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为面部整形手术和注射操作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捐赠的19例(28侧)成人新鲜面部标本(男10例、女9例),对面动脉及其分支进行精细解剖,观察并使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动脉的类型、层次、与鼻唇沟关系、长度、直径、与口角距离、分支及颏下动脉情况。结果28侧标本均存在动脉,起自颈外动脉,在下颌缘下方发出颏下动脉,上行至咬肌前缘跨过下颌骨进入面部,进入面部后分支情况多变。在整个走行过程中,动脉发出颏下动脉100%(28/28)、下唇动脉100%(28/28)、上唇动脉100%((28/28)、鼻外侧动脉92.9%(26/28)、内眦动脉57.1%(16/28)。按血管走行可分为4型,Ⅰ型(含所有分支且内眦动脉直接起自动脉下段)8侧(28.6%),Ⅱ型(含所有分支且内眦动脉为终末支)8侧(28.6%),Ⅲ型(无内眦动脉)10侧(35.7%),Ⅳ型(无内眦动脉和鼻外侧动脉)2侧(7.1%)。动脉下段均位于表情肌深,在口角外侧(26.0±5.0) mm处延续为中段,该段行走层次多变,可在表情肌深浅层中穿行,经过鼻槛水平后延续为上段,均位于表情肌浅。24侧(85.7%)动脉位于鼻唇沟内侧,4侧(14.3%)骑跨于鼻唇沟。动脉上、中、下3段长度分别为(26.4±10.9) mm、(29.7±8.4) mm、(33.5±6.9) mm,上、中、下3段起点直径分别为(1.09±0.21) mm、(1.85±0.12) mm、(2.45±0.48) mm。动脉在口角外侧经过,其与口角水平线交点到口角点的距离为(26.0±5.0) mm。上唇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的距离为(8.0±1.4) mm,距下颌角的距离为(55.0±5.2) mm。下唇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的距离为(17.1±11.1) mm,距下颌角的距离为(44.2±5.2) mm。颏下动脉起点直径(1.4±0.1) mm,颏下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距离为(34.9±2.6) mm,距下颌角的距离为(29.4±5.8) mm,距离下颌骨下缘(6.4±0.8) mm;在下颌骨中线处,颏下动脉距离下颌骨下缘(9.0±1.0) mm;在正中矢状处,颏下动脉距离下颌骨下缘(8.4±1.0) mm。结论动脉的类型繁多,但其分支和走行层次有一定的规律,其通常从咬肌前缘进入面部,在口角外侧经过,从表情肌深逐渐走行至浅,沿着鼻唇沟向上走行,沿途发出分支。掌握动脉的解剖有助于安全实施整形手术和治疗操作。

  • 标签: 解剖学 动脉 面部
  • 简介:颅颌影像测量作为研究牙、颌、颅结构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口腔正畸、颌外科及整形外科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检查诊断、手术辅助设计、术前预测及疗效评价的手段,其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本文就影像测量学的发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影像测量 颅颌面 整形外科领域 颅面结构 口腔正畸 检查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显微CT测量182颗恒牙邻牙釉质厚度,以期为正畸临床邻去釉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外科门诊收集筛选182颗离体恒牙[来源于正畸减数和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齿提供者均为北京市居民,汉族,年龄(39.5±10.6)岁,90%的牙齿来源于50岁以下的患者],并根据牙位进行分类,用流体树脂于牙齿近远中邻面接触区做标记后进行小动物计算机体层显像扫描,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分析各牙位牙齿近中和远中邻牙釉质厚度、近中和远中邻面接触区至距离、近中和远中邻面接触区至釉质牙骨质界距离、牙冠近远中向宽度。结果邻牙釉质厚度从前牙区[(0.63±0.16) mm]到磨牙区[(1.46±0.25)mm]逐渐增厚。上颌左侧第二磨牙远中邻至右侧第二磨牙远中邻面的牙釉质厚度均值之和为31.60 mm,下颌左侧第二磨牙远中邻至右侧第二磨牙远中邻面的牙釉质厚度均值之和为29.68 mm。前牙区邻面接触区垂直向位置靠近牙冠切1/3,磨牙区邻面接触区更接近牙冠中1/3。近中和远中邻牙釉质厚度与牙冠近远中向宽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本组离体牙结果显示,切牙区近远中邻牙釉质厚度较小,磨牙区较大;临床应在前牙区靠近切端、在后牙区靠近龈方进行邻去釉。

  • 标签: 牙釉质 牙列,恒 显微CT 邻面去釉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期压疮、压疮不同部位的温差关系,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外测温仪每天同一时段测量354例骶尾部Ⅱ一Ⅳ期压疮中心温度、压疮边缘温度与旁开5cm正常皮肤温度,计算3个部位的温差。结果不同分期压疮中心、边缘、周边正常皮肤温度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90,P〈0.001),不同分期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29,P=0.009),分期与部位间具有交互作用(F=3.006,P=-0.019),说明不同分期的压疮及压疮不同部位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结论各期压疮疮温度均高于正常皮肤温度,认为炎症反应等因素可使局部温度升高。为避免局部温度升高增加组织代谢的氧负荷,根据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压疮治疗中不宜应用热疗设备进行热疗。

  • 标签: 压疮 疮面温度 红外测温仪
  • 简介:摘要:目的:是在本研究中使用的测量方法与已有数据之间进行比较调查,以建立参考值。本文作者根据不同于先前使用的标准收集数据,并在本研究中使用这些标准。此外,我们确定了中国成人骨骼错颌畸形的颅形态学特征。方法:利用基于上述标准选取的中国成人颅骨x线,采用斯坦纳分析法14个参数、唐斯分析法2个参数、西北分析法1个参数和特威德三角分析法3个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就骨骼形态而言,中国成人骨骼1型错牙合患者的上颌骨和下颌骨位置前倾。此外,相对于面部类型,他们有低角颅形态。最后,在咬合平面上,中国人的倾斜度比日裔美国人小,但比高加索人大。结论:正畸治疗最重要的问题是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此外,虽然众多民族在骨骼形态和义齿上存在差异模式是已知的,但为了准确分析,必须考虑到参考值中的种族差异。有几项研究报告了中国人的参考值,但使用了变量分析方法。

  • 标签: 测量方法 准确诊断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Steiner和Tweed分析方法,研究Ⅲ类错颌畸形的骨骼形态和生长发育对临床正畸病例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骨骼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头影测量图像,评估14项Steiner分析和Tweed分析3项。结果:在中国骨骼Ⅲ类错颌畸形的儿童中,下颌骨在青春期后期继续明显地向前生长和发育。结论:中国骨骼Ⅲ类错颌畸形儿童的上颌骨生长量小于中国骨骼I类错咬合儿童。

  • 标签: 头颅放射学  斯坦纳分析  中国儿童骨骼类颅面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畸拔牙与不拔牙对患者疗程、牙齿排列、及咬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由我院正畸专家按照患者治疗前的X线片、模型、颌相片等临床资料挑选出的既能采用不拔牙,又能采用拔牙进行治疗的45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拔牙治疗,对照组采用不拔牙治疗,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覆牙合覆盖、牙齿排列、侧方咬合关系、中线以及侧貌,以5分制逐项为每位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两组的疗程。结果两组之间的覆牙合覆盖、牙齿排列、侧方咬合关系以及中线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疗程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侧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牙与不拔牙治疗在覆牙合覆盖、牙齿排列、侧方咬合关系、中线等方面都具有类似的临床治疗效果,但与不拔牙患者相比,拔牙患者可以获得更加满意的侧貌

  • 标签: 正畸拔牙 牙齿排列 面形 咬合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配戴角膜塑镜后2种镜片偏心的测量方法。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完成角膜塑镜验配并持续戴镜24个月的近视儿童77例,将戴镜前和戴镜3个月后的角膜地形图对比构建切向差异图,分析戴镜前和戴镜3个月后Kappa角距离的变化情况,然后通过MATLB编程分析,在切向差异图上模拟塑圆并定位圆心即塑区中心,分别测量角膜顶点及瞳孔中心与塑区中心的距离,偏心距离1为角膜顶点与塑圆圆心距离,偏心距离2为瞳孔中心与塑圆圆心的距离,对比分析2种偏心测量方法值的差异。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戴镜前后角膜平坦子午线上的曲率值(Kf)、角膜陡峭子午线上的曲率值(Ks)、Kappa角距离、偏心距离1、偏心距离2的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种方法测量的偏心距离(上下鼻颞)的差异。对眼轴变化与偏心距离相互之间关联的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配戴角膜塑镜前和2年后的眼轴分别为(25.25±0.81)mm、(25.63±0.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4,P<0.001)。角膜表面参数戴镜前的Kf为(42.80±1.23)D,Ks为(44.09±1.40)D,戴镜3个月后的Kf为(41.00±1.73)D,Ks为(42.85±1.93)D,戴镜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Kf=8.893,PKf<0.001;tKs=5.903,PKs<0.001)。戴镜前和戴镜后的Kappa角距离分别为(0.27±0.21)mm和(0.29±0.2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心距离1和偏心距离2分别为(0.64±0.31)mm、(0.63±0.35)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方法测量的偏心方向结果均以颞下方向偏心较多。2种测量方法测得偏心距离均与眼轴变化呈负相关(偏心距离1:r=-0.332,P=0.003;偏心距离2:r=-0.310,P=0.006)。结论:配戴角膜塑镜不引起Kappa角的变化。角膜顶点到塑区中心的偏心距离和瞳孔中心到塑区中心的镜片偏心距离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偏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下段横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出血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有3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8”字缝合法治疗,观察组实施子宫下段横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术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术后24h出血量均要分别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发生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出血患者实施子宫下段横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值得运用。

  • 标签:
  • 作者: 陈克难 姜俊岐 王珺林 孙玉春 郭传瑸 许向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分析健康成人下颌髁突运动包络三维模型参数,为人工颞下颌关节窝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外科招募健康成年人34名(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包括少量校外人员,均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作为受试者,年龄(25.4±2.8)岁,其中男性9名,女性25名,采用下颌髁突功能面三维运动轨迹的推算模拟方法,获得研究对象的髁突运动包络,进而分别获取髁突在下颌开口运动、前伸运动、侧方运动时的三维形态,测量包络总面积、髁突在下颌不同运动中形成的三维形态面积及其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将受试者锥形束CT重建的头颅模型与髁突运动包络模型配准,在Geomagic Studio软件内测量髁突前后径和内外径,包络面前后径、横径(前、中、后)以及包络矢状角(包络矫正矢状轴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使用SPSS 24.0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包络总面积为(760±133)mm2,其中髁突在下颌开口运动中形成的三维形态面积占总面积的(63.3±15.2)%,前伸运动占(14.9±9.6)%,侧方运动占(21.8±13.3)%;髁突内外径为(19.8±2.3)mm;包络面前后径为(21.2±3.1)mm,包络横径(前、中、后)分别为(20.6±2.4)、(20.4±2.4)和(22.0±2.6)mm,包络横径比髁突内外径增大约2 mm。包络矢状角为6.8°±6.2°,包络横径(前、中、后)与髁突内外径均呈高度正相关(r=0.98,P<0.001;r=0.99,P<0.001;r=0.93,P<0.001),包络总面积与髁突内外径、包络面前后径呈中度正相关(r=0.64,P=0.002;r=0.62,P=0.004)。结论髁突在下颌开口运动中形成的三维形态面积在包络总面积中占比最大,包络矫正矢状轴与正中矢状面呈一定角度,包络横径比髁突内外径增大约2 mm,包络横径(前、中、后)与髁突内外径均呈高度正相关。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 颞下颌关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年人(19-4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使吾无身,吾有何患?余则曰:吾所以有大乐者,为吾有形。使吾无形,吾有何乐?是可见人之所有者唯吾,吾之所赖者唯耳!无形则无吾矣,谓非人身之首务哉。第之为义,其义甚微,如言动视听,非此乎?俊丑美恶,非此乎?勇怯愚智,非此乎?死生安否,非此乎?人事之交,以交也。功业之建,以建也。此之为义,从可知也。奈人味养之道,不以情志伤其府舍之,则以劳役伤其筋骨之

  • 标签: 中医药 药材 医疗卫生行业 医生
  • 简介:核桃补脑?有帮肋打开核桃的硬壳,会发现核桃仁的形状很像人大脑的外观。按照以的理论,核桃应该可以补脑。事实上,从现代营养学分析,核桃的确有这样的功能。

  • 标签: 核桃仁 营养学分析 人大脑 补脑
  • 简介:9200798抗口腔鳞癌单克隆抗体ASC5的制备与特异性分析/王济民…∥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2.27(2).-87采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细胞免疫βALB/C小鼠,将致敏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P3U1细胞融合,制备抗口腔鳞癌单抗ASC3,检测不同组织的反应。结果发现:①ASC5单抗与舌鳞癌Tc28113细胞为阳性反应,与宫颈癌HeLa细胞也有阳性反应。与其他细胞系则为阴性反

  • 标签: 口腔鳞癌 舌鳞癌 阳性反应 骨髓瘤 单克隆抗体 腺样囊性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