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360度反馈评价又称“全方位评价”,是指通过多个信息源了解被评价者的工作能力及工作业绩。这些信息源包含:来自上级监督者的自上而下的反馈,来自下级的自下而上的反馈;来自平级同事的反馈;来自单位内部的支持部门和合作部门的反馈;来自单位内部和外部的客户的反馈;以及来自本人的反馈

  • 标签: 反馈 评价法 慎用 工作业绩 工作能力 信息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习惯性便秘的疗效评价。方法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习惯性便秘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福松治疗,治疗组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81%;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习惯性便秘能取得与常规药物治疗相似的治疗效果,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生物反馈 习惯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干预学生考试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对529名医学院校二年级学生进行考试焦虑水平的普测,从得分≥12分的学生中随机抽取80名,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名。实验组应用VBFB3000生物反馈诊疗系统中的焦虑治疗程序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共治疗12次,30min·次^-1,2次·w^-1,并于治疗6w末进行考试焦虑量表的复测。结果考试焦虑发生率为49.43%。生物反馈治疗干预6w末实验组男女生焦虑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对照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但平均焦虑水平仍然〉12分。干预前后两组考试焦虑量表评分女生均高于男生,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降低个体的考试焦虑水平。

  • 标签: 生物反馈 考试焦虑 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失眠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治疗,而观察组则应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SQI各个维度与总分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各个维度比较无差异(P>0.05),总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治疗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失眠 脑电生物反馈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慢阻肺病人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2019年8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7例,将常规护理措施运用于常规组慢阻肺患者的护理中,实验组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功能(69.76±5.86)、生理功能(70.46±5.87)、社会功能(73.68±5.94)评分相比常规组的心理功能(54.83±4.62)、生理功能(60.24±4.65)、社会功能(61.67±5.32)要高,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30%)相比常规组的(81.08%)更高,P

  • 标签: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 慢阻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慢阻肺临床护理中应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时间段内16例进至本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先后入院治疗时间分为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的观察组以及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各8例;从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观察其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有6例患者感到满意,总满意度75.00%;观察组有8例患者感到满意,总满意度100.00%,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躯体、心理、物质生活、社会四项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前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在慢阻肺临床护理中应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的价值高,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

  • 标签: 慢阻肺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质量反馈理论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质量反馈理论指导下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排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排痰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其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有了很大的提升(P<0.05,)差异值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应用质量反馈理论,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缩短患者的下床时间、排痰时间、住院时间;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癌 围手术期 质量反馈理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开展实验,抽取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实验依据,按照系统抽样分组方式进行组间安排,A组、B组(n=35),同时将不同干预策略行于两组之间,前者: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随之进行数据收集,疗效比对。结果:统计学评估后可得,B组采取方案更具可实施性,患者在护理配合度、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程度方面表现均显优A组,以切实数据将实验价值体现,值得探讨。结论: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谈,在其临床护理方案的横向选择中,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为最佳决策,值得肯定与推崇。

  • 标签: 双向质量反馈 护理模式 慢阻肺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分析慢阻肺患者在护理中实行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其护理干预下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的状况。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自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期间接收的80例慢阻肺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并通过单双数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研讨组,参照组给予慢阻肺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研讨组给予慢阻肺患者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每组各有40例。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研讨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经过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慢阻肺患者在护理中使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 慢阻肺 肺功能指标 生活质量
  • 简介:本文对“生物反馈疗法”的指导思想为理论依据,结合“认知疗法”的一些具体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心理疾病治疗方法,“心理反馈疗法”。文章详细阐述了“心理反馈疗法”的理论基础、理论假设、具体操作方法、适用范围等,以期为本疗法的投入应用做好准备。

  • 标签: 心理疗法 心理学 治疗 心理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恐惧障碍患者给予帕罗西汀合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恐惧障碍患者 98例,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脑电生物反馈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 根据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 [1],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一周、二周、四周以及第八周的总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帕罗西汀合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方式对恐惧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恐惧障碍 帕罗西汀合并脑电生物反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过程性评价引入基础医学教学中,以病原生物学中的医学微生物学为例,探讨评价活动对教学的作用。方法实验组采用平时课堂表现、阶段测试、案例分析、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系统分析评价;根据学生建议,以PPT形式向学生公开反馈问题和整改措施,形成"评价-反馈-修正"环为核心的过程性评价;用SPSS 16.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对实施了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内容印象深刻、对评价体系满意,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得到多方面锻炼;96.8%的学生支持改革,88.6%的学生希望将这一体系运用于其他学科;实验组案例分析、期末成绩和总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重反馈环的过程性评价,教学手段多样,师生共同进步,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过程性评价 反馈环 医学微生物学 基础医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联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2015.02.01日至2017.01.01日在本院就诊的64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治疗方法为电刺激疗法)、观察组(治疗方法为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每组有32例患者,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大尿流量、持续收缩力、协调能力、最大收缩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的上述对比指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最大尿流量(35.56±6.64)、持续收缩力(72.58±15.30)、协调能力(5.41±1.49)、最大收缩力(86.21±14.23)都大于对照组数据(26.65±6.31)、(50.20±7.54)、(4.01±1.19)、(61.56±9.69)(p<0.05)。结论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疗法和电刺激疗法效果十分优越。

  • 标签: 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电刺激
  • 简介:摘要:新生儿科是医院科室重要组成,该科室工作性质特殊,护理技术难度大,给许多实习护生带来考验,更是给实习带教工作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本次简要阐述了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法的内涵及功能,随后结合实践及相关理论来重点剖析该方法用于新生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具体实施内容、效果及优势,综述如下。

  • 标签: 师生双向评价 新生儿科 护理带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护生、带教老师及科室的双向评价及信息反馈,全面评估临床教学效果,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于2010~2011年,每月对我院临床带教老师及科室的教学效果及护生的实习效果进行双向评价,并将反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反馈给决策者和带教者。结果通过采取“双向评价及信息反馈”机制,使临床带教管理逐渐完善,提高了护理队伍师资素质,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提高,护生的各种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结论“双向评价及信息反馈”机制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临床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互相促进,达到指导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

  • 标签: 双向评价 信息反馈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在中枢神经康复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中枢神经康复患者80例,对患者采取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中枢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康复中采用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能促使患者中枢神经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 中枢神经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