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眩晕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双侧椎动脉血流速不同程度减慢的患者中有88.4%患者有颈椎病的X线表现。结论:椎动脉血液动力的改变与颈椎病有一定的联系。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颈椎病 眩晕 脑血液动力学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动力参数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长期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分析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输出、血容量、血压和其他血液动力参数与其临床预后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特定的血液动力参数与患者的生存率、住院率以及其他临床预后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些发现有望为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动力学参数 临床预后 心脏输出 血容量
  • 简介:在活体情况下通过全定量测定的方法观察红花注射液(CTL)对休克时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口径、血流速度、血液灌流量的影响,CTL对休克家兔肠系膜微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略),红花注射液对休克家兔肠系膜微血管内血流速度的影响正常状态下家兔肠系膜内微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为(1.03±0.12)mm/s

  • 标签: 动力学研究 抗休克血液 注射液抗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17例进展型脑梗死的血液动力分析,了解其特点,为临床治疗找出对策,控制脑梗死进展。方法对217例病人进行TCD检查,分析血液动力特点,根据血流速度及血流信号的改变,发现有血流速度增快血管狭窄型、血流缓慢供血不足型及血流信号消失血管闭塞型改变。结果217例患者中123例大动脉血流速度增快、72例血流速度减慢、22例血流信号消失,大动脉狭窄率达56.68%。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大血管狭窄率较高,其机制可能是狭窄远端血流减慢,且侧支循环不良而出现脑梗死进展。

  • 标签: 进展型脑梗死 TCD
  • 简介:目的:用Hemosonic^TM100经食道超声心动仪连续观察比较其术中气腹前后血流动力的变化,为腹腔镜手术与麻醉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ASAI~Ⅱ级,年龄20~60岁的择期手术病人40例,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20例为I组,行腹腔镜卵巢切除术的病人20例为Ⅱ例,诱导后置入Hemosonic^TM100血流动力监测仪,测定气腹前体位气腹后放气等各时点的学流动力指标。结果:(1)两组病人体位前后HR、MAP、CO均未有显著性差异。(2)气腹后1min、5min、10min与气腹前相比,两组病人HR、MAP、CO、ABF、PV、Sva、TSVR均明显增加,(3)放气后5min与气腹前相比HR、MAP有所升高,CO,Sva升高明显,而TSVR则显著降低。结论:全麻病人气腹时血流动力发生明显的变化。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气腹 血液动力学 影响 食道超声心动仪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关于抗菌药物药代动力(PK)或者是药效动力(PD)相关研究当中,主要考虑药物、病原体以及宿主之间具体关系。将抗菌药物副反应、整体效果和药物浓度改变情况如实反映,对于后期延缓细菌耐药以及合理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重要价值作用。为此,本文章建立在PK/PD基础之上,对合理抗菌药物使用做出深入探究。

  • 标签: 抗菌药 PK PD 合理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辛伐他汀在稳定血液透析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特征。方法对稳定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一次性服用辛伐他汀约20mg,患者用药后采集血液,运用仿真测试检测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分析,得出群体药代动力参数,然后和文献中正常群体的辛伐他汀药代动力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利用模型筛选出来的协变量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滤器、BMI以及每周透析时间、透析龄等各种变量都没有相关性。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得到的药代动力模型可以让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辛伐他汀药物调整。

  • 标签: 辛伐他汀 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血液透析患者
  • 简介:摘要近年来,体外膜氧合(ECMO)在重度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而这些患者的血液动力非常不稳定。因此,血液动力监测及治疗是ECMO患者管理中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改善微循环及组织灌注是ECMO支持的目标,也是血液动力监测和治疗的最终目标。ECMO可以增加全身组织流量,改善大循环,但大循环的改善并不意味着微循环也得到了改善,并且微循环状态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对ECMO患者的血液动力进行实时监测、综合判断。维持合适的目标血压,保证稳定充足的血流量是满足组织灌注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积极的监测方法评估微循环,以采取更多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ECMO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体外膜氧合作用 血液动力学 微循环
  • 简介:目的:研究瑞格列奈的药代动力和药效动力。方法:19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剂量口服4mg瑞格列奈片,采用HPLC-MS-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瑞格列奈的血药浓度,用快速血糖仪测定不同时间指尖血的血糖。利用DAS2.0计算药动学参数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瑞格列奈体内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达峰浓度Cmax为(83.1±23.6)μg/L;达峰时间tmax为(0.71±0.21)h;AUC0-8为(97.1±37.8)μg·L^-1.h;t1/2为(1.6±0.7)h。给药后血药浓度水平升高,血糖随之下降,于给药后1h最低,达(3.0±0.65)mmol/L。结论:瑞格列奈起效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适合餐后血糖调节,用于通过运动和控制饮食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

  • 标签: 瑞格列奈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血糖
  • 简介:背景: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是老年人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各有优缺点。采用合适的麻醉方式保持循环稳定可以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目的:分析对比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对于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变化,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麻醉后30min各阻滞平面和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以及麻醉效果。结果与结论:对照组麻醉后5min、30min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麻醉前和试验组同时间点(P0.05)。试验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χ2=5.6917,P=0.0170〈0.05)。提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可以减少髋关节置换患者的血流动力变化,麻醉效果更佳。

  • 标签: 植入物 人工假体 硬膜外麻醉 髋关节置换 腰-硬联合麻醉 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兔血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方法,研究兔急性草乌中毒血液灌流后的毒代动力。方法:普通级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8只,体重(2.5±0.2)kg,予草乌酒1.0mL/kg灌胃(i.g.)染毒,染毒后0.25h予血液灌流2h。分别于染毒后0.5、1、1.5、2、3、4、6、12、24h取血浆。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血浆新鸟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浓度。应用DAS2.0程序计算毒代动力参数。结果:急性草乌中毒血液灌流后,新乌头碱毒代动力参数为:tmax(3.1±0.8)h、Cmax(11.5±2.1)μg/L、Ka(1.6±0.9)h、Ke(0.13±0.05)h、t1/2(5.9±1.7)h、V/F(85.4±20.9)L/kg、CL/F(10.28±1.46)L·h~·kg~;乌头碱毒代动力参数为:tmax(3.2±0.5)h、Cmax(18.7±5.5)μg/L、Ka(1.2±0.4)h、Ke(0.10±0.03)h、t1/2(7.5±2.4)h、V/F(2.7±1.0)L/kg、CL/F(0.25±0.08)L·h^-1·kg^-1;次乌头碱毒代动力参数为:tmax(3.0±0.8)h、Cmax(14.6±11.0)μg/L、Ka(1.4±1.2)h、Ke(0.09±0.03)h、t1/2(8.3±2.1)h、V/F(10.7±6.9)L/kg、CL/F(0.85±0.38)L·h^-1·kg^-1。结论:急性草乌中毒兔血液灌流治疗后的毒代动力呈一级吸收的一室模型。

  • 标签: 乌头碱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血液灌流 HPLC-MS 毒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患者在全麻诱导中对其血液动力的影响情况,分析舒芬太尼的用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全麻手术的113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6例选择芬太尼麻醉诱导,而另57例观察组患者则是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就两组患者的在麻醉前、插管期间、插管后5min以及插管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及心脏指数(CI)四项指标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AP、CO、CI以及HR指标的水平在插管后5min、10min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上四项指标在组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手术患者,在全麻中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相比于芬太尼更具有优势,能够更好的稳定血液动力指标,为手术提供一个可靠的循环系统环境。

  • 标签: 舒芬太尼 老年患者 全麻诱导 血液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在护理肝硬化患者过程当中,气温变化对门静脉血流动力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按照不同月份的温差进行统计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的变化。选择78例肝硬化患者在11月-2月和6月-9月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对门静脉血流动力精选检测。结果:11-2月份肝硬化患者出血率高于6-9月份,差异有显著意义(P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出血 气温护理 血液动力学
  • 简介:目的相位对比动力MRI无损伤性探测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动力.方法应用相位对比动力MRI探测了170例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动力,其中正常人群组79例,高血压人群组30例,颅内疾病人群组61例(本组分为交通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和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3组).所选择的参数为最大流速(Vmax),最大流量(Fmax),到头端峰值时间(TimetoVr)及脑脊液流动图.结果79例正常人群组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动力为等动力;高血压人群组为高动力;交通性脑积水为超高动力;梗阻性脑积水为不规则动力;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组为低动力.结论相位对比动力MRI对于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相位对比动力学MRI 中脑导水管 高血压 交通性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 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
  • 作者: 刘鑫 廖利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68 刘鑫为山东大学与康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68,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68 廖利民为首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 100068
  • 简介:摘要近年来,对上尿路动力的研究朝着数字化、模拟化和无创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上尿路动力的生理机制、临床应用以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起搏细胞被认为是上尿路蠕动发生的基础,但具体的启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广泛应用上尿路动力技术研究灌注速率与压力的关系,Whitaker试验可作为可疑病例诊断的辅助检查。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等多学科融合可能是未来上尿路动力研究的重点手段。

  • 标签: 上尿路动力学 起搏功能 肾盂内压 上尿路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