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将非透析治疗应用在对照组(37例)中,将血液透析治疗应用在实验组(37例)中,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心率、尿素氮、血肌酐、平均动脉压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9%,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血液透析治疗应用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其见效比较快,治疗时间较短,可以缩短住院时间,促使其尽早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颅肿瘤术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总结经验,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观察护理后颅肿瘤术后患者共50例,对其术前准备、护理及术后护理摸索经验,进行总结。结果50例病人通过细致周密的观察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50例病人的观察,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后颅凹肿瘤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先天性视盘小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视盘发育异常。一般无明显症状,待并发黄斑病变而出现明显视力下降时才被发现。常规检查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频域深度增强相干光断层扫描OCT(EDI-SD OCT)及扫频源OCT(SSCOT),在扫描深度、广度及成像清晰度上均有显著改进,便于观察视盘小以及合并黄斑病变的细节,以及监测术后效果。先天性视盘小引起的黄斑病变,目前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激光光凝、气体填充、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除术、激光光凝,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自体内界膜剥离、以及翻转填塞等。本文就先天性视盘小及其并发症黄斑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法以及预后因素加以综述。

  • 标签: 小凹,视盘,先天性 机制,黄斑病变 治疗,手术
  • 简介:“他是我的靠山。”作为《沈从文家事》的作者,刘红庆不愿意用“研究”这个生硬的词来诠释他与沈从文的关系,采访时谈及沈在“文革”中的遭遇,这个人到中年的太行汉子两度落泪。

  • 标签: 沈从文 中国 历史文化 爱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入小窝误诊的原因,加深其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股骨颈入小窝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误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转移瘤、骨样骨瘤各2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骨内腱鞘囊肿、退变性囊肿各1例。结论接诊医生对患者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不仔细,过分依赖X线、CT、MRI的检查,不能通过病史分析、临床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凹入小窝 股骨颈 误诊
  • 简介:摘要黄斑中心的发育大概分为四个阶段:早期胚胎期、晚期胚胎期、生后早期和成熟期。其发育过程和中心无血管区、Müller细胞及黄斑色素等多种因素有关,涉及内外层视网膜神经元的双向运动,及神经节细胞、内核层细胞、光感受器等多种细胞参考。中心发育不良是指既无中心,又无中心无血管区,根据OCT图像,其严重程度分为1~4级典型的黄斑中心发育不良和不典型的黄斑中心发育不良,并与白化病、先天性无虹膜、孤立的中心发育不良等多种疾病相关。其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65-470)

  • 标签: 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
  • 简介:可能是因为曹雪芹开篇便借宝玉之口将男人骂了一通,所以人人读红楼便会赞女子。骂男子。而且是骂的不够狠就没读过红楼似的。笔者最初读《红楼梦》时,也是觉得骂的痛快,可是年龄渐长。读的也越细致才发现,

  • 标签: 《红楼梦》 曹雪芹 贾政 小说 历史
  • 简介:外伤性颅中硬膜外血肿比较少见,我院1985~1991年6月用CT帮助诊断以来收治了5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10、32、51、54、58岁。车祸伤3例,跌伤2例。原发昏迷4例,昏迷进行性加深1例,再次昏迷2例,嗜睡2例入院后意识障碍逐渐加深。呼吸困难1例,呕吐4例,小便失禁2例,大便失禁1例,瞳孔不等大3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外伤性 中凹 脑内血肿 大便失禁 颅骨骨折
  • 简介:摘要《中医学药名词》以"刺"为规范名,以"横刺""沿皮刺"为又称,释义为:"针体与腧穴皮肤约呈15°左右角度刺入的方法"。考察多种古代文献可知,这一释义与"横刺""沿皮刺"是相符的,"直针刺""卧针刺""横针""横刺""沿皮刺""地平刺""皮下刺"都是同义词。而"刺"在首见文献《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的含义却与此释义根本不同,是指进针后以达到得气为主而不分补泻的方法,即后世补平泻法的雏形,与针刺角度毫不相干。所以,将"刺"作为"横刺""沿皮刺"的规范词值得商榷。在实际使用中当注意"刺"及相关术语的正确应用,避免失误。

  • 标签: 平刺 横刺 沿皮刺 直刺 平针法
  • 简介:《红楼梦》中的母史太君,人称老祖宗、老寿星,平时不见她打拳做气功,却是精神抖擞,耳聪目明,享年83岁。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为何母能得享天年,她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其实,母的养生方法很简单,

  • 标签: 养生之道 贾母 十二 《红楼梦》 养生方法 老寿星
  • 简介:对明代养生家铭的生平作了简介,对其所撰的内容作了概述和分析评价.该书收载了370多种食物,大部分兼具药用价值,并且着重指出物性有宜忌,不可胡乱搭配,不可丛然杂进,否则养生之品反而会变成害生之物.主旨在于劝导人们注意饮食宜忌,以免招病致害,故至今仍具实际参考价值.

  • 标签: 贾铭 《饮食须知》 食疗食补 中医养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中度近视眼球与黄斑厚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本院眼科就诊患者,共计35例48只眼纳入本次研究,视力情况分布为中度近视15眼,高度近视33眼,使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器测量黄斑中心区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黄斑中心厚度,将高中度近视人群的眼球黄斑各部位厚度与视力情况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组的黄斑中心区厚度为224.27±+18.16,中度近视组的黄斑中心区厚度225.19±19.86,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矫正视力正常的高中近视患者,其黄斑中心的视网膜仍保持正常厚度。

  • 标签: 黄斑厚度 视力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内经》将无病之人称为人,人之脉象即为“脉”,或曰“常脉”、“缓脉”。脉的基本形象为“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一息四到五至,不大不小,和缓舒畅。”其特征为“有胃、有神、有根”。依据中医学“取象比类”、“天人相应”和“同气相求”等思想,准确的掌握脉的征象,有利于把握疾病的病机、病位、病性及判断其预后与转归。

  • 标签: 平脉 四时 脉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应用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手术时年龄为(9.9±3.1)岁(范围6~16岁)。均为颈椎半椎骨畸形,C3 7例、C4 3例、C5 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融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先行前路切除椎间盘、侧松解,再行后路松解、侧撑开矫形、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最后再行前路固定融合术。记录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影像学上结构弯Cobb角、代偿弯Cobb角、下颌倾斜角、肩平衡角以及斜方肌夹角差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患者行单节段侧撑开,3例患者行双节段侧撑开。手术时间为(466±141)min(范围150~659 min),术中出血量为(387±191)ml(范围100~660 ml),随访时间为(12.2±9.5)个月(范围3~24个月)。结构弯术前Cobb角为28.9°±13.1°,术后3个月改善至7.4°(3.0°,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03),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8.1%±26.1%(范围18.8%~97.6%);术后1年为13.2°±12.3°,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0,P=0.107)。代偿弯术前Cobb角为18.3°±6.1°,术后3个月为9.4°±7.3°,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1,P<0.001),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1.3%±28.3%(范围2.4%~94.7%);术后1年为8.9°±7.7°,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3,P=0.003),术后1年矫正率为61.4%±26.9%(范围15.4%~100%)。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均发生在侧。2例表现为C5神经根麻木导致三角肌力量减弱,1例表现为食指和中指麻木,给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于出院前症状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正常。结论应用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

  • 标签: 颈椎 脊柱侧凸 先天畸形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模影像学对先天性视盘小(ODPs)的特征进行全方位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病中心确诊为先天性ODPs的患者38例38眼,对其眼底照相、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红外成像、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影像学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眼底照相检查结果显示,38例先天性ODPs患者中32眼ODPs位于视盘颞侧或颞下方,4眼位于颞上方,2眼位于视盘中心,为圆形或类圆形灰白色凹陷;29例视盘小黄斑病变(ODP-M)患者乳斑间可见边界清或不清的暗红色隆起。SD-OCT检查显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病变区域筛板结构不完整,为无组织反射的暗区,裂隙通向视神经深部;所有ODP-M患者的外核层均存在液体,其中27眼内核层存在液体,13眼神经节细胞层存在液体,4眼内界膜下存在液体;所有ODP-M患者中21眼存在外层视网膜劈裂,27眼存在神经上皮脱离;在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患者中,18眼神经上皮下可见点状高反射信号且椭圆体带反射信号减弱或缺失。红外成像显示,先天性ODPs患者视盘颞侧均存在圆形或类圆形低反射区域,ODP-M患者病变部位呈现低反射区域。眼底自发荧光检查显示,27例ODP-M患眼后极部存在与病变范围一致的低荧光区域,其中18眼低荧光区域中心存在颗粒状或片状高荧光区。FFA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ODPs凹陷部位的动脉期造影均呈现局限性低荧光状态,静脉期可见荧光素染料沿视盘颞侧外渗,造影晚期在视盘颞侧边缘形成边界不清的强荧光弧;27例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ODP-M患者造影晚期在黄斑病变区域呈高荧光,未见视盘颞侧渗漏的荧光素钠向黄斑区移动。ICGA显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ODPs凹陷部位呈现局限性低荧光区;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27例ODP-M患眼病变区呈高荧光状态。结论多模影像学可实现先天性ODPs的早期诊断及病因分析,同时有助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案的确定。

  • 标签: 视盘小凹/先天性 视盘小凹黄斑病变 多模影像学分析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黄斑中心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PEVAC)是近年来发现的以黄斑中心旁孤立动脉瘤病变伴有出血与硬性渗出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理进程现阶段尚未完全阐明。目前通过多模式影像学研究普遍认为PEVAC是特发性黄斑中心旁视网膜血管异常,并伴有黄斑囊样水肿(CME)及硬性渗出。临床易将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瘤型毛细血管扩张症、3型黄斑新生血管(Ⅰ期)混淆。PEVAC有一定的自愈性,部分动脉瘤及CME可在随访中自行消退。激光光凝是治疗PEVAC的有效措施。未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发病机制与诊疗策略研究的进展和理论的更新有望为PEVAC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综述 黄斑水肿 激光凝固术 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或不合并异常中心内层(EIFL)患眼手术前后视网膜内层结构变化和视功能改善情况,初步探讨影响IMEM患眼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采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90只眼中,黄斑前膜(MEM)分级为2~ 4级者分别为68 (75.6%,68/90)、18 (20.0%,18/90)、4 (4.4%,4/90)只眼。据此将2级设为A组,3、4级合并设为B组。两组患者年龄(t=0.015)、性别构成比(χ2=0.060 )、平均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F=2.2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04、0.809、0.141 );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13,P=0.000 )。所有患眼均行25G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同时剥除MEM及内界膜。观察手术后1、3、6、12个月BCVA、CMT变化以及MEM分级改善情况。手术前后BCVA、EIFL厚度、CMT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方差分析;手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眼解剖结构的改变情况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手术后1、3、6、12个月,A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50±0.13、0.38±0.12、0.27±0.12、0.19±0.10,平均CMT分别为(364.82±81.29)、(281.65±72.45)、(228.55±55.34)、(182.84±56.13)μm;B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66±0.14、0.60±0.13、0.54±0.14、0.52±0.14,平均CMT分别为分别为(455.88±69.60)、(440.18±68.65)、(383.76±65.38)、(371.39±66.60)μm。两组患眼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logMAR BCVA、C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VA:F=37.913、11.479、24.250、39.013,P=0.000、0.002、0.000、0.000;CMT:F=10.987、39.610、55.789、79.987,P=0.002、0.000、0.000、0.000)。手术后12个月,A组68只眼中,MEM改善至1级57只眼;B组3级18只眼中,MEM改善至1、2级分别为1、3只眼,4级4只眼均无改善。两组患眼MEM分级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不合并EIFL的IMEM患眼具有较好的视力预后和解剖改变的可逆性;EIFL是影响手术后视功能和解剖结构恢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黄斑 玻璃体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异常中心凹内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