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自噬基因表达特征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基因型-组织表达研究项目(The 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 GTEx)数据库中分别得到所有HCC和正常肝细胞组织的基因转录表达数据,并将每个样本的基因转录表达数据统一转化为log2(FPKM值+1),消除数据库之间测试平台的数据差异。根据人类自噬基因库中获取的人类自噬基因列表筛选出TCGA-GTEx整合后序列中每个样本对应的自噬基因的表达量。采用R语言limma包以错误发现率(FDR)<0.05及差异倍数|logFC|>1为筛选标准,进行自噬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采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自噬基因以P<0.05为筛选标准,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根据自噬基因的差异表达量和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R语言survival包进行单因素的Cox回归分析。进一步将单因素的Cox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自噬基因纳入到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以每个差异表达的自噬基因表达量和相对应的回归系数coef值为基础,构建HCC的自噬基因预后模型:expmRNA1×βmRNA1+expmRNA2×βmRNA2+…+expmRNAn×βmRNAn(exp:基因表达量;β: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的回归系数coef)。绘制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结果从TCGA-GTEx数据库中共得到HCC样本374例和正常肝组织样本160例的基因转录表达数据及临床信息。从整合后的样本序列中共筛选出205个自噬基因的表达数据,其中SPNS1、DIRAS3、TMEM74、NRG2、NRG1、IRGM、IKBKE、NKX2-3、BIRC5、CDKN2A、TP73为符合筛选标准的差异表达自噬基因。差异表达自噬基因GO主要富集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调控、ErbB 2信号通路、蛋白激酶调节活性、激酶调节活性等功能。差异表达自噬基因主要富集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Hippo信号通路等KEGG通路。整合并删除生存信息缺失的样本后,共418例样本表达纳入到Cox回归分析中。通过单因素、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后,筛选出NRG1(HR=1.5565,95%CI:1.1793~2.0543)、IKBKE(HR=1.7502, 95%CI:1.2093~2.5330)这两个自噬基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0.44247×NRG1的表达量)+(0.55977×IKBKE的表达量)。预测模型的ROC曲线显示7年总体生存的AUC为0.711。结论基于NRG1和IKBKE表达量构建的HCC预后模型,对HCC患者远期生存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 自噬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HE)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sICH后早期HE的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自2014年4月至2020年9月行CT平扫的sICH患者339例,根据是否发生HE将患者分成HE组和非HE组(HE定义为24 h内复查CT图像中血肿体积较首次CT平扫图像中增加>33%或6 mL)。比较非HE组和HE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E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取患者首次CT平扫图像中脑血肿兴趣区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ASSO回归模型和10折交叉验证法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score),利用HE发生的危险因素、R-score分别构建临床模型、R-score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模型对HE的预测效能,将最佳模型可视化为列线图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与非HE组比较,HE组患者中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较短、糖尿病者所占比例较高、血小板计数较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较低、首次CT图像中血肿体积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CT图像中血肿体积(OR=1.015,95%CI:1.000~1.030,P=0.046)、GCS评分(OR=0.914,95%CI:0.839~0.995,P=0.039)、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OR=0.855,95%CI:0.741~0.987,P=0.032)和糖尿病(OR=0.522,95%CI:0.311~0.875,P=0.014)是发生HE的独立危险因素。LASSO回归模型和10折交叉验证法最终筛选出20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临床模型、R-score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H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0、0.860和0.870。校准曲线显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早期HE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早期HE且具有良好校准度,有助于临床个体化评估sICH患者发生早期HE的风险。

  • 标签: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影像组学 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放疗疗程中不同时段CBCT图像的影像组学分析,寻找早期定量预测食管癌放疗放射性肺炎(RP)的参数,结合临床特征和肺剂量体积参数建立联合Nomogram模型并探讨这一模型对食管癌R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2019年间临床资料、剂量学参数、CBCT图像资料完整的96例胸中段食管鳞癌调强放疗患者资料,每例患者均分别获取放疗期间3个不同时段的肺CBCT图像。全组病例随机分成训练集(67例)和验证集(29例),以CBCT上双肺实质作为感兴趣区,运用3D-Slicer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经LASSO-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特征参数筛选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从3个不同时段建立的RP预测模型中选择最优模型联合经回归分析获得的最佳临床及剂量学参数,建立联合Nomogram模型,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基于曲线下的面积(AUC)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第一时段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优于其他两个时段,在训练集中的AUC值为0.700(95%CI为0.568~0.83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5%、75.0%;在验证集中的AUC值为0.765(95%CI为0.588~0.94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64.7%。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剂量学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为0.836(95%CI为0.700~0.91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54.8%;在验证集中的AUC值为0.905(95%CI为0.799~1.00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73.3%。联合Nomogram模型诊断效能最佳。结论基于放疗早期肺CB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对于食管癌RP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Rad-score联合肺V5Gy、肺Dmean、肿瘤分期建立的Nomogram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准确性,可作为一种定量预测模型用于RP的预测。

  • 标签: 放射性肺炎 影像组学 预测模型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段式教学联合柯氏模型评价在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专科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ICC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学员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专科护士培训,研究组采用分段式教学。培训后采用柯氏模型对两组PICC专科护士培训效果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进行评估。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通过分段式教学培训,研究组PICC专科护士培训效果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对培训方案和授课内容满意程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及人文关怀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后,两组自我行为评估得分均提高,且研究组提高较为明显。研究组护士培训后回到医院临床工作中,专业认同感、PICC教学指导能力、待遇、护理服务质量、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度、科室效益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且能在医院开展相应业务并带动PICC技术发展。结论通过分段式教学联合柯氏模型评价能有效满足PICC专科护士的培训需求并进行全方位的效果评估,提高PICC专科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分段式教学 柯氏模型 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 专科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MR弹性成像(MRE)测得肝、脾弹力值及其联合模型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04例慢性肝病患者,行腹部MRE检查,测量肝、脾弹力值(kPa)。所有患者经肝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肝纤维化分期(F0~F4)。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肝、脾弹力值在不同纤维化级别间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肝、脾弹力值联合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肝、脾弹力值及两者联合模型分别诊断肝纤维化(≥F1)、显著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肝硬化(F4)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肝、脾弹力值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058、32.890,P均<0.001)。肝、脾弹力值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s=0.89、0.69,P均<0.001)。肝弹力值诊断≥F1、≥F2、≥F3的AUC分别为0.91、0.97、0.93,脾弹力值分别为0.81、0.82、0.85,肝弹力值的AUC均高于脾弹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3、4.085、2.314,P=0.022、<0.001、0.021)。肝、脾弹力值诊断F4的AUC均为0.95。肝、脾弹力值联合模型诊断≥F1、≥F2、≥F3和F4的AUC分别为0.92、0.97、0.93和0.96,与对应肝弹力值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E测得肝弹力值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优于脾弹力值。肝脾弹力值联合诊断模型略提高早期纤维化诊断效能,但与肝弹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弹力值有望用于肝硬化的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肝纤维化 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术前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中转开腹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309例行LC联合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中转开腹分为未开腹组290例,开腹组19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中转开腹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RStudio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腹部手术史、BMI、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碱性磷酸酶、血清总胆红素、胆囊壁厚度、胆总管直径及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是LC联合LCBDE发生中转开腹的相对危险因素(OR=0.195,0.369,0.287,0.241,0.237,0.082,0.166,0.198,0.190;95%CI:0.073~0.517,0.114~1.195,0.096~0.859,0.085~0.682,0.092~0.613,0.023~0.287,0.058~0.475,0.073~0.537,0.056~0.6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10×109/L、碱性磷酸酶>150 U/L、血清总胆红素>17.1 umol/L、胆囊壁厚度>4 mm、胆总管直径>12 mm、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是LC联合LCBDE中转开腹的独立预测因素(OR=6.498,3.656,22.160,5.762,4.849,7.916;95%CI:1.434~29.442,1.095~12.203,4.485~109.496,1.491~22.262,1.384~16.988,1.366~45.884)。基于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随后采用Bootstrap重复抽样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校正曲线发现预测模型一致性良好,C-index为0.924(95%CI:0.857~0.99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55~0.992),说明预测模型准确性高。结论基于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胆总管直径、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及血清总胆红素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LC联合LCBDE中转开腹能力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列线图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跨理论模型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联合治疗性沟通在白癜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白癜风患者120例,按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治疗性沟通,研究组给予跨理论模型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联合治疗性沟通。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Herth希望量表(HHI)、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CL-90量表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HHI量表总分、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跨理论模型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联合治疗性沟通应用于白癜风患者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白癜风 健康教育 跨理论模型 治疗性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Braden评分,联合局部皮肤温度和局部组织氧饱和度作为局部微循环指标,构建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后模型,并开发可视化列线图。方法选取浙江省某三甲医院2020年06月1日至2020年08月31日期间所有进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创伤患者,采取Braden量表评估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测量患者骶尾部受压部位皮肤温度与血氧饱和度,作为微循环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Braden评分联合微循环评价指标的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后模型及可视化列线图,并与单纯Braden量表构建的预测模型比较。通过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判断预测模型区分度。C指数对最佳模型进行内部验证、H-L拟合优度检验、整体鉴别指数观察预测模型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33例发生压力性损伤,占21.71%。Braden量表联合局部皮肤温度与局部组织氧饱和度后曲线下面积为0.866,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为0.847。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为8.37,P=0.051,即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与一致性。模型整体鉴别指数=0.144,P=0.023。结论Braden量表联合局部微循环指标构建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后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与一致性,较单纯Braden量表预测效力提高14.4%,据此构建列线图,能够为临床提供快捷、方便可靠的预测工具。

  • 标签: 创伤 压力性损伤 预测 Braden量表 微循环 ICU 风险 模型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CT定量联合定性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胸科医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且三维CT表现为pGGN的191例患者(196个病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96个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组(n=128)和浸润性腺癌(IAC)组(n=68)。CT评价的定量参数包括结节最长径、结节体积、平均CT值及质量,定性参数包括血管异常征、空气支气管异常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瘤肺界面模糊征。两组间定量参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参数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采用单因素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IAC组的独立预测因子及预测概率值,通过ROC曲线比较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值与各单因素参数预测IAC的效能。结果AAH+AIS+MIA和IAC组间结节最长径分别为0.92(0.77,1.14)、1.41(1.12,1.93)cm(Z=-7.366,P<0.001),结节体积分别为0.31(0.20,0.53)、0.88(0.41,2.00)cm3(Z=-6.254,P<0.001),结节平均CT值分别为-571.5(-637.2,-477.0)、-418.1(-532.4,-338.5)HU(Z=-5.882,P<0.001),结节质量分别为0.14(0.09,0.25)、0.42(0.26.1.21)g(Z=-7.438,P<0.001),血管异常征分别为23、49个(χ²=55.906,P<0.001),空气支气管异常征分别为13、30个(χ²=29.908,P<0.001),胸膜牵拉征分别为39、32个(χ²=5.291,P=0.02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结节最长径、结节平均CT值、血管异常征及空气支气管异常征是IAC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优势比(95%CI)分别为10.624(1.275~88.522)、1.004(1.000~1.008)、3.424(1.458~8.043)、2.993(1.114~8.043)。ROC曲线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99,灵敏度为0.912,特异度为0.711, 结果均优于各单因素参数。结论三维CT定量联合定性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pGGN的侵袭程度。

  • 标签: 肺肿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大鼠子宫移植模型和建立方法,为子宫移植研究的模型选择和构建提供参考。

  • 标签: 器官移植 子宫 动物模型 妊娠
  • 简介:摘要气管食管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气道与食道之间病理性瘘道形成的临床并发症,具有难以治愈且致死率高的特点,为研究气管食管瘘的治疗新方法,探索气管食管瘘的形成原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构建气管食管瘘动物模型。本文收集相关文献,将从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2个方面,介绍阿霉素法、外科手术法和磁力压迫法3种可使用的模型构建方法,并比较各种构建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分析日后模型构建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气管食管瘘 阿霉素 外科手术 磁外科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传染病,其主要患病人群为5岁以下的儿童。手足口病预测模型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手足口病发病率进行预测,为相关部门合理的安排医疗卫生资源进行防控提供参考。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手足口病预测的主要模型,包括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灰色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贝叶斯网络模型,指出这些模型的优缺点,为研究者们对手足口病发病率进行预测时选择模型提供参考。

  • 标签: 手足口病 预测 模型
  • 简介:摘要类器官是使用三维培养方式模拟细胞的体内生长微环境,在体外构建的具有多种细胞成分的组织模型,在疾病研究、药物筛选、胚胎发育等领域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乳腺类器官是类器官研究领域出现较早、较为成熟的模型。该文对乳腺类器官模型的发展、应用研究、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类器官 乳腺 细胞微环境 干细胞 乳腺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食管癌动物模型的建立,为食管癌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提供支持,对于进一步研究明确发病机制及和探索研发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常用的食管鳞癌动物模型主要有化学诱导模型、异位移植模型和原位移植模型,随着人源性肿瘤动物研究的不断进展,移植瘤模型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无论哪种模型都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性,应根据实验目的合理选择。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食管鳞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探讨目前科研及临床前常用模型,为食管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食管肿瘤 模型,动物 诱发性 移植性 食管癌细胞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联合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评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82例HBV-ACLF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24 h内HDL-C、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等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并进行MELD评分。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和MedCalc 15.2软件分析MELD、HDL-C和MELD联合HDL-C三种评分模型对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182例患者住院和出院后90 d随访期间,死亡60例,存活122例。生存组MELD评分为21(19, 24)分,低于死亡组的29(25, 34)分,而生存组HDL-C水平高于死亡组[0.3 (0.1, 0.6) mmol/L比0.2(0.1, 0.5)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290、-4.087,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HDL-C水平是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1.43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271~1.613;OR=0.584,95%CI 0.487~0.700;均P<0.01]。MELD、HDL-C、MELD联合HDL-C三种评分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782、0.878。MELD联合HDL-C评分分别优于MELD、HDL-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944、3.104,均P<0.01)。MELD联合HDL-C评分模型的约登指数为0.72时,其最佳临界值为24.69。MELD联合HDL-C评分≥24.69分患者的生存率较MELD联合HDL-C评分<24.69分患者的生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00,P<0.01)。结论MELD、HDL-C和MELD联合HDL-C评分模型均能较好地评估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其中MELD联合HDL-C评分模型的临床评估价值更高。

  • 标签: 胆固醇,HDL 肝炎,乙型 预后 终末期肝病模型 慢加急性肝衰竭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是一种破坏性纤维增生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如何实施有效的治疗对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的问题。瘢痕疙瘩为人类特有的疾病,加之其病程长久和易复发,动物模型的开发就成为了瘢痕疙瘩疾病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常见的动物模型主要有瘢痕疙瘩植入模型和组织工程模型两大类,但由于实验动物与人类之间解剖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等方面存在诸多固有差异,要想建立理想的瘢痕疙瘩动物模型,仍需探索尚未在动物模型中发现的瘢痕疙瘩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动物模型 瘢痕 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