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围手术期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备受临床医师尤其是麻醉医师的关注。然而,围手术期脑卒中的识别和诊断较为困难,有效的术前预防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文章就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定义、病因及危险因素、预防、术中管理、诊断和早期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麻醉医师全面认识围手术期脑卒中的概念、了解其发生原因、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措施和麻醉管理原则,并对术中和术后可疑脑卒中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 脑卒中 麻醉,全身 治疗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那定胶囊的含量。方法 使用色谱柱,DIKMA,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醋酸铵溶液(取醋酸铵3.854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34:66)为流动相;柱温为30℃;流速为每分钟1.0mL;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盐酸那定在浓度0.0500 mg/ml~0.1499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9);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平均值为101.4%(RSD = 0.4%,n = 9);常温下贮存,含量样品溶液20小时内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测定方法适用性高、准确可靠,适用于盐酸那定胶囊含量的测定。

  • 标签: 含量 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替尼靶向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其中参照组(n=25)给予常规化疗,病例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吉替尼靶向治疗,对比两组疾病总控制率、生存期。结果:病例组疾病总控制率较参照组更高,且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更长(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替尼靶向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具有推广与运用价值。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替尼靶向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其中参照组(n=25)给予常规化疗,病例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吉替尼靶向治疗,对比两组疾病总控制率、生存期。结果:病例组疾病总控制率较参照组更高,且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时间更长(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替尼靶向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具有推广与运用价值。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 作者: 闪莹 常晓彤 左亚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协和医学转化中心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 075000,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 0750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协和医学转化中心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大疱性类天疱疮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相关,临床表现多样,多数伴有瘙痒,缺乏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紧张性水疱或大疱的典型临床表现,误诊率高。组织病理缺乏特异性,需要依靠直接免疫荧光、间接免疫荧光或盐裂间接免疫荧光明确诊断。部分无疱性类天疱疮会发展为大疱性类天疱疮,预后较大疱性类天疱疮好,但由于易被延迟诊断,使得控制症状的药物用量大,药物不良反应多。

  • 标签: 类天疱疮,大疱性 荧光抗体技术 非大疱性类天疱疮 前驱性大疱性类天疱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住院患者计划重返重症监护室(ICU)的原因。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共有20例计划重返ICU患者,获取患者的基础资料,分析其转出ICU后再次转入ICU的原因。结果:12例患者因同一原因重返ICU,8例患者未因同一原因重返ICU,百分比是60.00%、40.00%。20例患者的病情转归率是80.00%,死亡率是40.00%。结论:ICU转出患者有一定几率因为同一原因计划重返ICU,需提高对疾病的警惕性,治疗期间做好监督工作,预防患者计划重返ICU,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与预后情况。

  • 标签: 非计划重返ICU 住院 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共面放疗是采用多个共面固定野或者多个共面弧照射的放疗技术。共面射野是各个照射野的射野中心轴不在同一平面内,而非共面弧是指每个弧形成的轨迹不在同一个平面内。与共面放疗相比,共面放疗技术实现立体多角度或多弧度的照射,提高了射线聚焦程度,有利于拉开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其剂量学优势已在多种肿瘤上得到证实,如颅内肿瘤、肝癌和肺癌等。共面放疗的实现方式有多种,按照建立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共面锥形放疗、共面适形放疗、共面调强放疗和共面容积调强弧形治疗。本文综述这些实现方式的发展历程和原理特点。

  • 标签: 非共面锥形放疗 非共面适形放疗 非共面调强放疗 非共面容积调强弧形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采取吉替尼的效果。方法:纳入54例NSCLC患者研究,均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治疗,依据奇偶法分组,等分为2组,对照组运用常规化疗,治疗组运用吉替尼,对比两组疗效。结果:①疾病控制率、客观有效率: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相比之对照组高(P<0.05);②不良反应:治疗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下降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采取吉替尼可改善患者近期疗效,抑制肿瘤生长,且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值得借鉴。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吉非替尼 效果
  • 简介:【摘要】:股骨头坏死是骨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多由于激素、代谢疾病、酒精等因素引起股骨头血供障碍,从而导致骨髓细胞坏死、骨塌陷,对患者的活动能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该病发生隐匿,早期检出率较低,晚期手术难度大,多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因此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结局的重要策略。文章主要针对手术保髋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进展展开探讨。

  • 标签: 非手术保髋治疗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临床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小体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及诊断提供线索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2年2月由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诊断的49例炎症小体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49例炎症小体病患儿中男29例、女20例。起病年龄为0.8(0.3,1.6)岁,诊断年龄为5.7(2.8,8.8)岁,起病至诊断时间3.6(1.9,6.3)年。结合基因检测Blau综合征34例(69%)、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及A20单倍剂量不足各4例(8%)、伴发热和脂肪萎缩的慢性非典型嗜中性粒细胞皮病综合征3例(6%)、Majeed综合征及化脓性无菌性关节炎和坏疽性脓皮病和痤疮综合征各2例(4%)。22例(45%)患儿有相关疾病家族史。临床表现为皮疹37例(76%)、关节受累38例(78%)、眼部受累33例(67%)、反复发热17例(35%)。11例(22%)患儿合并消化系统受累。外周血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和(或)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30例(61%);自身抗体阳性者3例(6%)。治疗过程中应用糖皮质激素者23例(47%)、免疫抑制剂43例(88%),生物制剂37例(76%)。随访5.8(2.9,8.9)年,死亡3例(6%)。结论炎症小体病可有反复发热、皮疹、关节及眼部受累等症状,多数患儿合并阳性家族史,炎症指标可升高,自身抗体多为阴性。炎症小体病的治疗药物多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

  • 标签: 儿童 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知识型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4例自2021年7月~2022年2月在我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知识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后组患者同时接受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非知识型老年患者 健康教育 用药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除了临床中常见的手术、放疗、化疗外,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小细胞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研究人员主要针对非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和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展开进一步的论述。多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表明,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地位不断提高。而研究人员如何更加精准地采用免疫治疗对小细胞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如何选择真正获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 要] 索拉尼(Sorafenib),是首个上市的口服多激酶抑制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本文从专利申请量趋势、专利申请产出国和申请人分布等三个角度,对索拉尼相关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化合物、晶型、用途等四个方面对索拉尼专利技术进行了介绍。

  • 标签: [] 索拉非尼 肾细胞癌 肝细胞癌 专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氯雷他定和那定治疗难治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9年11月-2021年6月接收的90例难治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氯雷他定联合那定治疗难治性荨麻疹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观察组的CRP、PC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氯雷他定和那定治疗难治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难治性荨麻疹 氯雷他定 非索非那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外孕患者进行米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36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米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阴道停止流血的时间缩短,腹部包块消失时间缩短,腹痛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发病率显著减少,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针对宫外孕患者而言,联合治疗可以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腹部疼痛时间,较为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宫外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