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早在上世纪强磁场就已经开始被研究与发掘,时至今日强磁场技术更是成熟,本文将简要介绍强磁场的性质与原理、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在工业、军事、医学上的应用,以及发展的弊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胆脂瘤的低磁场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胆脂瘤13例,分析其MRI表现。本组13例患者中,年龄11-54岁,扫描序列SET1WI,SE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像(DWI),12例做增强扫描。结果T1WI6例呈低信号,4例低等信号,3例呈高低信号。T2WI13例呈高信号且信号密度不均。FLAIR13例病灶内见多个不规则的等高信号颗粒及乱麻团样稍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12例增强扫描检查,3例边缘轻度强化,9例不强化。结论MRI是诊断颅内胆脂瘤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好发部位、生长特点以及MRI表现,可做出正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磁场共振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2例听神经瘤患者,22例中有2例微小听神经瘤,MRI表现病侧第Ⅶ、Ⅷ神经束局部结节状等或稍低信号。注射Gd-DTPA后瘤体呈小结节状均匀强化。20例为大的听神经瘤,T1WI呈稍低或稍低、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高混杂信号,患侧第Ⅶ、Ⅷ神经束比对侧增粗,与肿瘤无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注射Gd—DTPA后肿瘤呈明显不均匀性、均匀性或环状强化。结果本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MRI是诊断听神经瘤非常有效的方法,应作为听神经瘤的术前的首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合磁场(CMF)治疗对骨腱界面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将由中南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的24只成年新西兰雄兔建立髌骨部分切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只):治疗组术后给予CMF治疗(30 min/d),对照组予以假治疗(设备关机状态)。术后12周收获髌骨-髌腱复合体标本行组织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检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CMF治疗能明显促进愈合界面骨、纤维软骨的形成和成熟。影像学检测发现治疗组面积、长度、骨矿化含量、骨密度和骨显微形态学参数等量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拉断实验显示,治疗组的横截面积、拉断负荷、极限强度、拉断能量等力学性能指标[(29.58±4.55) mm2、(229.2±59.4) N、(8.27±1.21) MPa、(0.478±0.149) J]明显高于对照组[(21.25±3.33) mm2、(154.2±40.9) N、(6.57±1.16) MPa、(0.268±0.140) J,t=3.619、2.547、2.484、2.516,P<0.05]。结论CMF治疗能明显促进骨腱界面损伤后修复。
简介:近2年作者用磁场疗法综合治疗糖尿病性血管病320例,胰岛素依赖型(Ⅰ型)糖尿病188例(56%),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132例(44%),年龄17~70岁。病程最长者30年。中、重型微血管病270例,半数合并大血管病。70%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肾病或脑病。2%有皮肤溃疡,直径3cm,深0.3~0.5cm。病人主诉易疲劳,腓肠肌痛,怕冷,皮肤感觉异常,有蚁走感,小腿和足出现麻木区,腓肠肌痉挛,间歇性跛行。磁场疗法用磁疗机“ABpopa-MK-01”,磁感应密度0.25~0.5MT,用可移动的脉冲磁场,磁场移动速度和向量取决于患者肢体干血管血流速度和血流
简介: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电网和赣西电网高压输电线路的工作人员(巡线工、检修工及运行工)285人为观察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1.8±3.67)岁,高压工龄10~26年;对照组选择线路周边的非高压区周边居民257名进行横断面调查,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2.6±2.78)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率27.36%与对照组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率12.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清IgG、IgA、IgM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场的暴露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