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丹麦技术大学发布最新研究称,肠道消化食物的时间长短是影响消化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消化得越快,肠道越健康。

  • 标签: 系统健康 消化 肠道
  • 简介:对号入座:判定你的肠道是否健康如何知道我们的肠道是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自测来检查。请你回答以下问题,以是或否表示。1.是否经常光顾快餐店。2.是否经常不吃早餐。3.是否经常喝酒。4.是否常常不吃米饭等主食。5.是否喜欢吃肉而不喜欢吃蔬菜。6.是否不坚持运动。7.刷牙时有否牙龈出血现象。8.是否经常加班熬夜。9.是否容易感到疲劳乏力。10.是否经常出现便秘。11.是否经常头痛、肩膀痛。

  • 标签: 肠道 年轻 出血现象 快餐店
  • 简介:摘要虽然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罕见的癌症,但他却是胃肠道最常见的肉瘤。Cajal间质细胞被认为GIST细胞起源的可能性大,主要的发病机制为C-kit或PDGFRA基因的突变有关。目前GIST分之靶向治疗的出现,大大提高了GIST患者的生存率。本文以GIST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GIST 甲磺酸伊马替尼 苹果酸舒尼替尼 瑞格菲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2ST)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该类肿瘤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临床病理研究资料。方法对发生于2013年3月的4例G2ST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查,结合文献讨论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4例均为成人,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36-44岁,临床首发症状同为腹痛,包块,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梗阻,临床诊断,胃肠道肿块,性质待查,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病变位于粘膜下及息肉样突向肠腔,肿瘤组织主要由长梭形细胞和上皮样圆形成多角形细胞组成,瘤细胞界限不清,核杆状或呈梭形,排列呈束状,编织样或漩涡状,其中一例为混合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CD117阳性,CD34阳性,KI-67均有表达,S100均有不同程度表达,CK阳性,VIMENTIN阳性,Desmin阳性表达1例,SMA阳性表达1例,其阳性程度从+~~~++不等,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几乎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表达KI-67和PCNA,高危险性的阳性表达强,这说明GIST的治疗和预后除与肿瘤的大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及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关外还与KI-67.PCNA.CD117.CD34在肿瘤中的表达程度有关,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治疗 预后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86-02
  • 简介:摘要夏季正值水果蔬菜大量上市时期,所以夏季成为了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由于细菌以及寄生虫等通过消化进入人体,通过肠道消化进行传播,所以要对此病进行及时的预防,避免引起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夏季主要容易患发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感染性腹泻以及细菌性食物重度等,临床表现多见于腹泻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该病在夏季发病具有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大等特点。所以夏季为保证群众身体健康,要及时对肠道传染病进行预防,对已患有肠道传染病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与预防。

  • 标签: 夏季 肠道传染病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经临床确诊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其余2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24例患儿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为96%,23例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组20例患儿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为80%,19例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6%,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取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肠道感染 相关热性惊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经临床确诊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其余2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24例患儿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为96%,23例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组20例患儿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为80%,19例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6%,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取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肠道感染 相关热性惊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即人类肠道微生物组(HumanGutMicrobiota,HGM)。含有超过1500种细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基因的100倍。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膳食、抗生素、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宿主基因等。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将破坏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在人类肠道菌群与个人健康之间的研究与探索,旨在为二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医学的突破作参考。

  • 标签: 肠道菌群 个人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拉氧头孢治疗肠道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肠道感染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拉氧头孢1.5g,加入0.75%葡萄糖液100ml中,2次/d,静脉推注5d。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1.5g,加入0.75%葡萄糖液100ml中,2次/d,静脉推注5d。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率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临床症状比较,治疗组发热、腹泻腹痛、小便、大便及血液常规恢复的正常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氧头孢在临床上治疗肠道感染疗效好,安全性也较高且敏感性高。

  • 标签: 拉氧头孢 头孢哌酮 肠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术前采用常规超声检查。研究组患者术前进行CT平扫和/或增强检查。分析间质瘤的CT表现,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胃肠道间质瘤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CT检查技术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T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