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论述自制简易膀胱容量与压力测定(简称测定装置)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实际作用,为评价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间隙性清洁导尿及膀胱训练效果提供依据。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可指导临床护士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规范化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进行间歇性导尿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时,可以采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的治疗方法,此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患病状态,提高患者病后生存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指导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膀胱容量评估拔管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患者在拔出尿管前3 d常规夹闭尿管,对照组日间每2~3小时开放尿管1次,夜间持续开放;试验组采用床旁超声评估膀胱容量,选择患者膀胱充盈最短时间作为尿管夹闭和开放时间间隔。比较2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残余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和尿管重置率;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拔出尿管后第1天检测患者膀胱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和尿道闭合压等尿动力学指标。结果试验组尿管留置时间为(9.84 ± 1.91) d、残余尿量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71.00 (48.00,97.00) ml、首次排尿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35.00 (97.00,171.00) 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5 ± 2.17)d、89.00 (61.25,109.00) ml、156.00(129.00,192.75) 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95,Z值为2.741、2.800,均P<0.05)。拔出尿管后第1天,试验组膀胱顺应性、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分别为(60.31 ± 10.09) ml/H2O、(27.44 ± 4.77) 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3 ± 11.42)ml/H2O、(24.80 ± 4.99) cmH2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00、2.399,均P<0.05)。结论根据床旁超声膀胱容量评估确定宫颈癌术后尿管开放间隔时间,有助于恢复患者膀胱功能和改善尿动力学指标。

  • 标签: 宫颈癌根治术 超声检查 膀胱功能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容量测定结合饮水计划在脑卒中急性期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患者中抽取3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留置导尿法,研究组膀胱容量测定结合饮水计划,分析两组膀胱尿液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尿液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中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P

  • 标签: 膀胱容量测定 饮水计划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在脊髓损伤(SCI)患者不同时期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n=42)在SCI不同时期予以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并进行康复训练;参照组(n=42)则予以常规康复疗法,对比二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分级1--2级占比显著高于参照组(97.62%>80.95%),实验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自主排尿量、残余尿量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4.76%<23.81%),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SCI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的康复护理中采用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法,对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膀胱容量-压力监测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 膀胱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不同膀胱灌注量下漏尿点压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术前行尿动力检查时分别给予膀胱灌注200、250、300、350 mL时,测出腹压漏尿点压及咳嗽漏尿点压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不同膀胱容量下同时测得的腹压漏尿点压及咳嗽漏尿点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术前尿动力检查时,如果膀胱灌注200 mL时无漏尿,可继续增加膀胱容量直至漏尿。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膀胱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术与排尿造影检查在脊髓损伤病人康复护理中的作用,并分析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术与排尿造影检查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护理中各自的优势与劣势,研究更好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3年8月~2016年4月期间26例脊髓损伤病人在给予膀胱容量测定和排尿造影检查。结果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术联合排尿造影检查能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情况得到更全面的掌握。结论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术可以掌握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类型、测量残余尿、膀胱安全容量以及充盈期膀胱内压力变化,由于其操作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因此简易膀胱容量测定可作为监测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功能情况的方法。但是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术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状态下是否有输尿管膀胱反流现象的发生。排尿造影检查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病人在日常活动中有无输尿管膀胱反流现象,对保护上尿路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排尿造影检查还可以帮助病人及早确定排尿刺激点使其出现漏尿,不仅减少间歇导尿次数或是停止间歇导尿。但是排尿造影检查不能确定膀胱的类型、膀胱的安全容量、准确地残余尿的情况。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术与排尿造影检查相联合,能更及时准确地为脊髓损伤患者制定完善的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方法,能更有效的保证神经源性功能障碍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简易膀胱容量测定术 排尿造影检查 脊髓损伤 优势与劣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49例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体会,包括膀胱灌注化疗前、中、后的护理观察,规范的护理措施,配合心理护理,有效的健康指导,使患者能主动积极配合,提高患者灌注的依从胜,从而有效的预防膀胱术后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肿瘤膀胱灌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与回肠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 130例进行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手术的患者, 116例进行回肠膀胱手术的患者病例均选自 2013年 6月— 2016年 6月期间,根据不同的尿道改流方式分为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组以及回肠膀胱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后排尿次数等情况。结果 选取的患者均進行全膀胱切除术,手术均成功。在住院期间,进行直肠代膀胱手术的患者有 14例发生并发症,进行回肠膀胱手术的患者有 19例发生并发症。回肠膀胱术尿道改道的方法在手术时间( 5.3±1.3) h,手术出血量( 195.74±15.26) mL,住院时间( 26.5±5.4) d,手术后排尿次数( 5.5±1.7),并发症的发生( 16.38%)中与直肠代膀胱( 3.5±1.2) h,( 153.54±14.26) mL,( 21.5±5.3) d,( 9.4±1.5),( 10.76%)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发生浸润性的膀胱肿瘤的患者实行全膀胱切除手术效果良好,尿道改流中直肠代膀胱优于回肠膀胱术。  

  • 标签:    [ ] 全膀胱切除 直肠代膀胱 回肠膀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膀胱肿瘤居泌尿系肿瘤首位,好发于41-70岁,近几年有年龄减小趋势,男女比例为4:1。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间歇肉眼性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等。手术治疗常见的术式有:①经尿道电切;②膀胱部分切除术;③全膀胱切除加回肠代膀胱术。全膀胱切除加回肠代膀胱术对机体损伤大,回肠为有菌器官,术后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因此,

  • 标签: 膀胱肿瘤 全膀胱切除加回肠正位膀胱膀胱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的护理。方法对30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癌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及家庭护理。结果2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愈合良好,仅1例出现腹部感染,经急诊腹部引流术及对症处理后患者痊愈,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过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及家庭护理的干预,可减少造口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膀胱癌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全切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2年12月至2009年12月这七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膀胱肿瘤患者病例9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丝裂霉素(MMC)进行灌注化疗,B组患者采用塞替哌(TSPa)进行灌注化疗,C组患者采用吡柔比星(THP)进行灌注化疗,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做以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比较明显,A组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症状,复发率为10%;B组有5例患者出现复发症状,复发率为16.7%;C组患者有2例出现复发症状,复发率为6.7%。三组患者的总体复发率为11.1%,有两例经病理研究结果显示为恶性肿瘤。结论采用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对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复发率低,值得临床使用与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灌注化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21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21例膀胱全切回肠术患者,观察术后护理及新的膀胱的效果,结果21例患者手术成功,未发生切口感染和吻合口漏。结论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是目前治疗膀胱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充分做好肠道清洁与肠道灭菌准备,讲明手术过程,手术治疗的效果,术中术后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对疾病顺利恢复的影响,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管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膀胱全切术 膀胱肿瘤 回肠膀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例膀胱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规范的治疗和有效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均获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其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其心理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全切术 回肠膀胱术 造口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取不同温度膀胱冲洗液对于膀胱痉挛症状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所收治的11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冲洗液温度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为55例。研究组使用30~34℃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参照组使用20~24℃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膀胱痉挛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痉挛持续冲洗时间、发生次数以及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膀胱痉挛发生率6例(10.91%)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0例(0%)均低于参照组17例(30.91%)、4例(7.27%),研究组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发生次数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使用30~34℃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能够降低膀胱痉挛以及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膀胱痉挛的持续冲洗时间和发生次数。

  • 标签: 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冲洗液 温度 膀胱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