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城市城市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出路。本文简要论述了有关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以及在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生态城市建设 环境问题 城市环境 协调发展 经济
  • 简介:摘要在对生态城市这一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本文将针对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及促进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融合深度的方法进行讨论。

  • 标签: 生态规划 城市规划 融合
  • 简介:通过提出城市生态干预理论,定义了同城市有害生物相关的城市生态系统,对其特征、生物发生的特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讨论和初步定义。探讨了城市生态干预在城市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意义和应用,同时对城市生态干预理论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城市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微生态系统 城市微生态系统 生态干预
  • 简介:再生性利用   建筑环保是指,建筑环保与节能两重性      作为城市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     2.2 建筑环保

  • 标签: 城市建筑 影响城市 浅论生态环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海绵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伽玛刀治疗的12例CHCS病人的临床资料.中心剂量为15.0-30.0Gy,平均(24.0±2.2)Gy;周边剂最为7.5-15.0Gy,平均(12.0±1.2)Gy。结果随访12例,时间6-60个月。病人的术前症状均有所改善。经MRJ检查:肿瘤缩小12例.结论伽玛刀治疗CHCS有明显疗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血管瘤 海绵状 海绵窦 伽玛刀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绵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征象。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8例海绵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7例位于右侧海绵窦,1例位于左侧海绵窦,均呈“葫芦形”生长,CT呈高密度,MRI显示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1例病例误诊为脑膜瘤,3例病灶手术切除。结论海绵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具有其特征性,但仍与鞍旁及颅底脑膜瘤、神经源性肿瘤、垂体瘤影像表现近似,需认真分析病灶,减少误诊率。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窦 CT MRI
  • 简介:你家的厨房够干净吗?德国研究人员从一些家庭选取了14块不同的厨房海绵,共发现118种细菌,仅是方糖大小的厨房海绵上就携带540亿个细菌,其中大多数是变形菌,包括能导致人感染霍乱、伤寒、疫病或食物中毒的病菌。

  • 标签: 厨房 定期更换 海绵 研究人员 食物中毒 变形菌
  • 简介:摘要探讨伽玛刀治疗海绵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海绵海绵状血管瘤32例,其中有病理证实的12例,经MRI诊断20例。肿瘤最大直径为2.0-5.5cm。肿瘤边缘剂量为9-15Gy,平均12.4Gy。肿瘤中心剂量为18-30Gy,平均24.8Gy。随访时间12-112个月,平均52个月。结果9例基本消失,19例明显缩小,4例变化不明显,无增大病例。结论伽玛刀是治疗术后残留,中小型体积及不能耐受手术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伽玛刀 海绵窦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目的评价伽马刀对海绵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术前均经MRI确诊,术后经组织病理证实或经MRI进一步验证。伽马刀肿瘤周边照射剂量为11~16Gy,平均(14.3±1.1)Gy,45%~50%等剂量线覆盖,确保视交叉受照射剂量低于8Gy。术后第1年,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以后1次/年,患者来院进行临床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肿瘤体积的评价。结果35例患者随访12~77个月,平均(36±4)个月,全部病例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视神经损伤及新的颅神经损伤。有症状患者28例(80.0%),症状改善率为96.4%(27例),其中症状改善15例(53.6%),症状消失12例(42.9%),无变化1例(3.6%),未发生症状恶化。症状改善时间为术后2~7个月,平均(3.7±0.3)个月。影像学随访显示,35例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0.9)cm^3比(32.6±3.6)cm^3,t=8.492,P〈0.01];肿瘤体积缩小率≤25%、26%~50%、51%~75%、≥75%分别有3(8.6%)、2(5.7%)、8(22.9%)和22(62.9%)例。结论伽马刀治疗海绵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性好,疗效明确,可作为该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

  • 标签: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海绵窦 伽马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海绵海绵状血管瘤的长期疗效。 方法:选择 201 7 年 7 月到 2019 年 9 月在 本院 治疗的 94 例海绵海绵状血管瘤 患者 。 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观察组 患者 47 例运用伽玛刀治疗,对照组 患者 47 例运用 显微手术治疗 ,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 结果:两组治疗 1 年 进行随访 后,观察组 出血事件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 对照组,( P < 0.05 )。 结论:对海绵海绵状血管瘤 患者 运用伽玛刀治疗, 有助于改善长期治疗效果,降低出血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患者生命安全得以保障。

  • 标签:
  • 简介:摘要雨水生态化利用已成为解决水危机的重要途径,雨水生态化利用的实行需技术方法,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整个城市的理解与认可。本文旨在分析雨水生态化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标签: 雨水生态化利用 城市景观 可持续
  • 简介:海绵状血管畸形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显著特征的病变,尽管其与海绵窦血管瘤在组织学方面的特征相似,但是表现各异(表1)。由于两种病变的自然病程和治疗手段不同,所以命名应该适当规范。本文对以往文献进行简要回顾。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畸形 血管瘤 海绵窦 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 自然病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CT扫描对髓质海绵肾的早期诊断。方法本文搜集近几年来5例髓质海绵肾的病例,均做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髓质海绵肾的CT平扫显示环绕诸肾小盏的钙化灶,可单发或呈簇状,一般钙化较小,呈砂粒状,无肾盂肾盏的积水征。增强扫描可见钙化,周围扩张的收集管内有造成影剂聚集,有时可见集合管的囊状扩张。结论CT对海绵肾中细小结石及远端集合管扩张的发现较敏感,有利于对本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髓质海绵肾 CT扫描 影像分析
  • 简介:摘要海绵窦在人体中是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结构,位于颅中窝垂体的两侧,解剖结构非常复杂。所以一直以来无论是在对其形态结构还是概念的研究一直都存在诸多争议。近年几来,随着颅底外科手术的逐渐发展成熟以及显微技术的普遍应用,人们对海绵窦解剖结构的研究逐渐深入。笔者在本文中综述了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的、关于海绵窦的相关研究,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探讨并对。笔者通过国内外文献就近十年来对海绵窦解剖学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探讨,为临床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 标签: 海绵窦 解剖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人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CT表现为门静脉走行区结构紊乱,正常结构消失;在门静脉走行区出现血管或迂曲、扩张窦隙样血管结构,其在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在动脉期,可见到周围肝实质短暂灌注异常,表现为带状高密度影,而在静脉期迅速消失。结论CT是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方法。认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CT特征对避免错误的CT诊断及指导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计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断层摄影术 CT螺旋扫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