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硬置管引流治疗小儿急性外伤性硬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有颅高压症状的12例小儿急性外伤性硬积液的患者采用硬置管引流治疗.结果12例患者出院时头颅CT检查积液量完全吸收8例,4例有少量残余,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或消失,随访1~6月,头颅CT检查2例出现局部脑萎缩,其余头颅CT检查正常.结论对于有颅高压的小儿急性外伤性硬积液应积极行硬穿刺置管引流术.

  • 标签: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儿童 引流术 高颅压症
  • 简介:目的大脑镰小脑幕硬血肿,是属特殊形态的硬血肿,发病率相对较少。以前常常被诊断为蛛网膜腔出血。因此,本文在于对大脑镰小脑幕硬血肿能明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方法分析了2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血肿的发病情况,CT诊断及血肿演变过程。探讨了大脑镰小脑幕硬血肿的发病机理及血肿形态。结果为避免误诊,讨论了大脑镰小脑幕硬血肿与蛛网膜腔出血的鉴别诊断。结论重点论述了CT表现及CT诊断。为今后认证提供参考。

  • 标签: 大脑镰小脑幕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下腔血肿 CT诊断
  • 简介:施行硬膜外阻滞时,局麻药误注入硬腔,属少见的意外并发症。MasseyDawkins于1969年首先描述了硬腔神经阻滞,发生率为0.17%,我国吴珏认为发生率在1%左右。我院近年来在施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中,曾遇到了3例硬腔阻滞意外,其中2例经经注入造影剂X线检查确诊为硬膜外腔导管已进入硬腔,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下腔 意外 阻滞 并发症 发生率 硬膜外腔导管
  • 简介:目的通过总结分析69例慢性硬血肿(CSDH)行血肿钻空引流术后的并发症以探讨其处理和预防的方法.方法对69例CSDH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14例,其中张力性气颅1例;继发颅内血肿4例;血肿复发4例;脑脊液漏2例;血肿腔大量积液2例;癫癎1例.结论慢性硬血肿属多发病,手术操作不复杂,但并发症较多,如能术中术后正确预防处理,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冲洗引流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外伤导致急性硬血肿在短期内快速自然消散,以往国内外只有少量个例报道,近年来随着头颅CT追踪扫描及MRI的临床应用,报道逐渐增多。我科从2000年5月至2006年3月共发现10例急性硬血肿在48小时内自然消散,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治疗
  • 简介:慢性硬血肿因其多发于老年患者,较多学者推测该症的发生与生理性脑萎缩相关.本文报告近年我院收治的8例年轻人慢性硬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恰当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年轻人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治疗
  • 简介:外伤性硬积液是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病程进展缓慢,无特异性症状,其形成机理解释不一。本院1991年至1996年收治32例外伤性硬积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25例,女7例。年龄最小54天,最大79岁,平均年龄41.4岁。均为车祸受伤。枕部着力28例,着力部位不详4例。1.2症状与体征:伤后昏迷18例,昏迷时间5~30分钟。头痛、恶心、呕吐28例,烦

  • 标签: 硬膜下积液 外伤性 蛛网膜 脑萎缩 急性颅脑损伤 脑挫裂伤
  • 简介:目的探讨尿激酶冲洗对慢性硬血肿术后复发的防止作用.方法对62例慢性硬血肿钻颅术后根据CT复查情况,采用尿激酶冲洗治疗.结果62例无血肿复发,其中51例术后1月血肿完全吸收,另11例2月内吸收.结论尿激酶冲洗能减少血肿腔残留,尽快缩小血肿腔,防止血肿复发.

  • 标签: 尿激酶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颅引流术
  • 简介:椎管脓肿临床多指硬脊外腔的脓肿,硬脊外腔内有丰富的血供及脂肪组织,在第二腰椎以下至第1、2骶椎处硬脊腔最大,为脓肿好发部位,通常急性起病.发病缓慢者,可持续数天至2~3月不等.硬脊腔脓肿临床极为罕见,慢性硬脊腔脓肿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脓肿 硬脊膜外腔 慢性 腰骶部 临床 好发部位
  • 简介:外伤性慢性硬血肿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我院自1990年10月-1993年3月行颅骨钻孔引流治疗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5例,女3例,年龄60-80岁,平均68.5岁;有明确外伤史者39例,其中车祸伤19例,碰伤12例,击伤8例;伤后意识障碍5例,最短10分钟,最长3小时;发病至受伤时间3周-3月。1.2临床表现:头痛、头晕24例,呕吐10例,视物模糊6例,偏瘫5例,单侧下肢瘫26例,GCS计分:13-15分32例,9-12分14例,8分以下2例。

  • 标签: 颅骨钻孔引流 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侧下肢 血肿腔 CSDH 单孔引流
  • 简介:1990~2000年收治的重度烧伤417例中合并脑外伤硬血肿2例。例1.男,27岁。从12m高水泥窑顶坠落,致全身重度热粉尘烧伤(深浅Ⅱ度76%),右颞部皮肤裂伤,深达颅骨外板。按重度烧伤给予相应的处理。入院后46h,自诉头部剧痛,呕吐,烦躁不安,颈强直,并有一过性昏迷。CT检查诊断为右侧硬膜外血肿。于相应部位锥孔,注入尿激酶后引出血液液体52ml,并置管引

  • 标签: 重度烧伤 脑外伤 硬膜血肿 合并症 CT检查
  • 简介:慢性硬血肿锥颅引流,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是一种引流彻底、置管时间短、降低感染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9年2月~2002年4月共收治28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锥颅血肿 碎吸引流 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慢性硬血肿多发于老年人,临床上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并不少见,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对收治的70例高山区合并慢性硬血肿,现对其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进行如下报道:汉

  • 标签: 高血压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资料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外伤后由于出血来源的不同又分为复合型硬脑膜血肿与单纯型硬脑膜血肿。前者系因脑挫裂伤、脑皮质动静脉出血,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与脑皮层之间,病情发展较快,可呈急性或亚急性表现。有时硬血肿与脑内血肿相融合,颅内压急剧增高,数小时内即形成脑疝,多呈特急性表现,预后极差;单纯硬血肿系桥静脉断裂所致,出血较缓,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病程发展常呈慢性,脑原发伤较轻,预后亦较好。急性和亚急性硬血肿大部分病人,就诊时GCS评分小于等于8分。较少病人就诊前有“中间清醒期”,但这些并不是与预后密切相关的结论性因素[1]。另外,30%~55%的病人在就诊时或术前有瞳孔异常改变。伴有脑挫裂伤病人伤后即有相应局灶体征。并发脑疝时可出现生命机能衰竭的症状。

  • 标签:
  • 简介:目的 介绍一种提高慢性硬血肿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新方法。方法 血肿区常规直切口、钻骨孔、纤维胆道镜进入血肿腔反复冲洗,冲洗结束后腔内局部灌注混有凝血酶原复合物200U的生理盐水,不置引流。结果 全部45例慢性硬血肿的患者采用此方法均一次治愈,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此方法对提高慢性硬血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纤维胆道镜 凝血酶原复合物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颅锥细孔钻颅置管低位持续引流治疗慢性硬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40例临床病例资料:其中20例为对照组,即常规钻孔引流组:常规于顶结节下方钻颅,置8号导尿管于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外接无菌瓶,术后2~3日拨管.另20例为颅锥细孔钻颅治疗组:顶结节下方颅锥钻颅,置入细硅胶管,深入颅内3cm左右,管全长15cm,内径1.5mm,外径2.4mm,管前端为盲端,其后0.5~1.0cm处有四个小侧孔.本组10例用生理盐水及庆大霉素盐水反复冲洗,另10例不予冲洗,均接无菌瓶,悬挂于钻孔点下方30~50cm处持续引流,1~2日拨管,创口不予缝合,加压包扎.结果术后48h头颅CT扫描显示:颅锥细孔钻颅治疗组20例患者无颅内积气,硬积液较少,脑中线结构基本复位,术后临床证状迅速改善,无感染发生,住院时间短,冲洗组与非冲洗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50天复查头颅CT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应用颅锥细孔钻颅持续低位引流治疗慢性硬血肿,具有创伤小,头部伤口不需缝合,患者痛苦小,住院费用低、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迅速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亦可应用于床边治疗慢性硬血肿.但需注意钻孔位置、引流充分、无菌瓶位置等.

  • 标签: 颅锥细孔钻颅低位引流 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