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我院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1780例门诊处方,分析其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情况。结果有157例使用微生态制剂,占处方总数的8.82%,其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占21%(33例),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亿活)各占19.1%(各30例),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益君康)占15.9%(25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占10.19%(16例),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占7%(11例),其余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常乐康)5例,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爽舒宝)3例,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5例。主要用于呼吸道疾病15例,消化系统疾病96例,新生儿黄疸23例,营养不良18例,阴道炎5例,与抗生素联用13例(占8.28%)。微生态制剂应用中99.36%(156例)为合理用药,0.64%(1例)为不合理用药(两种微生态制剂联用)。结论我院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基本合理,广泛应用于儿科,少数用于妇科。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应用及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本地区非妊娠女性阴道阴道灌洗情况及其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3月在安徽省无为县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0岁以下未绝经的无生殖道感染的64例非妊娠女性,对研究对象进行乳酸杆菌检出率、阴道PH值两项微生态指标检测,排除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比较阴道灌洗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年龄、体重及绝经等生理因素对本研究结果无影响,阴道灌洗组较不灌洗组乳酸杆菌检出率下降(80.00%vs88.6%,P=0.357),阴道PH:值升高(4.76vs4.13,P=0.000)。结论:经常阴道灌洗可导致阴道微生态紊乱。

  • 标签: 妇科 年龄 阴道灌洗 微生态
  • 简介:2014健康管理高峰论坛上,《健康管理》杂志社社长汪晓来作了题为'实践中的开放平台、端云互动与健康管理生态链构建'的主题发言。汪晓来指出,一个人的健康相关数据,主要产生于生存过程中的生活方式,这包括生命进程中的那些有刻度的、来自生命自体以外的社会性记载。从'民本'概念上去关注健康大数据,能够运用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的环境,逐步形成我们健康生活所必要支撑环境,这应该就是开放平台的基本涵义。汪晓来认为,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从医学模式改变和大健康观

  • 标签: 生态链 生命进程 生存过程 支撑环境 医学模式 全科团队
  • 简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原深圳滨海医院)从立项初期到投入运营,一直不乏各界关注,伴随其诞生的不仅是来自政府、医院、媒体、专家以及百姓的期待,更多的是对这座深圳最大规模医院的建设过程的好奇: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实行代建制、没有明确使用诉求点的医院建筑,如何进行项目筹备、如何进行规划设计?对于2000张超大规模的医院,又是如何布局、如何解决最重要的交通流线问题?

  • 标签: 项目筹备 诉求点 医技科室 诊疗中心 交通流线 规划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治疗中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治疗中应用微生态制剂,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腹泻 临床价值 微生态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微生态制剂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行微生态制剂双岐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病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结肠炎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行微生态制剂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的药副作用,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微生态制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和感染状况,并分析感染病原体。方法以1763例妊娠期妇女为对象,所有妇女均接受常规妇科检查,记录生殖道微生态失衡状况。对感染者行病原学检查。结果本组生殖道微生态正常635例(36.02%);生殖道微生态异常1128例(63.98%),其中生殖道感染518例(29.38%)。生殖道感染者中,单纯型感染386例,占感染者比例74.52%;混合型感染132例,占感染者比例25.48%。UU、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病原体。结论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在妊娠期妇女中较为常见,发生生殖道感染的风险较高。宜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针对性治疗,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妊娠期 生殖道微生态失衡 生殖道感染 病原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的原因及阴道微生态评价指标对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方法选择玉田县中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间妇科门诊患者180人,随机分为2组A组用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B组用甲硝唑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复发情况及阴道微生态评价指标(阴道菌群密集Ⅱ-Ⅲ级、阴道PH值、阴道清洁度、过氧化氢)。结果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并且A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评价指标正常的百分比远高于B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乳酸菌制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率低。2.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的原因为阴道正常的微生态环境未能恢复正常。3.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不能因症状消失而停止治疗,而应治疗至阴道微生态正常才能减少复发。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乳酸菌阴道胶囊 复方沙棘籽油栓 阴道微生态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菌群情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门诊于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诊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26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分为两组,溃疡组64例患者均处于溃疡期,愈合组62例患者均处于愈合期,同时选取健康成人60例做对照组,对三组成员唾液中口腔菌群进行检验。结果溃疡组革兰氏阴性球菌、链球菌、韦荣氏菌数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愈合组。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口腔中菌群微生态改变间有一定联系,在对口腔疾病进行治疗时应注重保持口腔内微生态平衡。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口腔 微生态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生态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屏障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常规给予肠内营养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7天,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以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7天后治疗组血浆DAO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D-乳酸水平治疗组虽有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区别(P<0.05)。治疗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总数明显增加(P<0.05),肠道菌群接近正常比例,对照组仍存在一定程度菌群紊乱。结论微生态肠内营养具有减轻SAP肠屏障功能损害,调节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保护肠屏障功能的辅助治疗作用。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屏障损伤 微生态肠内营养
  • 简介: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虽然近年来在胰腺癌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手术仍是惟一可提供潜在治愈机会的治疗手段.但大多数胰腺癌发现时已失去手术的机会,且对化放疗、靶向治疗效果有限,故生存率仍低.本文围绕胰腺癌与糖尿病、胃肠道微生态、microRNAs在胰腺癌中的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寻找可能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方法,挖掘治疗胰腺癌的潜在靶点.

  • 标签: 胰腺肿瘤 糖尿病 胃肠道 细菌 微RNAS
  • 简介:8月底,由国内专业生物医药学知名媒体'生物谷'主办的'2014健康管理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邀请了国内健康管理领域领军人物、著名医学专家、健康体检企业、从事健康管理相关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的机构等社会各界代表近200名,就健康管

  • 标签: 著名医学专家 生物医药 相关产品 公立医院 领军 慢病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全胃切除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47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支持后1、3、7d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营养支持后,两组3d及7d后EIN纽与EN组比较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第7d,EIN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EN组;治疗结束后,EIN组与EN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畀。结论全胃切除患者应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可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手术及死亡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 全胃切除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观察研究采用微生态制剂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继发性小儿腹泻130例,未发生继发性腹泻患者190例,将继发性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抗生素疗法,而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增服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胶囊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儿年龄、住院时间、是否存在侵入性操作及微生态制剂和小儿继发腹泻有关,其中前三为危险因素,微生态制剂为保护因素。结论年龄小、住院时间长且存在侵入性操作是引发小儿肺炎患者继发性腹泻的危险因素,而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预防、降低和改善患儿腹泻症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 继发腹泻 因素 微生态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