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跌打丸的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按现行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进行样品检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对跌打丸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检测显示34批样品的重量差异、水分、溶散时限、微生物限度和含量测定均符合规定。结论该品种质量状况总体评价良好,现行检验标准可行,但探索性研究显示现行质量标准还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跌打丸 评价性抽验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用于老年痴呆病人营养状况的评价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老年痴呆患者在临床上使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以及常规的微型营养评价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的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的营养不良患者占比为72%,营养正常患者占比为28%。同时在此过程中,两种方法之间的有着较高的相关性。结论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价过程中,使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能够取得相比常规的微型营养评价法更好的评价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型营养评价精法 微型营养评价法 营养状况 老年痴呆病人
  • 简介:《药物评价研究》杂志是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药学科技学术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为:报道药物评价工作实践,推动药物评价方法研究,开展药物评价标准或技术探讨,促进药物评价与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广大药物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针对药物及其制剂的评价规范以及药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药效学评价、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价、临床评价、上市药物评价评价研究的内容,设置论坛、综述、方法学研究、试验研究(论著)、审评规范、国外信息、专题7个栏目。

  • 标签: 药物评价 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药学科技 文题名 药物代谢动力学
  • 简介:摘要伴随着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提高,眼科医师及患者对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越来越重视,我们可以用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立体视觉等检查更全面的来评价术后的视觉质量。

  • 标签: 白内障术后 对比敏感度 波前像差 立体视觉
  • 简介:[目的]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助理导师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Delphi及分层分析方法确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条目及各自权重系数,然后对120名护理本科生实行助理导师制临床教学,在实习结束时采用数学建模的模糊综合分析法对护生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1.10%的护生对助理导师临床教学质量的评价为优秀,40.96%的护生评价为良好,6.32%护生评价为一般,1.61%的护生认为助理导师制教学效果较差;护生对助理导师制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得分为3.3326分,属于优秀水平。[结论]助理导师制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教学方法;模糊综合分析法能够更为准确、客观地对教学质量等复杂问题进行定量评价

  • 标签: 助理导师 临床教学 评价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索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管理;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通过研究笔者所在医院在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之间的病案,总结出影响到书写病案的书写质量的具体因素;本文的研究意义是研究出控制病案书写质量的各种控制因素,为提升病案的书写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结果是,通过研究影响病案质量控制和评价的几种因素,可以发现只有不断完善建立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组织、组织建立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评估系统、明确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管理目标,才能做好病案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

  • 标签: 病案 质量控制 评价
  • 简介: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项影响比较广泛的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严重影响,在目前的感染人数中,全世界的感染人数达到了1.7~2亿人。在我国,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达到了总人口的3.2%,约4200万,是能够引起慢性肝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此,本文通过对丙型肝炎病毒检验方法的探讨,总结其发展展望,这对研究丙型肝炎病毒的发展以及相关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年8月一2015年8月期间共收治的48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240例小儿肺炎患者组成,对照组的小儿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即可,而观察组的小儿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雾化吸入、体位引流、合理给养以及背部叩击等护理干预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小儿患者,观察组中的240例小儿患者中,显效的为184例,有效的为3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而对照组的240例小儿患者中,显效的为129例,有效的为7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更加有助于提高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临床护理干预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对试管婴儿孕妇的心理状况实施相应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与消除孕妇的不良心理,值得推广。

  • 标签: 试管婴儿技术 心理状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液氮冷冻治疗沙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5例沙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治疗组3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液氮冷冻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结膜囊内滴利福平眼药物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液氮冷冻法治疗沙星,其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液氮冷冻 沙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开展优质护理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在我院实施优质护理岗位管理,建立护理岗位管理绩效考评方案,改善护士薪酬分配。比较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护士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明显下降(83.82%vs77.94%),个人发展、工资待遇及职业成就感满意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后,改善了护士薪酬待遇,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 标签: 优质护理管理 薪酬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电子护理计划单使用效果。方法依据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原则制订护理计划单,包括病情观察、气道护理、用药护理、氧气吸入护理、发热护理、引流护理、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动静脉管护理、健康教育和专科护理11个模块的电子护理计划单,比较电子护理计划单使用前后病危患者护理质量控制资料。结果护理计划单涵盖了患者住院期间关键环节的主要护理内容,实施后护理质量控制的11项内容除“氧气吸入护理”改善不明显外,其他10项护理指标均明显改善(P〈0.0l或P〈0.05)。结论电子护理计划单能够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并且有利于临床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护理计划单 电子护理文书 质量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随着高血压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一般资料与方法,研究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要点,提出了个人观点。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健康 教育 评价 实施
  • 简介:办刊宗旨:报道药物评价工作实践,推动药物评价方法研究,开展药物评价标准或技术探讨,促进药物评价与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广大药物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内容与栏目:针对药物及其制剂的评价规范以及药学评价、安全性评价、药效学评价、药物代谢动力学评价、临床评价、上市药物评价评价研究的内容,设置论坛、综述、方法学研究、试验研究(论著)、审评规范、国外信息、专题7个栏目。

  • 标签: 药物评价 征订启事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效学 国外信息 试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类药物的临床评价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我院已经出院的,在围手术期预防性采取了抗菌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病历,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00例,回顾性分析和研究,所选取的200份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病历,观察在临床上,使用抗菌类药物中的用药时机情况、用药剂量情况、用药时间情况、用药选择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等方面。结果在200份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病历中,Ⅰ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62例,合理率为53.91%;Ⅱ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28例,合理率为40.58%;Ⅲ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6例,合理率为37.50%。结论对抗菌类药物进行临床评价分析,能够为指导临床使用抗菌类药物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保证临床使用抗菌类药物的规范化和合理性,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抗菌类药物 临床评价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大多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通过经典治疗方式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能取得较好的预后,但对于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低分化及未分化癌,经典治疗方式效果不佳,寻找新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诱导分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本文就甲状腺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腺癌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指导临床对肛瘘治疗的手术方式进行选择与评价。方法将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住院部收治的肛瘘患者共计50例纳入研究,遵循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采取肛瘘切开切除术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采取肛门括约肌瘘管结扎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肛门括约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2.00%(23/2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6.00%(24/25),两组手术成功率对比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肛门括约功能恢复有效率为68.00%(17/25),观察组为88.00%(22/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门括约肌瘘管结扎术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与肛瘘切开切除术相当,但在术后肛门括约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可作为基础手术方案,推广应用。

  • 标签: 肛瘘 手术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