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发生。方法以3例起搏器术后电极移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PDCA循环对起搏器术后电极移位问题进行现状评估,找出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加以实施、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结果经PDCA循环,提高护理质量后,3例电极复位术后患者均未发生电极再次移位。结论PDCA循环可有效找出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从而减少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发生。

  • 标签: PDCA循环 起搏器电极移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的方法和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的患者14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窦律下植入心房电极患者1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房波振幅、阻抗、术后起搏阈值,并对两组患者置入心房电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所有病例都成功植入心房电极,观察组房波(f波)振幅为(1.6±0.7)mV,低于对照组的(3.9±0.8)m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阻抗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窦律后与对照组在心房波高度、阻抗、起搏阈值等指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房颤发作时植入心房电极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双腔起搏器 心房电极 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治疗宫颈病变时的临床效果及临床诊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8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冷刀锥切组与环形电切组,各29例,冷刀锥切组患者采用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环形电切组患者采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冷刀锥切组治愈率为68.97%,环形电切组治愈率为89.66%。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效果显著,治愈性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文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17-12-22
  • 出处:《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7年第15期
  • 机构:处女模闭锁有称无空处女模,是女性生殖器发育异常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应其早期临床无特殊症状,初诊易被漏诊,故在次讨论处女膜闭锁的临床表现与B超影响学联系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身体硬邦邦的人在做拉伸前,要先做肌按摩。这是因为,处于肌粘连的状态下,肌肉难以伸展。利用按压运动的“矶崎流肌按摩”消除僵硬,令身体变得轻盈吧!

  • 标签: 肌膜 按摩 身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5例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分为经皮穿刺腋静脉组和锁骨下静脉组,观察两种手术径路安置起搏器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起搏器植入术,腋静脉组穿刺曝光时间长,但成功率高,电极操作时间短,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电极参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途径较锁骨下静脉途径能避免锁骨挤压综合征发生,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腋静脉 锁骨下静脉 心脏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经腋静脉穿刺应用螺旋电极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方法对15例经腋静脉穿刺应用螺旋电极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手术满意,未出现电极脱位、囊袋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腋静脉穿刺安全性高,螺旋电极易于固定,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床活动,患者舒适度高,利于康复。

  • 标签: 腋静脉穿刺 螺旋电极 心脏起搏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儿童特发性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忻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特发性性肾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肾活检病理检查,分析总结其临床病例特征。结果2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5例、肾病综合征13例(其中肾炎型7例、单纯型6例)、伴高血压1例、复发性肉眼血尿1例。肾脏病理检查结果(1)电镜有3例患者出现毛细血管腔内微血栓,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GBM增厚。(2)免疫荧光主要为GBM上皮下沉积IgG、C3等,少数伴有IgA、C1q、Fg、IgM沉积,且与IgG、C3相比沉积强度较弱。(3)光镜病理分期Ⅰ期6例、Ⅱ期14例。5例伴肾小管萎缩、7例伴肾小球球性硬化、1例伴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1例伴节段性硬化。结论儿童特发性性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肾炎型NS,且多发于学龄期男性,电镜显示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GBM增厚,免疫荧光显示以BGM上皮下沉积IgG、C3为主,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

  • 标签: 儿童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病理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伪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4月间于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41例伪性肠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电子病历系统对本组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测表现、内镜检查与治疗情况,以此对该病特点、诊疗方式予以分析。结果①根据症状分型为轻度与中度者25例,重度者13例,复杂型者3例;②本组患者年龄60~80岁者70.73%,<60岁者29.27%;③本组患者均存在使用抗生素,单用1种者43.90%,联合2种或以上者56.10%;④停用抗生素并予以甲硝唑与万古霉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68%。结论伪性肠炎以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对象,其中存在使用抗生素或联合抗生素者需重视伪性肠炎发生的可能性,建议采用甲硝唑与万古霉素治疗,可取的满意疗效。

  • 标签: 伪膜性肠炎 临床特点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7月1日-2015年2月28日,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50例,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结果该技术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微创治疗慢性硬下血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微创穿刺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近年来,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的高发,虽然急性应脊外血肿在发病率上非常罕见,但其所带来的危害却是非常大的,致残率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护理人员非常有必要对这一类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做好保障,对患者行术前、术后的护理,最终达到对急性应脊外血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的目的。

  • 标签: 急性硬脊膜外血肿 临床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为探讨心电监护一次性电极的使用对早产儿皮肤造成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从而更好的减少患儿的不舒适感和皮肤损伤。

  • 标签: 一次性电极片 早产儿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修复用于口腔粘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黏膜缺损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60例,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常规性治疗;联合组患者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腔修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口腔修复情况、患者满意度、愈合时间等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措施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对于口腔黏膜缺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口腔修复治疗,临床疗效好、无不良症状及体征、治疗愈合时间短,安全性较高,为口腔粘膜缺损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口腔粘膜缺损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口腔粘膜 口腔粘膜缺损 常规治疗 患者满意度 联合治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活跃期人工破的作用机理、应用、适应症、禁忌症、方法及对产程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正确在活跃期进行人工破对缩短活跃期所用时间、降低羊水胎粪污染的概率、提高经阴道分娩的概率等方面收到良好效果,不过对婴儿窒息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 标签: 活跃期 人工破膜 产程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下血肿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硬下血肿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其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探析硬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该组80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后,有3例颅内积气,1例肺部感染,4例癫痫发作,1例精神障碍,2例血肿复发,无术后压疮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硬下血肿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术后护理 护理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下血肿患者术后护理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硬下血肿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其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探析硬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该组80例患者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后,有3例颅内积气,1例肺部感染,4例癫痫发作,1例精神障碍,2例血肿复发,无术后压疮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后,均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针对硬下血肿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术后护理 护理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特发性性肾病和继发性性肾病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首次经肾脏病理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确诊的MN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IMN108例,继发性性肾病26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资料、病理资料、HP感染监测等。结果IMN组Hp阳性85/108例(78.7%)、继发性性肾病组Hp阳性20/26例(76.9%),高于普通人群,两者统计学上无差异,IMN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在尿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继发性性肾病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在尿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方面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论是特发性性肾病还是继发性性肾病Hp感染均高于普通人群,Hp感染可能在MN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建议性肾病患者临床上均应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初筛有无Hp感染,高危患者尤其是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IgG定量阴性或肾组织以IgG1沉积为主的应行电子胃镜检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