈合。随访 1年,外观仅有线形瘢痕。结论:自制皮肤牵张器可有效治愈较大皮肤缺损创面,覆盖组织、外观满意。

  • 标签: 皮肤缺损 自制 简易 皮肤牵张器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分步拉伸法治疗腘动脉创伤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6年3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29例腘动脉创伤缺损的患者资料。男19例,女10例;年龄16~61岁,平均38.3岁。腘动脉缺损长度2~5cm,平均3.7cm。术中利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膝关节于屈曲位,适当游离后直接吻合腘动脉断端,术后4周开始分步间断调整外固定支架至膝关节伸直位,逐渐拉伸血管至原来长度。术后严密观察足趾的颜色、皮温、趾腹张力、毛细血管反应等情况。术后6个月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术后12个月对伤肢膝关节和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所有肢体血供恢复良好,分步拉伸过程中无吻合口破裂、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术后6个月CTA显示腘动脉通畅,无假性动脉瘤、动脉及静脉瘘形成。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15例,良10例,中4例。踝关节的功能:优18例,良8例,中3例。结论应用分步拉伸法治疗腘动脉创伤缺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腘动脉 膝损伤 踝损伤 分步拉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牙列缺损者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牙列缺损者60例,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缺失牙患者共进行76件活动义齿,戴用后经过1~2个月适应期。修复效果优56例(73.68%),良者15例(19.74%),差5例(6.58%),优良率为93.42%。结论对老年牙列缺损患者,应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制作简便,适应范围广,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可摘局部义齿 牙列缺损 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临床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牙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选择2018年3月-2019年4月,调查样本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58例,患者分组的依据为选用治疗方法的差异,组成研究组的患者采取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组成常规组的患者采取常规修复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临床牙列缺损患者科学运用口腔种植业修复治疗,能够取得更加优良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牙列缺损 口腔种植牙修复 常规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卓苏雅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产科 广西南宁 53001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125-01         1 病例报道  孕妇梁某某,41岁,既往2010年曾行剖宫产一次,娩出一活男婴,体健。此次妊娠末次月经2013年4月3日,孕期规律产检,未见明显异常,于2013年12月22日步行入院。入院时孕妇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生化A、凝血四项、输血前三项、乙肝两对半、尿常规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子宫MRI检查提示“胎盘植入可能”。入院诊断:1、孕2产1孕37+3周头位待产 2、疤痕子宫 3、胎盘植入? 4、高龄产妇。产妇因“疤痕子宫”于2013年12月23日行剖宫产,术程顺利。新生儿娩出后查体发现头顶部有一大小约2.0x2.0cm头皮缺损,表面有完整包膜,膜下可见有显露的毛细血管及骨膜,未见活动性出血,经外科会诊诊断为“先天性头皮缺损”。指导创面周围备皮,每日用凡士林纱布局部湿敷换药,如创面有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湿润后拭去,尽量避免创面再次发生破裂、出血,每日沐浴时动作轻柔,避免结痂创面硬性脱落而损伤创面。经过精心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头皮缺损处皮肤开始结痂,第五天创面基本愈合,随其母出院。出院后,新生儿家长曾带新生儿返院复诊、换药二次,查看新生儿头皮缺损愈合好,但未见毛发生长。产后1.5个月随访,见婴儿头部皮肤缺损处表皮完全愈合,约0.8x0.8cm及0.4x0.4cm二处无毛发生长。  2 讨论  先天性皮肤缺损又名皮肤再生不良或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病因可能与子宫狭小或胎儿皮肤与羊膜粘连,药物、病毒及毒物等有关,也可能与遗传有关[1-2]。1966年Bart等[3]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纤维桩利用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保存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12例患者的168颗患牙,经完善根管治疗且牙周组织健康、牙根有足够长度的牙体缺损患牙。其中穿髓型楔状缺损的牙齿缺损10颗,邻面缺损7颗,因特殊原因不做冠7颗,残根残冠修复形成桩核冠144颗。结果经过2年的临床观察,168颗牙齿中161颗完好,7例失败,其中1例舌侧充填体折断松动,2例牙体组织折断,充填体和纤维桩完好,3例牙颈部折断,1例纤维状脱落,牙根完好。成功率为95.8%。其中桩核冠修复成功率为97.1%,牙体修复成功率为88.8%。结论纤维桩通过树脂黏接剂与根管牙本质形成较高的黏接强度,使牙根与修复体之间连接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从而延长修复体和牙体组织的使用寿命,使修复后的患牙可以承载各种口腔功能性应力。

  • 标签: 纤维桩 牙体缺损 桩核冠 黏接 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