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性,66岁。因右下腹部肿块1个月入院。10个月前无诱因感右下腹痛,无发热,腹胀、便血等。1月前发现右下腹有一包块。查体,心肺(—),右下腹可扪及6.0cm×5.0cm大小的坚硬肿块,压痛、固定。钡剂灌肠回盲部充盈缺损,示盲肠肿瘤。剖腹

  • 标签: 盲肠癌 附睾 睾丸 血行转移 印戒细胞癌 盲肠肿瘤
  • 简介:11例盲肠壁内阑尾炎中,右下腹痛明显8例。右上腹、脐周疼痛3例。有转移性腹痛史3例。腹肌紧张呈“板状腹”者4例。术前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例,穿孔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2例,肠梗阻并弥漫性腹膜炎1例。上消化道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1例。11例中,完全性盲肠后壁肌层内阑尾炎5例(45.4%),不完全性盲肠肌层内阑尾炎3例(27.3%),完全性盲肠浆膜下阑尾炎3例(27.3%)。均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无1例并发症发生。提示临床表现,体征、备热,血象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结合病史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为排除其他疾病,据病情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腹部立位X线拍片,B超,腹腔穿刺及CT,以助鉴别诊断。本病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

  • 标签: 盲肠壁内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并发症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结肠造口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方法,用来改变粪便排出的通道。其目的有二第一可作为一项暂时性的措施,解决当时不宜切除的结肠梗阻、损伤、炎症病变或肿瘤等。待病变切除肠道的连续性恢复,再将造口封闭还纳,恢复由肛门的排便,故称为暂时性结肠造口。

  • 标签: 盲肠造口术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2011年5月26因腹痛伴间断血便2年收入我利。患者于2009年5月、2010年12月及2011年4月先后3次解暗红色血便,每次艟约100~200g,

  • 标签: 孤立性盲肠溃疡 诊断 治疗
  • 简介:盲肠癌早期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肠穿孔等疾病,而在盲肠癌晚期,除了典型的右半结肠癌表现外,还可合并右下腹腹壁包块、脓肿、局部溃疡等。2013年6月我科收治1例盲肠癌并腹壁、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并接受盲肠癌扩大根治、右下腹腹壁缺损无张力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扩大根治术 腹壁包块 盲肠癌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阑尾周围脓肿 移行
  • 简介:摘要盲肠憩室炎因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与阑尾炎十分相似,故术前往往被误诊为阑尾炎,于手术中才能确诊。我院自2015~2017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270例,盲肠憩室炎5例,比例约为541。现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蒂回盲肠间置在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的抗反流效果。方法对25例贲门癌病人手术采用带蒂回盲肠移植的方法,术后行上消化道造影取头低足高位45度同时腹部加压检查及食管镜活组织检查。结果回盲肠间置代胃具有贮存食物及抗反流功能,病人术后生存质量满意。结论该术式为防止反流性食管炎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手术模式。

  • 标签: 贲门癌 回盲肠代胃 反流性食管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60岁。因腹痛伴脓血便10天入院。10天前开始出现脐周隐痛,伴有粘液脓血便30余次/d,但无发冷、发热及恶心、呕吐。于外院诊断"痢疾"行抗炎对症治疗,但不见好转,大便呈稀水样沿肛门外溢,故就诊于我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08/mm,血压正常。结膜苍白,脱水貌。腹部膨隆,偶见肠型,未触及包块及肝脾。左上腹压痛、反跳痛阳性,肌紧张可疑阳性,移动浊音阴性,肠鸣音消失。白细胞:18.8×10~9/L,中性0.76,红细胞4.65×10~(12)/L。便常规见红细胞满视野。腹部X线平片:多处阶梯状液平。直肠指诊:于胸膝位12点距肛门6(?)处可触及一约4cm×3cm的包块,触痛明显,光滑,活动度差。因

  • 标签: 合并移动 盲肠继发 移动盲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后不同时间点的炎症因子、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的变化及胰腺受损程度,为儿童脓毒症继发胰腺损伤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组,3组再随机分为6 h、12 h、24 h、48 h组,CLP组大鼠采用CLP法制作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行假手术,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0、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同时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结果本建模方法下CLP组大鼠48 h存活率为70%。随着术后时间延长,CLP组大鼠胰腺组织充血、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加重;假手术组胰腺组织病理改变轻微。CLP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血IL-1β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于12 h达到峰值,CLP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IL-10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于48 h达高峰,CLP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LP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于24 h达到高峰。血清淀粉酶水平在24 h、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血清淀粉酶与对照组相比,12 h、24 h、48 h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脂肪酶水平在12 h、24 h、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血清脂肪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P建模后,早期即可出现IL-1β、IL-10升高和胰腺病理改变,病理改变随时间逐渐加重,血淀粉酶于24 h开始出现显著差异,血脂肪酶于12 h开始出现显著差异。

  • 标签: 脓毒症 胰腺损伤 盲肠结扎穿孔术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后不同时间点的炎症因子、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的变化及胰腺受损程度,为儿童脓毒症继发胰腺损伤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组,3组再随机分为6 h、12 h、24 h、48 h组,CLP组大鼠采用CLP法制作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行假手术,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0、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同时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结果本建模方法下CLP组大鼠48 h存活率为70%。随着术后时间延长,CLP组大鼠胰腺组织充血、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加重;假手术组胰腺组织病理改变轻微。CLP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血IL-1β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于12 h达到峰值,CLP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IL-10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于48 h达高峰,CLP组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LP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于24 h达到高峰。血清淀粉酶水平在24 h、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血清淀粉酶与对照组相比,12 h、24 h、48 h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脂肪酶水平在12 h、24 h、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血清脂肪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P建模后,早期即可出现IL-1β、IL-10升高和胰腺病理改变,病理改变随时间逐渐加重,血淀粉酶于24 h开始出现显著差异,血脂肪酶于12 h开始出现显著差异。

  • 标签: 脓毒症 胰腺损伤 盲肠结扎穿孔术 大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新生儿回肠闭锁的手术方式。方法在肠闭锁吻合技术的基础上附加经阑尾根部行盲肠导管造瘘术。结果本组6例回肠闭锁患儿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无吻合口梗阻及瘘等情况发生,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新生儿回肠闭锁肠吻合时附加经阑尾根部行盲肠导管造瘘术是可行的,可有效防止吻合口梗阻及瘘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肠闭锁 肠造瘘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男,39岁.因左鼻塞1年伴双颈肿块1月入院.该患者于1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左侧鼻塞,未经处理.1月前双颈出现无痛性肿块而来我院就诊.

  • 标签: 鼻咽部 T细胞 盲肠 B细胞 恶性淋巴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蒂回盲肠间置在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的抗反流效果。方法对20例贲门癌病人手术采用带蒂回盲肠移植于食管与残胃之间的方法,术后15天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术后6个月行食管镜活组织检查。结果20例上消化道造影取头低足高位,同时腹部加压未发现钡剂反流,食管镜检查镜下17例无胃内容物反流,组织学无炎症变化。结论该术式接近生理要求,能有效地预防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 标签: 贲门癌 带蒂回盲肠间置 反流性食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