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葡萄糖注射液,一般经高温灭菌后,PH均有所下降。中间体PH控制不好,经灭菌后成品PH往往超出药典规定的范围,产品不合格。但调PH一般是在浓配环节中进行的,药液温度高,配制工艺要求时间短,PH控制范围小,这就给生产厂家快速、准确调整PH带来一定困难。现将我们协助榆林制药厂快速调整PH的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葡萄糖注射液 中间体PH值 生产工艺 质量标准 配液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尿液pH与血液pH的关系。方法选择PICU患者200名,排除肾脏疾病及代谢性疾病患者,采血作血气分析时,留取尿液测pH。结果血气pH与尿液pH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173,P=0.015(双侧),血气pH与尿液pH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血液pH与尿液pH存在直线相关性,呈正相关。

  • 标签: 尿pH 血pH 儿童
  • 简介:摘要棉漂白织物的PH会对其存储质量造成影响,如果PH不合理,会导致异味、泛黄等问题,进而降低棉漂白织物的整体效益。所以,控制棉漂白织物的PH,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掌握各项影响其PH的因素,将PH在5.5-7.0范围内,以此确保棉漂白织物的质量。本文就棉漂白织物PH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 标签: 棉漂白织物 PH值 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初步测试癌瘤内外及癌细胞外的pH为8.0—8.5,高于有关报道的癌细胞外的pH(6.99—7.05)。癌细胞外的高pH在癌瘤的侵袭、转移等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与癌细胞内的pH、癌细胞的生存独立性、永生性诸方面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提供了治疗的靶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pH 癌瘤
  • 简介:我院自2000年以来,在电子胃镜检查的同时测定胃液pH以了解胃液的酸碱度和临床的应用价值,其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系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有上消化道症状,自愿接受胃镜检查1003例,男524例,女479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为45.5岁,在作好术前准备工作后采用电子胃镜进行检查,适当送气,禁止送水,将镜端从食管缓慢进入胃底能清楚窥视黏液湖,用细塑料管经胃镜活检孔撞入胃液中,接5ml注射液吸取胃液1~2ml,

  • 标签: 电子胃镜检查 胃液PH值 临床价值 同时测定 上消化道症状 平均年龄
  • 简介:实验测定了某盐湖卤水(原料卤水)与利用盐湖卤水酸化沉淀法制备硼酸后的尾液(沉硼尾液)兑卤过程中pH,确定了最佳混合条件为搅拌30min,搅拌速度为150r/min,混合温度为常温。结果发现兑卤过程中随着原料卤水的增加,兑卤液的pH先变化较大后又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卤水兑卤过程中pH变化规律对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卤水 兑卤过程 pH值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PH对红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0例健康人尿作为标本,与健康人血标本混合,用干化学分析仪及显微镜对红细胞数量进行统计,观察不同时间、不同PH下红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PH=5和PH=5.5时,随着时间的增加,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小,在此PH状态下,红细胞的溶解比较严重;60min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min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120min后与10min比较,红细胞数量有极显著差异。结论尿PH较低时,容易发生红细胞溶解现象,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对红细胞检验结果影响增大,容易造成血红蛋白尿和血尿混淆,不利于临床诊断,应排除干扰因素,以获取更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 标签: 血尿 红细胞 尿液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ph试纸定时监测,并研究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钠药物治疗后的效果。方法:依据大数据随机抽调法则摘录我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目标,遵循同等类比法则将其归纳为甲组(n=39)和乙组(n=39),组间行差异化用药方式干预,甲组患者实施西米替丁片药物干预,乙组患者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药物治疗,最终分析甲乙组患者在差异化用药干预下治疗效果、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及胃液PH指标。结果:甲乙组患者经差异化用药干预后,甲组治疗有效率为79.5%,乙组治疗有效率水平高达94.9%(P<0.05);甲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7.7%,乙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仅为2.6%(P<0.05)。结论:对于重症医学科患者而言,通过用ph试纸定时监测留置胃管患者的胃酸ph,当患者ph小于等于4时提前预防性用抑酸的药,给予患者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及胃功能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比较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见,ph试纸定时监测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 标签: 艾司奥美拉唑钠 重症医学科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阴道pH改变与阴道宫颈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感染患者共1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患者阴道pH和阴道症状、细菌感染情况以及阴道洁净度等相关性。结果根据阴道pH测定结果,其中A组患者阴道pH>45的有58例,B组患者阴道pH≤45的有82例。结果显示,pH大于45的患者其阴道分泌物和宫颈分泌物会明显比pH≤45的患者多,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pH>45和pH≤45的两组患者在宫颈糜烂对比上没有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和B组患者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两组数据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而B组患者感染乳酸杆菌、加德纳菌、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明显要高于A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阴道洁净度分级越高,患者阴道pH越高。三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道的pH越高会影响患者阴道洁净度,提高宫颈感染的几率。

  • 标签: 阴道pH值 阴道宫颈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并发症患者口腔 pH变化及护理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临床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诊治的口腔并发症 患者 80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 PH 测试纸进行测量,观察患者口腔 PH 变化情况,并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进行干预,即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 PH 矫正液含漱口加以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现象明显下降,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研究结果显示,口腔并发症患者的口腔情况与其 PH 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患者实施 PH 矫正液结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平衡 PH ,整体提高患者口腔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口腔并发症 PH 值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24h食管pH及测定胃pH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50例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和50例未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新生儿胃pH、连续24h内的食管总pH<4的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食管pH<4的次数和最长反流持续时间。结果对照组新生儿24h食管总pH<4的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pH<4的次数以及最长反流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胃pH则显著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新生儿进行24h食管pH及胃pH测定能够及时观察新生儿的胃肠功能状态,判断新生儿患胃肠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大小,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24h食管pH值 胃pH值 新生儿 胃肠功能障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分娩的有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573例单胎、活产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的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和Pearso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胎龄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4,P=0.077)。Spearman相关分析未发现胎龄与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存在相关性(r=0.003,P=0.940),Pearson相关分析未发现出生体重与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存在相关性(r=0.025,P=0.548)。阴道分娩、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与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均存在线性相关(t分别为-5.72、-3.99和-4.52,P均<0.001)。结论不同胎龄的早产儿脐动脉血气分析pH水平相近。对于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胎盘早剥,且即将阴道分娩的早产儿,需加强监测,做好充分的复苏准备。

  • 标签: 脐动脉 血气分析 氢离子浓度 婴儿,早产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pH敏感荧光探针Snaflcalcein-AM标记体外培养48小时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570型粘附式细胞仪观察巨噬细胞在对刀豆素A进行受体介导内吞过程中细胞内pH的变化,结果显示,开始内吞后细胞内pH即降低,内吞进行到第5分钟细胞内pH降到最低,在此后的6分钟内均维持于这一较低水平。本法灵敏度高,简便快捷,适用范围广,可无损伤观察活细胞或细胞器pH的变化。

  • 标签: 粘附式细胞仪 测定 培养 巨噬细胞 PH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pH对五种大输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研究时间2019.01-2019.12,研究对象为盐酸普鲁卡因、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探讨不同pH下五种药物的稳定性情况,给出建议pH。结果 盐酸普鲁卡因pH在3.5时,稳定性最佳;葡萄糖注射液半成品pH水平越高,成品pH与葡萄糖含量降幅越大,5-HMF浓度越高;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后pH普遍呈上升趋势,而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灭菌后pH普遍呈下降趋势。结论 pH可对大输液稳定性造成影响,制备大输液制剂尽可能选择科学的pH,以追求合理用药。

  • 标签: pH值 大输液 稳定性 影响 药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pH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站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血液及尿液检查结果。比较伴有与不伴有代谢综合征者之间血液、尿液指标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分析研究代谢综合征与尿液成分的关系。结果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OMA-IR与尿液pH呈负相关,校正相关混杂

  • 标签: 尿液PH值 代谢综合征 相关性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24h食管pH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方法:40例初诊为烧心、反流的患者,分别予以24h食管pH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结果:食管pH监测灵敏度0.9722,特异度1,Youden指数0.9722;GerdQ灵敏度0.7778,特异度0.25,Youden指数0.0278;胃镜检查灵敏度0.833,特异度0.75,Youden指数0.583。24h食管pH监测较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有显著差异(P〈0.05);24h食管pH监测较有胃镜检查显著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PH值监测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溶媒对注射用硫普罗宁pH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不同溶媒,根据说明书要求配制后,分别测定pH。 结果 按说明书规定的溶媒配制,其pH在人体能够耐受性范围内;未按说明书规定的溶媒配制,其pH不在人体能够耐受性范围内。 结论 临床上配制时,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的溶媒进行配制,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硫普罗宁 pH值 耐受性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在药品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趋势下,药品分析行业对简单化、精准化的检验技术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注,检验行业的建设速度日益加快,众多现代化精密仪器设备获得广泛运用与高度认可。

  • 标签: 电位滴定设定pH值法 标定 酸碱滴定液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