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度氯化锡(TMT)中毒患者4年间健康变化。方法于2016年8月,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重度TMT中毒患者分别编序号为1、2、3、4、5、6号,对患者在中毒后0.5、2、4年进行随访及对比分析,随访内容包括:症状程度、《简易精神智能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等。结果6例患者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恶心及呕吐等症状逐渐减轻。1、2、3号患者的言语障碍、记忆力下降症状逐渐加重,MMSE及mRS评分逐渐降低;4、5、6号患者言语障碍好转,但记忆力下降、MMSE及mRS评分仍平定位轻度认识功能障碍。1、2、3号患者脑萎缩加重,表现为海马、颞叶、岛叶、小脑萎缩明显及脑室扩大;4、5、6号患者脑萎缩变化不明显。结论重度TMT中毒后期神经毒性症状仍然严重,且神经毒性时间长。

  • 标签: 三甲基氯化锡 中毒 随访研究 评价 评估量表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不同的提取、分析方法,改进了化妆品中6-甲基香豆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以: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磷酸调pH=3.5)为流动相,C18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 结果:线性范围为:0.1μg·ml-1~10.0 μg·ml-1,6-甲基香豆素最低检出限为0.03μg·g-1,回收率为98.3%~100.7。结论:该方法较《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化妆品中6-甲基香豆素的测定法第一法分离效果更好,柱效更佳,检出限更低。为化妆品中6-甲基香豆素的定量检测方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标签: 化妆品 6-甲基香豆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化锡(trimethyltin chloride,TMT)对接触者血钾、尿锡及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探讨有机锡引起低钾血症的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5—8月某塑料制品厂急性TMT中毒事故中29名TMT接触工人的临床资料,对中毒患者临床特点、TMT接触人员的血钾、尿锡、血浆醛固酮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急性TMT中毒10例,中毒患者病程中均出现重度低钾血症(血钾<2.5 mmol/L),但中枢神经受损表现不明显,住院治疗后血钾于5~25 d后恢复;尿锡浓度与脱离接触TMT的时间(天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17,P<0.01);1例患者病程中血浆醛固酮异常增高;29例TMT接触人员,血钾偏低18例(62.1%),血钾与尿锡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15,P<0.01)。结论急性TMT中毒血钾降低与中枢神经受损程度不平行,血钾是有机锡接触人员良好的生物监测指标,接触有机锡后出现低钾血症,推测可能与醛固酮分泌增多有关。

  • 标签: 有机锡 三甲基氯化锡 低钾血症 醛固酮
  • 简介: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和放射疗法,2005年批准使用替莫唑胺,化学疗法的效果才得以确定。本文比较中国香港原发性GBM患者接受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的生存时间,探讨GBM肿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甲基化状态在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期间35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并接受过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的中国香港GBM患者的资料,从石蜡包埋的GBM肿瘤组织中分离出基因组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MSP)检测基因MGMT甲基化状态。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和MGMT甲基化或非甲基化状态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0.4岁。35例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7个月(3.1-6.2个月)和11.7个月(6.5-16.6个月),其中18例仅接受单纯放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2个月(3.4-5.0个月)和5.8个月(2.0-9.6个月),17例接受同期放化治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6.0个月(2.0-10个月)和13.2个月(8.1-18.3个月),P值〉0.05。15例(43%)肿瘤组织中存在MGMT甲基化,MGMT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患者的中位OS分别是16.9个月(12.7-21.1个月)和10个月(5.8-14.1个月),P值〉0.05。结论: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单纯放疗比较,接受了同期放化治疗的GBM患者显示出了更长的总体生存趋势,MGMT甲基化可能是GBM的明显预后较好的因素。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分子标志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 替莫唑胺
  • 简介:蜂蜜样品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后,直接用N,O-双(硅烷基)氟乙酰胺衍生,所生成的硅烷衍生物用色说质谱联用法测定。本法与酚分析法进行了比较,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mg/kg-2000mg/kg,检出限为10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4%-1.4%,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8%-102.4%。采用本方法检测了316份蜂蜜的丙醇含量,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 标签: 色谱质谱联用法 测定 三甲基硅烷化衍生物 丙三醇 蜂蜜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该院6年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便后期制定预防和控制输血不良反应措施。方法 统计该院2017.1-2022.5输注异体血制品的38105例病历资料,分析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结果38105例患者共输血74578次,发生不良反应262例(0.35%)。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72.14%)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22.52%)。输单采血小板组(0.5%)和输血浆组(0.49%)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0.22%)(P<0.01)。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例数排名前的临床科室依次为血液科(53例,20.21%)、妇产科(46例,17.56%)、重症医学科(23例,8.78%),以妇产科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0.89%)。结论 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为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单采血小板组最高,其次为血浆组。临床科室中妇产科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科学合理用血,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临床输血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壳聚糖衍生物——N-壳聚糖促吸收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N-壳聚糖促吸收作用的机制、影响因素及应用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N-壳聚糖可增加细胞旁路途径的跨膜转运,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结论:N-壳聚糖有望作为一种有效促吸收剂应用于药物制剂。

  • 标签: N-三甲基壳聚糖 吸收 佐剂 药物 药物载体 综述
  • 简介:姜来源于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新鲜或干燥根茎。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姜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6-姜烯酚 抗肿瘤 作用机制
  • 简介:为寻找抗HIV化合物,们以D-核糖为原料,经甲基化、硅烷基化、还原裂解反应制得重要中间体1-脱氧核糖(5),再通过形成环状亚砜化合物,与NaN3发生反应后,经过还原、缩合、环合、氨化、脱保护基反应制得异脱氧腺嘌呤核苷(1),各步反应收率均超过70%。其抗HIV活性测定尚在进行中。

  • 标签: 核苷 异脱氧腺嘌呤核苷 抗病毒化合物 合成
  • 简介:国名将曹操那首有名的《龟虽寿》中,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被后人广为传诵,比喻那些有志之士虽然已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人老心不老。用这句话来形容近几年从医院院长职位上退下来的院长们显得尤为恰当。

  • 标签: 院长 三甲医院 医院管理 经营决策
  • 简介:背景与目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阳性胶质瘤易对甲基化类药物耐药。本研究应用奥沙利铂(oxaliplatin)甘露醇与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观察其对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我科收治48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WHOⅢ级24例,WHOⅣ级24例)。基于肿瘤组织MGMT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选择化疗方案。MGMT阳性(+或++)者接受VM-26与oxaliplatin甘露醇联合方案化疗。方案为VM-26,80-100mg/(m2.d),d1~3,4周重复一次;oxaliplatin甘露醇,130mg/(m2.d),d1,4周重复一次。按RECIST(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urs,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评价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资料完整,均可行近期疗效评价。上述病例共行160周期化疗。化疗周期数为2至8(中位周期数为3.3)。依据意向性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principle,ITT),无明确可评价病灶9例(18.8%),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3例(6.3%),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11例(23.0%),稳定(stabledisease,SD)12例(25%),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13例(27.1%)。客观有效率(CR+PR)为47.9%(95%CI,37%~8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2.9%(95%CI,50%~90%)。最常见的严重毒性反应是Ⅲ度或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10.6%(17/160)。最常见的轻至中度毒性反应依次为脱发(68.8%)、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8.8%)、疲乏(48%)、便秘(41.2%)以及恶心、抑郁与呕吐(均为32%)。结论:基于肿瘤组织MGMT检测结果,VM-26与oxaliplatin甘露醇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是安全的,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总反应率、疾病控制率。

  • 标签: 胶质瘤 高级别 化疗 替尼泊苷 奥沙利铂甘露醇
  • 作者: 吴汉生 黄树杰 庄伟涛 丁宇 高枕 乔贵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 515041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胸外科,广州 510000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广州 510515,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胸外科,广州 510000 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系 515031,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胸外科,广州 510000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修饰的生物学作用已被逐渐深入研究,在肿瘤中显示出越来越高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对表观遗传学在RNA修饰方面的深入研究,诸多研究表明m6A甲基化修饰在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6A相关修饰蛋白具有成为肺癌临床诊治靶标的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m6A RNA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西格玛管理模式应用于供应室器械交接管理工作中的先进性和优势,旨在为提高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健全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的研究提供新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供应室器械以普通管理模式进行器械交接25380次设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4年12月供应室以6-西格玛管理模式进行器械交接35536次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器械交接的发放准确率、器械损耗率、器械混淆率、器械丢失率、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临床科室对供应器械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器械交接环节工作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在器械发放准确率、损耗率、混淆率、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器械丢失率、临床科室对供应器械满意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器械交接中采用6-西格玛管理模式,强化了质量控制基础,做到了标准的可衡量性和可控制性,工作流程严谨细密,器械交接环节管理规范有序,清洗、灭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得到加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6Sigma管理模式 器械交接 应用
  • 简介:摘要m6A甲基化可以调节机体RNA的代谢,参与乳腺癌的发病过程。m6A甲基转移酶、m6A去甲基化酶、m6A结合蛋白共同调节m6A甲基化修饰的动态可逆过程。近年来研究显示甲基转移酶样蛋白(METTL)3、MELLT14、KIAA1429、去甲基化酶脂肪和肥胖相关蛋白、YTH结构域家族蛋白1~3等相关因子在乳腺癌中异常表达,可能通过调节m6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过程影响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靶点。

  • 标签: 甲基化 乳腺肿瘤 调控蛋白
  • 简介:社交媒体,让互联网进入一个更快更新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开设自媒体,或做科普或谈医患故事,更多的普通人了解了有温度的医学,认识了鲜活的医生,让大众和医学的距离更近一步.同时,这些带着强烈个人特色的、拟人化、形象化的微博和微信号,也打造了医生的个人品牌,树立了优秀的医生形象.

  • 标签: 科普 传真 医生形象 医务人员 互联网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是发生在腺苷N6位置的甲基化,是真核mRNA上最普遍的内部修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6A可调节基因表达,从而调节细胞的自我更新、分化、侵袭和凋亡等过程。m6A被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安装,被m6A去甲基化酶除去,被甲基结合蛋白识别,继而调节RNA代谢,包括翻译、剪接、输出、降解等。m6A水平的改变通过调控CDCP1、MYC、MZF1等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m6A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阐明肾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 标签: 肾肿瘤 N6-甲基腺嘌呤 基因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姜有效成分6-姜酚抗运动病作用的内耳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按照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旋转组、6-姜酚(50 mg/kg)组、6-姜酚+钌红(5 mg/kg)组、单独钌红(5 mg/kg)组,每组6只。按照实验设计旋转刺激SD大鼠,诱导其产生对0.15%糖精溶液的条件性厌饮行为,模拟运动病。利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ELISA等生物技术检测大鼠内耳水通道蛋白2(AQP2)、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的V2受体(V2R)和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TRPV4)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观察TRPV4拮抗剂钌红对6-姜酚抗运动病效果的影响。结果6-姜酚抑制旋转刺激后,大鼠内耳AQ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RPV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降低V2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单独使用钌红(5 mg/kg)诱导,大鼠对糖精溶液的饮用量明显减少(P<0.01);在给予6-姜酚的同时使用钌红(5 mg/kg),则消除了6-姜酚预处理对旋转刺激后大鼠糖精溶液饮用量减少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6-姜酚的抗运动病机制可能与其影响内耳V2R、TRPV4的转录和表达,进而影响AQP2的表达有关。

  • 标签: 运动病 6-姜酚 内耳 水通道蛋白2 V2受体 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4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和长非编码RNA最主要的修饰,该修饰过程由m6A甲基转移酶及去甲基化酶动态调控,主要通过m6A识别蛋白发挥作用。m6A修饰可影响转录、剪接、定位、核转运、翻译及降解等RNA代谢的各个方面,其失调可导致RNA功能紊乱,基因表达异常。m6A修饰调节因子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失衡,与肿瘤的形成、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相关。

  • 标签: 肿瘤 RNA,信使 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