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康复治疗学硕士(物理治疗方向)人才培养起步较晚,与英国等发达国家物理治疗硕士研究生教育水平相差甚大。英国物理治疗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合理,本文对英国物理治疗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介绍,借鉴英国的经验,我国康复治疗学硕士(物理治疗方向)研究生培养可以在建立专门的培养康复治疗人才的学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培养类型、提高入学考试的专业性、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尝试。

  • 标签: 物理治疗 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中国 英国 启示
  • 简介:摘要:中国重症医学已经经历了接近30年的发展时间,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医生对于复杂疾病在进行诊治时所选择的治疗方案在变的逐渐多样化,而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伦理道德以及医疗技术所发展对于疾病诊治造成的双刃剑效应,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而为了更好的对病患进行救治,重症医学科医师需要积极培养自身的哲学素养,加强临床决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临床医师 哲学素养 临床决策
  • 简介:摘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英国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与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后续中医药国际传播提供数据参考。2021年6月5日—11月1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法从英国的诺里奇、伦敦抽取200名当地普通民众,采用一般人口学变量与中医药认同量表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民众中医药认同量表得分为(71.53±0.76)分,89.2%的被调查者目前对中医药的信任度未发生变化,10.8%的被调查者更加信任中医药;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教育水平是影响民众是否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可见,目前英国民众对中医药的态度较为积极。今后可在保持中医药在英国现有治疗优势的同时,加大针对当地居民不同年龄段中医优势病种调研,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广,并注意打造中医药在英国的特色品牌,提升中医药知名度,还需借助新媒体等更多手段,加强中医药在英国民众中的宣传,争取当地主流媒体的报道,努力提高当地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水平。

  • 标签: 态度 英国民众 中医药 认知现状 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推动社会向高科技未来快速转变之际,Sephen Armstrong考虑的是那些无法使用智慧医疗的群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英国骨髓瘤联盟风险评分(MRP)针对初诊多发性老年骨髓瘤(NDMM)患者是否具有评估预后、指导临床的意义。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就诊的年龄≥65岁的NDMM患者应用MRP评分,分为低、中、高风险三组,分析其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中位年龄69(65~84)岁,中位随访时间13.3(1.2~43.4)个月,MRP评分低风险组22例、中风险组13例、高风险组28例,三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38.4、25.1和21.2个月,2年PFS率分别为83.9%、60.0%、45.6%(P=0.177),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100.0%、90.0%、74.6%(P=0.049)。高、中、低风险组患者发生2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20例(71.4%)、7例(53.8%)、8例(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P=0.046);发生3级及以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17例(60.7%)、5例(38.5%)、5例(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9,P=0.025)。中、高风险组分别有6例(46.2%)、19例(67.9%)出现化疗中断、延迟或更换方案的情况,比例高于低风险组(31.8%,χ2=6.543,P=0.038)。结论对老年NDMM患者进行MRP评分具有可行性,MRP评分可用于预测患者发生化疗不良事件等,且对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MRP评分
  • 作者: 高立伟 徐保平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22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北京 100045 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深圳 518038
  • 简介:摘要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多脏器受累,营养不良非常常见,与患儿预后及生存期密切相关。CF患者的营养不良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阶段及个体有不同的管理方案,对这些患者进行长期的营养监测与评估非常重要。2020年,英国皇家布朗普顿医院儿童囊性纤维化照护临床指南进行了第8版更新,其中对CF患儿营养管理做了推荐指导,本文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包括营养管理与评估方法、胰酶替代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营养补充方式选择及如何解决CF儿童喂养困难问题等,意在指导临床医师对CF患者进行早期的营养管理,以期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儿童 囊性纤维化 营养 营养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母亲在医院住院并分娩22~26周胎龄(GA)活产儿的生存时间差异和患病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EXPRESS(瑞典,2004年~2007年),EPICure-2(英国,2006年)及EPIPAGE-2(法国,2011年)。根据胎龄分层,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调整人群和妊娠特征,进行112天生存分析。比较新生儿期患病率、2~3岁时生存率、随访情况和结局。结果共纳入病例数:EXPRESS(769例)、EPICure-2(2 310例)和EPIPAGE-2(1 359例),胎龄22~23周的112天生存率在3个队列分别为28.2%、10.8%和0.5%;24周分别为68.5%、40.0%和23.6%;25周分别为80.5%、64.8%和56.9%;26周分别为86.6%、77.1%和74.4%。EPIPAGE-2队列的22~23周和24周胎龄儿在生后1天内的死亡率最高。生后28天内的生存率在25周胎龄儿中存在差异,在26周胎龄儿中差异最小。Cox回归与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一致。患病率差异与生存情况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即使调整混杂因素后,超早产儿的预后和生存率仍存在显著差异,早期死亡率和后期患病模式之间没有明确关联。

  • 标签:
  • 简介:摘要囊性纤维化(CF)是由于CFTR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影响呼吸、消化和生殖等多系统的疾病,肺部感染、疾病恶化与死亡密切相关。CF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谱以及抗感染治疗原则均有一定特点,现介绍英国皇家布朗普顿医院CF临床指南(2020)中有关抗生素应用的内容。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病原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内源性睾酮水平是否与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因果关系。设计对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和CARDIoGRAMplusC4D 1000基因组项目的参与者进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以预测内源性睾酮的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并将随机分配作为额外的随机化证据来推断内源性睾酮水平与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发生的因果关系。背景基于度他雄胺减少前列腺癌事件研究(REDUCE)的随机对照试验、英国生物样本库数据以及来自CARDIoGRAMplusC4D 1000基因组项目数据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参与者本研究的参与者中,来自REDUCE的有3 225名欧洲血统男性,年龄在50~75岁;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的有392 038名英国白人,年龄在40~69岁;以及来自CARDIoGRAMplusC4D 1000基因组项目的参与者有171 875名,其中77%的人有欧洲血统。主要观察指标预测内源性血清睾酮水平的基因变异指标;与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相关的心脏健康状况数据来自自我报告、医院记录和死亡记录。结果对来自REDUCE全基因组的遗传学研究显示,在常染色体区域,2个基因位点(JMJD1C的10q21位点和SHBG的17p13位点)的变异可以作为内源性血清睾酮水平的预测指标;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的参与者中,13 691人患有血栓栓塞(6 208名男性,7 483名女性),1 688人患有心力衰竭(1 186名男性,502名女性),12 882人患有心肌梗死(10 136名男性,2 746名女性)。在男性中,JMJD1C基因区域的基因变异所预测的内源性睾酮水平与血栓栓塞发生风险呈正相关[睾酮(nmol/L)对数转换值每增加1个单位的比值比为2.09,95%可信区间为1.27~3.46],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也呈正相关(比值比为7.81,95%可信区间为2.56~23.8),但与心肌梗死无关(比值比为1.17,95%可信区间为0.78~1.75)。而在来自CARDIoGRAMplusC4D 1000基因组项目的验证研究中,基因预测的睾酮水平(基于JMJD1C基因区域遗传变异)也与较高的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呈正相关(比值比为1.37,95%可信区间为1.03~1.82)。但这些关联在女性中不那么明显。在基因变异与结果的相关性中没有发现太多异质性。然而,通过SHBG基因区域中潜在的多效性变异预测的睾酮水平与患病结果无关。结论内源性睾酮水平与男性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这些疾病,在男性人群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内源性睾酮水平可以通过现有的治疗方案加以控制,并且可能是血栓栓塞和心力衰竭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