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院内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可能的机制,提高院内卒中的防治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院内卒中的临床资料,就院内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可能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院内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纤颤、感染、既往卒中史、情绪激动。可能的机制为血管壁病变、脑组织低灌注、栓塞、血液学因素等综合所致。结论院内卒中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提高认识,有利于院内卒中的防治。

  • 标签: 院内卒中 危险因素 机制
  • 简介: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例,论述了为配合精神医院“强专科,大综合”的经营理念,在整体迁建设计中,将门诊、医技等工作流程、建筑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以满足不同类型患者的不同需求。

  • 标签: 多元发展 整体迁建 流程 结构
  • 简介:摘要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精神疾病患者逐渐增多,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精神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生活,而且与医院整体的医疗与护理服务质量密切相关。文章分析了我国精神目前的管理现状和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 标签: 精神病院管理 人文关怀 工作人员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分析我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结论精神专科医师抗生素使用需加强规范化培训,提高药敏检测,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指导临床医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标签: 专科医院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开放式病房护理相关的一些问题以及对策.分析精神当中进行完全开放式的病房护理管理,有比较好的治疗和护理的效果,能够让患者恢复得比较好,但是相对应的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更高.

  • 标签: 精神病院 护理 开放式病房
  • 简介:摘要精神接收治疗的患者,往往都是没有清楚意识或者完全丧失思维意识的精神人,所以患者并不清楚自己除了精神疾病之外,有没有其他感染性疾病。而我们精神检验科的医务工作人员,每日与患者接触,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排泄物等,所以存在着医源性感染的危险1。本研究就对精神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 标签: 精神病院 检验科 医源性感染 预防
  • 简介:广州市立精神的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的惠爱医癫院,广州沦陷后,曾遭到破坏,战后,医院从恢复扩展医疗业务、改善环境卫生、加强传染病预防方面,开始重建工作。该院疾病种类以精神分裂症居多,患病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是21~25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医院收治的病人大部分来自广州市,也有部分自外省送来。但因限于医疗条件,病人的预后较不理想。

  • 标签: 广州市立精神病院 战后重建 精神病患者
  • 简介:目的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医院感染意识,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好医院感染各项监测等。结果精神房消化道及呼吸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部位;通过规范化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了卫生部的标准。结论优抚精神精神人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是降低精神人医院感染率行之有效的办法。

  • 标签: 精神病人 医院感染 控制 制度建设
  • 简介:摘要随着新的医学模式逐渐被大家认可如何体现人性化服务是医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精神科专科的特殊性,患者不能主动配合治疗,大多认为自己没病。因此要给他们良好的医治环境,改进服务方式加强沟通从情感、饮食、生活技能训练、社会支持等多方面,最终促使他们早日康复,回归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精神科
  • 简介:摘要目的尽快提高基层综合医院护士对精神患者的认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方法2011年4月我院由基层综合医院转型为精神后,结合我院现有人员及条件限制,23名内科护士均接受不同层次的专科培训4周-6个月,分别包括专科理论知识及专题讲座学习,理论知识考核,专科进修实践等方式。结果5名工龄10年以上的护士能胜任责任护士工作,8名工龄5-9年的护士能胜任白班、夜班及协组责任护士工作,7名工龄2-4年的护士能胜任白班及夜班工作,3名工龄2年以下的护士能胜任白班及协组夜班工作。结论对基层综合医院转型精神专科医院后护士的规范培训、分级和进修学习,才能让护士尽快了解精神疾病的症状和护理措施,做到早期发现、及时防范、及时治疗,对减少精神患者对社会的危害,具有明显社会效益。

  • 标签: 基层医院 转型 精神病专科医院 护士培训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分析抗生素在精神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论精神专科医师抗生素使用需加强规范化培训,提高药敏检测,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指导临床医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标签: []精神病医院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PDCA循环理论在精神药房抗菌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本院 2016年 -2018年抗菌药各个月份的应用比例,我院于 2016年 1月通过 HIS系统监测到抗菌药物使用率,发现我院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数据一直控制不理想,因此在药房管理中针对抗菌药物开始运用 PDCA循环理论,并统计 2017年和 2018年每个月抗菌药使用比例,并与 2016年进行对比。结果: 2016年本院抗菌药使用率 12个月仅有 4个月抗菌药物使用率达标,控制在 5%以下;而其他 8个月的使用率都超标,有 3个月都大于 10%,分别 :3月为 10.32%, 4月则最高达到 15.9%, 5月为 11.76%。 2017年全年每个月抗菌药的使用率均控制在 5%以下,与 2016同期相比,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明显,且已达到预期目标; 2018年将继续巩固项目成果, 12个月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已经完全达标。结论:精神药房管理中运用 PDCA循环理论可显著控制抗菌药的使用率,促进抗菌药的合理规范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DCA 精神病药房 抗菌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精神护理中展开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其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人员为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护理员,按时间段方式进行对比评价;即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展开护士分层级管理前,为对照组;2023年1月-2023年12月展开护士分层级管理后,为研究组。评价指标包括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评分、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掌握情况评分与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92.57±3.28),护理技能操作评分(91.30±2.62),对患者疾病掌握情况评分(93.58±3.67);护理总满意度98.98%,四项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护理工作中展开护士分层级管理能使护患关系更为紧密,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患者病情,提升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精神病院护理 管理质量 作用
  • 简介:摘要1930年中华圣公会武昌同仁医院计划添设精神,留美医学博士桂质良负责建院工作。桂质良拟定了建院方案,还申请了“亨德森精神疾病研究奖学金”,计划远赴格拉斯哥皇家精神,跟随精神学家大卫·肯尼迪·亨德森学习一年,为建院做准备。根据桂质良与精神学家阿道夫·麦尔和亨德森的书信档案,结合相关文献,梳理了武昌精神建院规划的背景条件、内容要点。虽然武昌精神的规划未能实施,但它是中国首个现代精神的建设方案,在中国现代精神学发展史上具有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桂质良 现代精神病院 阿道夫·麦尔 大卫·肯尼迪·亨德森 武昌同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