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常胎儿双肾体积随孕周(GA)、双顶径(BPD)、腹围(AC)、股骨长(FL)的变化规律并建立Z-评分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4-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孕20~38周单胎妊娠孕妇580例,用二维超声对胎儿常规生长参数及肾脏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进行测量,并利用椭圆体体积公式V=6/π×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计算肾体积,以GA、BPD、AC、FL为自变量,建立双肾体积值及标准差的拟合方程,并根据公式Z值=(实际测得肾体积值-预测肾体积值)/预测标准差,建立Z-评分模型。结果最终纳入543例胎儿,左、右肾体积随GA、BPD、AC、FL增长而增大,呈正相关,二次多项式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775、0.771、0.811、0.738(P<0.001)和0.747、0.735、0.754、0.745(P<0.001),并建立了预测肾脏体积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标准差随GA、BPD、AC、FL增长而增大,呈正相关,直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146、0.225、0.071、0.155(P<0.001)和0.091、0.157、0.091、0.123(P<0.001),经绝对残差加权回归建立了直线回归方程。计算所得Z-评分经Shapiro-Wilk检验满足正态性分布(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以GA、BPD、AC、FL预测双肾体积的Z-评分模型,为产前超声检查评估肾脏生长发育及发现肾脏发育异常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 双肾体积 Z-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胎儿主动脉弓Z-评分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主动脉缩窄(CoA)的诊断提供更加精确的评估指标。方法测量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610例正常胎儿(对照组)和59例CoA胎儿(CoA组)的主动脉弓各段内径,以股骨长(FL)和孕周(GA)为自变量,主动脉弓各段内径为因变量,建立正常主动脉弓Z-评分的回归方程并计算其参考值范围,Z-评分=[ln(实测值)-ln (预测值)]/均方根误差,利用上述回归方程计算CoA组的Z-评分值,并且与对照组的Z-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主动脉弓各段内径与FL、GA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P<0.001),其中FL与主动脉弓内径的相关性最好。以FL或GA为自变量计算出的Z-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Z-评分值介于-2至+2之间,CoA组的Z-评分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主动脉弓Z-评分值<-2是评估胎儿CoA的可靠指标,对CoA的诊断及随访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主动脉缩窄 Z-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O-Z-O皮瓣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采用O-Z-O皮瓣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缺损的60例患者。其中,色素痣50例,脂溢性角化病4例,寻常疣3例,基底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男14例,女46例,年龄18 ~ 75岁。根据皮损情况,原位切除皮损,设计最佳切口,离断"皮瓣桥"(即相邻缺损之间的正常组织),根据皮肤张力线以及皱纹线,将两皮瓣桥残端相互交错,间断缝合固定,进行创面修复。结果60例患者应用O-Z-O皮瓣均能完全覆盖皮肤缺损,术后皮损均Ⅰ期愈合,无瘢痕增生。结论O-Z-O皮瓣设计灵活,切口小,可以同时切除相邻皮损并进行减张缝合,临床疗效满意,是修复面部相邻皮肤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 标签: 游离组织瓣 面部 修复外科手术 缝合技术 O-Z-O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正常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MCA-PSV)的Z-评分范围。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865例孕10~40周正常胎儿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在标准切面测量MCA-PSV作为因变量,以胎体大小参数孕周(GA)、双顶径(BPD)、股骨(FL)作为自变量,计算MCA-PSV均数和标准差的最佳拟合方程。另选取62例可能引起胎儿MCA-PSV增高的病例(包括宫内生长受限、重度子痫前期、宫内感染、重型α-地中海贫血和轻、中型α-地中海贫血)作为病例组,再应用已建立的Z-评分标准对这组胎儿进行评估。结果①胎儿MCA-PSV与胎体大小参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35~0.939,P<0.001)。②MCA-PSV均数相对胎体大小参数的最佳拟合方程为二次或三次方程,而标准差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线性。③病例组中宫内生长受限、重度子痫前期、宫内感染和重型α-地中海贫血相应的Z-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尤其以重型α-地贫胎儿最为显著(17/20,85%)。结论MCA-PSV Z-评分方法直观、简便,可以作为一项评估胎儿疾病尤其是预测重型α-地中海贫血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Z-评分 重型α-地中海贫血
  • 简介:摘要探讨改良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伴切开重睑成形术后的上睑部美学变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女性美容就医者90例,年龄18~35岁,平均25岁。测量术前双睑裂高度、长度、内眦暴露成角度、角膜暴露率、重睑宽度及弧度改变,对眉眼间距及内眦间距进行分析。术后双睑裂高度及长度、角膜暴露程度数值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术式形成的新内眦角较前自然、重睑宽度适中、弧度流畅。

  • 标签: 内眦赘皮 改良Z形内眦赘皮矫正术 切开重睑 手术技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Y-V"与"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的疗效。方法抽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进行矫正手术的内眦赘皮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入院编号为奇数者纳入对照组(51例),将编号为偶数者纳入研究组(51例)。对照组给予"Z"成形术矫正手术,研究组行改良"Y-V"成形术矫正手术,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04%比86.00%,P<0.05);术后1周、6个月与术前比较,两组眼裂角倾斜度、眼裂角度、内眦间距低于术前,眼裂长度长于术前(P<0.05),术后1周、6个月,研究组眼裂角倾斜度、眼裂角度、内眦间距低于对照组,眼裂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瘢痕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6个月瘢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13.73%(P<0.05)。结论改良"Y-V"成形术在内眦赘皮患者中矫正效果、切口处瘢痕生长情况显著优于"Z"成形术,恢复情况较佳,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改良"Y-V"成形术 内眦赘皮 "Z"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孕期和中孕早期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各径线与胎儿生物学生长参数的关系,拟建立不同孕周左、右心室各径线的参考值及Z-评分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2-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46例早孕期(11 ~13+6周)和中孕早期(14 ~17+6周)正常胎儿,获得胎儿头臀径(CRL)、双顶径(BPD)、股骨径(FL)、孕周(GA)等生物学生长参数。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标准四腔心切面测量舒张末期左、右心室横径(LVW、RVW)、长径(LVL、RVL),计算左、右心室横径与长径之积的舒张期面积(LVA、RVA),左、右心室长径与横径之比的球形指数(LVSI、RVSI),左、右心室横径之比(LVW/RVW)、长径之比(LVL/RVL)、面积之比(LVA/RVA)。以GA、BPD及FL作为自变量,以上述预测的心室内径及其派生值参数为因变量,建立最佳模型,分析各标准差(SD)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应用公式,计算左、右心室各径线相应的Z-评分。结果①LVW、RVW、LVL、RVL随GA、BPD和FL的增加而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以GA与LVW、RVW的相关性最好(r=0.928、0.930,均P<0.000 1)。②以GA为例,LVA、RVA与GA呈正相关(r=0.868、0.872,均P<0.000 1);球形指数LVSI、RVSI与GA呈负相关(r=-0.844、-0.861,均P<0.000 1),且LVSI>RVSI;LVW/RVW<1且几乎接近于1,其比值与GA呈负相关(r=-0.147,P<0.000 1);LVL/RVL>1,比值与GA呈正相关(r=0.313,P<0.000 1);LVA/RVA>1,与GA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③LVW、RVW等的标准差(SD)随自变量GA、BPD和FL增大而增大,以GA与LVW为例,LVW的直线回归方程:Y=-5.338+0.549GA(r=0.928,P<0.000 1),LVW-SD直线回归方程:Y=-0.322+0.037GA(r=0.131,P<0.000 1)。LVW、RVW、LVL、RVL、LVA、RVA的Z-评分值随GA、BPD、FL的增长相对恒定。结论使用统计方法建立早孕期及中孕早期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内径的参考值及其Z-评分简单易行,在更早、更精准的定量化评估和分析此阶段胎儿心脏的发育情况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四腔心切面 心室内径 Z-评分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应用“ 1+1+1” 组合签约模式对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5 月 -2019.5 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信息系统中与家庭医生签约 “ 1+1+1” 组合模式的 1500 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本社区的 1500 位居民在签约前后的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 对比本社区的 1500 位居民在签约前后的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水平,在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 “ 1+1+1” 组合模式后居民使用抗生素处方的人数明显少于签约前,而签约后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明显有所好转,优于签约前,签约后居民在门诊需要进行补液的人数也少于签约前,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家庭医生进行 “ 1+1+1” 组合签约模式后,能够明显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的用药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的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值得推广和提倡。

  • 标签: 家庭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居民 “ 1+1+1” 组合签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孕期胎儿心脏周长(HC)Z-评分、面积(HA)Z-评分在预测重型α-地中海贫血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9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33例孕15~23周具有重型α-地中海贫血风险的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胎儿心脏HC、HA及心胸比(CTR),并将前两者换算成Z-评分。绘制三者ROC曲线进行分析,对比心脏HC Z-评分、HA Z-评分、CTR预测胎儿重型α-地中海贫血的效能,最后通过最佳截断值获取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①患病组为确诊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65例,对照组为轻型及正常胎儿168例。②与对照组比较,患病组胎儿心脏HC Z-评分、HA Z-评分及CTR明显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③HA Z-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且预测效能最高(与HC Z-评分、CTR比较的Z值分别为2.144、2.517,P<0.05)。④以HC Z-评分>1.67、HA Z-评分>2.06、CTR>0.53为最佳截断值,对预测15~23周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的敏感性分别为92.31%、100%、89.23%,特异性分别为94.05%、95.83%、93.4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43%、89.00%、84.0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1%、100%、95.57%。结论胎儿心脏HC Z-评分及HA Z-评分是安全、有效预测重型α-地中海贫血的超声新指标,尤其HA Z-评分预测效能明显高于传统CTR,可在产前提高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的检出率,减少侵入性检查。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 重型α-地中海贫血 心脏周长Z-评分 心脏面积Z-评分 心胸比
  • 简介:   [摘要 ]目的:比较 Z成形术与改良 Z成形术矫治内眦赘皮的疗效。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内眦赘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60)和对照组( n=60)。对照组采用 Z成形术,观察组采用改良 Z成形术。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内眦角 <45°者分为 A1、 B1组,内眦角 >55°者分为 A2、 B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内眦间距( ICD)缩短率、睑裂长度与内眦间距比值( HLFL/ICD)达标率和瘢痕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 ICD缩短率、 HLFL/ICD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周、 1个月两组瘢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3个月观察组瘢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A1组和 B2组术后内眦角更符合标准值。结论:改良 Z成形术矫治内眦赘皮可有效减少瘢痕,提高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 ]内眦赘皮 Z成形术 改良 Z成形术 内眦角 重睑成形术 瘢痕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出现是肿瘤免疫治疗的重大突破,但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也带来了许多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1型糖尿病(T1DM)是极为罕见的irAE之一,通过报道一例晚期肝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二线抗PD-1治疗后出现以血糖升高及高渗昏迷为初发症状的T1DM病例,并搜集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抗PD-1治疗诱发的T1DM的临床特征,以期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1型糖尿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程序性死亡受体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连续Z形皮瓣联合瘢痕减容矫正儿童手部增生性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共收治27例手部烧、烫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共累及36个关节部位,男12例,女15例,年龄10个月至12.5岁,平均2.8岁。首先根据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挛缩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以此制定治疗方案。对轻、中度畸形,设计连续Z形皮瓣松解挛缩畸形,瘢痕减容后转移皮瓣关闭创面;对重度畸形,在连续Z形皮瓣彻底松解、瘢痕减容后转移皮瓣覆盖创面,残余创面行游离植皮。术后对患儿手部功能和外观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7例患儿手部36个关节部位中,轻度畸形12个,中度15个,重度9个,轻、中度畸形均未予游离植皮,重度畸形选择性地减少了植皮量,所有挛缩关节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术后随访0.8~2.0年,均未再出现挛缩畸形,轻、中度患儿手部关节功能正常,皮瓣颜色、质地接近周围正常皮肤;重度患儿仅植皮部位有少量色素沉着。1例12.5岁的患儿因存活皮片弹性差、紧张感明显,在2年后再次行手术松解治疗,术后手指紧张感消失,效果满意。结论连续Z形皮瓣联合瘢痕减容可最大程度地保留瘢痕表面的皮肤,减少植量皮,为儿童手部增生性瘢痕挛缩畸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术后远期效果稳定。

  • 标签: 瘢痕,肥大性 挛缩 儿童 Z成形术 瘢痕减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H1N1流感病毒疫苗株在MDCK和MDCK-G1细胞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产毒量、病毒滴度和细胞代谢情况。方法通过棋盘法摸索两种细胞的最佳种毒条件,然后比较2株细胞在最佳条件种毒后的血凝滴度、半数组织感染剂量(TCID50)、葡萄糖和乳酸的代谢情况。结果MDCK-G1细胞以感染复数(MOI)=0.001、1 μg/ml TPCK胰酶接种H1N1流感病毒后,72 h时血凝滴度达到峰值(1∶512),病毒滴度为107.4TCID50/ml;MDCK细胞以MOI=0.000 11 μg/ml TPCK胰酶接种H1N1流感病毒后,72 h时血凝滴度达到峰值(1∶256),病毒滴度为106.6TCID50/ml。结论MDCK-G1比MDCK细胞更适合流感病毒的增殖。本研究为细胞基质流感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 标签: MDCK细胞 MDCK-G1细胞 H1N1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甲型流感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的临床特点、诊治和护理体会。方法总结2019年2月收住的1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例患者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并转入呼吸内科继续治疗。结论HFNC可以有效改善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缺氧状况,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 甲型H1N1流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就诊居民"1+1+1"签约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为提高签约率及完善"1+1+1"签约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中心城区、郊区分层抽样为原则的多中心横断面问卷调查法,于2017年9—11月抽取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定点带教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郊区各3家,对其中574例60岁以上的老年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是在课题定性访谈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对"1+1+1"签约知晓及签约情况等。结果574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564份,有效率98.25%。其中,城区292例,167例(57.2%)已签约;郊区272例,133例(48.9%)已签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中心就诊次数、中心满意程度、健康知识关注状况、长期服药、首诊意愿、转诊意愿、签约知晓与否对城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05、8.51、13.89、10.76、6.26、12.98、24.73、76.77,均P<0.05);年龄、自评健康状况、此次至中心目的、体检情况、患慢性病种类、长期服药、首诊意愿、转诊意愿、签约知晓与否对郊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6、14.26、13.83、18.30、18.65、11.96、5.99、5.46、83.44,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1+1+1"签约知晓情况对城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签约知晓情况、此次至中心目的、体检频率对郊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区居民因关注自身健康和对签约知晓率较高,"1+1+1"签约率高于郊区,建议政府重视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1"签约制度的建设。

  • 标签: 分级诊疗 家庭医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IgA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多重免疫打击有关。即半乳糖缺陷型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形成(第一重打击);抗Gd-IgA1的自身抗体合成(第二重打击); Gd-IgA1与自身抗体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第三重打击);这些含有Gd-IgA1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中沉积,引发肾脏损害(第四重打击)。Gd-IgA1是IgAN发生发展始发及驱动的关键因素,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core 1,β1,3-galactosyltransferase,C1GALT1)是IgA1 O-糖基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其表达减少和(或)活性下降与Gd-IgA1的产生密切相关。该综述阐述了C1GALT1在IgAN发病、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

  • 标签: 儿童 IgA肾病 多重打击学说 半乳糖缺陷型IgA1 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 O-糖基化
  • 简介:AbstractThe COVID-19 pandemic is still raging across the world. Everyday thousands of infected people lost their lives. What is worse, there is no specific medicine and we do not know when the end of the pandemic will come. The nearest global pandemic is the 1918 influenza, which caused about 50 million deaths and partly terminate the World War I. We believe that no matter the virus H1N1 for the 1918 influenza or 2019-nCoV for COVID-19, they are essentially the same and the final cause of death is sepsis. The definition and diagnostic/management criteria of sepsis have been modified several times but the mortality rate has not been improved until date. Over decades, researchers focus either on the immunosuppression or on the excessive inflammatory response following trauma or body exposure to harmful stimuli. But the immune response is very complex with various regulating factors involved in, such as neurotransmitter, endocrine hormone, etc. Sepsis is not a kind of disease, instead a misbalance of the body following infection, trauma or other harmful stimul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re-think sepsis comprehensively with the concept of systemic biology, i.e. inflammationomics.

  • 标签: COVID-19 Sepsis Immunosuppression Excessive inflammatory response
  • 简介:摘要目的初探BCAR1、PDE1C、OPRD1以及NRXN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改变与原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同期随机选取原发性痛风患者5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体检者50名,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经甲基化转化后对3组受试者BCAR1、PDE1C、NRXN1以及OPRD1 4个基因启动子区的目标序列进行焦磷酸测序,得到其甲基化率。采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对3组病例的4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提示PDE1C(pos4、pos5、pos6)的甲基化水平对诊断痛风有较高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0.772、0.775,P均<0.05;OPRD1 pos4的甲基化水平对诊断高尿酸血症有较高的准确性(AUC=0.733,P<0.05)。结论DNA甲基化可能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和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DNA甲基化 痛风 高尿酸血症 焦磷酸测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