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注射俗称“打针”、“扎针”、“输液”,是将药液等不经过消化道而直接进入体内,由于不通过肝脏,也不受消化液的影响。减少了药物的变化,增强药效。注射是兽医临床操作的基本功之一。良好的注射操作可以及时的向机体输送药物,及时的产生疗效,减少医源性的交叉感染,然而注射中存在许多不科学、不规范的操作,如注射方法错误,注射器、注射针的使用不合理、不消毒等等,常导致治疗失败。本文探讨兽医注射操作中的关键技术,以引起广大兽医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 标签: 注射方法 操作技术 兽医临床 兽医工作者 交叉感染 消化道
  • 简介:草鱼容易生病。目前,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的是草鱼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三病”。每年都造成草鱼大批死亡,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养鱼积极性。1986-1987年,我们试用草鱼土法疫苗来预防草鱼病,收效较显著,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草鱼 土法 免疫注射 防草 烂鳃 鱼病
  • 简介:当前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养殖业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但由于规模养殖的增加.动物疫病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因此在动物疫病的治疗过程中.常将数种药物配合使用,就出现许多用药不当、甚至是严重的配伍禁忌,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指导畜牧业生产中合理用药.现就兽医临床常见注射药物的应用作简要探讨。

  • 标签: 注射药物 兽医临床 应用 农村经济增长 农业结构调整 动物疫病
  • 简介:对树干注射施药技术的原理、注药机械、特点、应用、关键技术等作了详细的论述.树干注射施药技术是依靠树体自身的蒸腾拉力或外力向树体内输入营养物质、生长调节剂、农药或其他物质,以达到防治病虫害、强化营养、矫治缺素症、调节植物生长等目的的一种方法.随着对树干注射施药技术原理和应用研究的深入、设备的改进、关键技术的解决,该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受到了广大果园和林木管理者的重视.

  • 标签: 树干注射 注射机械 施药机理
  • 简介:注射给药作为防治家禽疾病的给药途径之一,在临床上很受养殖户及兽医人员的欢迎使用,但操作不当则易出现各种不同的损伤,为此,如何预防由此带来的损伤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现就生产实践中家禽注射给药常见的损伤及预防浅析如下,供同仁参考。

  • 标签: 注射给药 家禽疾病 损伤 预防 给药途径 兽医人员
  • 简介:猪气喘病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本病对猪只的主要危害是生长发育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易继发其他疾病,病猪治愈后在不良的饲养环境下易复发.哺乳猪和幼猪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自2011年引入胸腔注射疫苗的方法防疫该病以来,经应用及推广试验统计,污染场注射该弱毒株活疫苗的仔猪直至出栏发病率降低29.3%,死亡率降低了3.8%,防疫效果明显.

  • 标签: 猪气喘病 疫苗 胸腔注射
  • 简介:有关注射疫苗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在现有的专业文献中少有报道。本文阐述了泌奶牛群体注射疫苗前后产奶量的变化规律。在19次注苗中,发现有12次是减产的,只有7次是增产的。在注苗季节上,第一、二、三季都是减产的,第四季度略有增产。注苗当天的奶产与注苗前一天(单天)比较,在19次中,14次减产,5次增产。天气炎热,注苗后产量下降较大。注苗量多的,奶产下降也多。注射部位肿胀,久肿难消的,奶产下降幅度大,产量回复也慢。如果饲养(料)模式不变,注苗后,奶产回复的快慢,则受泌乳牛群产奶曲线、季节、气候和小环境气候的影响。

  • 标签: 日产奶量 疫苗 注射部位 奶牛群 牛流行热 泌乳牛
  • 简介:近几年,犬在皮下或肌肉注射给药后,继发皮下血肿病例时有发生.部分血肿在进行相关处理或自行恢复一段时间后可痊愈.而另外一部分血肿因结缔组织增生发展为实质性肿块,需要进一步地手术治疗.虽然血肿不会对犬的生命产生威胁.

  • 标签: 注射给药 血肿 原因 结缔组织 手术治疗
  • 简介:牲畜在接受免疫注射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轻者出现减食、体温升高、注射处红肿等症状,1~3天恢复正常:重者出现厌食、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皮肤潮红、发抖、流涎、口吐白沫等全身症状,如抢救不及时,能在免疫注射后48小时内死亡,给畜牧业造成一定危害。笔者根据十余年的畜牧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几项减少牲畜免疫注射应激反应的措施:

  • 标签: 免疫注射 应激反应 牲畜 个体差异 注射过程 畜牧工作
  • 简介:注射免疫是一种将疫苗注射到鸡的肌肉或皮下组织中的个体免疫法,免疫效果比群体免疫法好,每只鸡均可得到相同剂量的疫苗,免疫量准确,免疫反应一致,效果可靠。但每只鸡单独免疫费时、费力,对鸡群的刺激也较大。

  • 标签: 注射免疫 鸡群 疫苗注射 皮下组织 免疫效果 免疫反应
  • 简介:为了保证给鸭注射疫苗的质量,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在给鸭注射疫苗前,要将注射器、针头等器械洗刷干净后,煮沸消毒20~30min.

  • 标签: 注射疫苗 煮沸消毒 注射器 器械
  • 简介:为更好地防范口蹄疫,畜牧兽医部门积极引导专业户进行口蹄疫疫苗接种,有效地防止了口蹄疫的发生。但应注意免疫注射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某猪场注射口蹄灭活苗佐剂苗时,出现严重反应:猪只精神不振、体温升高、拒食、背部、耳朵充血,颤抖,造成休克等症状。经市兽医防疫检疫站人员到场指导,救治使猪只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口蹄疫灭活苗 过敏反应 症状 紧急处理
  • 简介:动物免疫副反应基层兽医特别关注和担心,为了摸清不同类型和不同厂家的口疫苗免疫副反应情况;不同免疫组合、不同的动物的免疫副反应情况。减轻基层兽医工作的顾虑。我县于2006年5月以来,使用国家生物药厂生产的口蹄疲苗和与猪瘟苗不同组合进行控制试验观察和临床定点观察,给规模场529头猪,农户7243头;81552头;30398头;34195头和周转场70头猪,奶牛26头,山羊68头,进行免疫注射,观察副反应情况。观察结果说明牛羊口蹄疫O-I型二价苗可用于猪的免疫,不同年龄和不同配合使用安全;口蹄疫O-I型二价苗和口蹄疫O型灭活苗免疫注射猪有不同程度的一般副反应,严重剐反应小,注射牛羊副反应小;口蹄疫O型合成肽苗免疫注射猪副反应明显降低,且免疫效果好;口蹄疫苗与猪瘟苗不同组舍副反应差异不大。

  • 标签: 动物 免疫 副反应 观察
  • 简介:2004年9月,在凤阳县临淮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临淮地区秋季防疫口蹄疫疫病工作全面展开,按照分工,本人参加了此次防疫工作。

  • 标签: 口蹄疫疫苗 防疫工作 秋季 疫病 注射 过敏
  • 简介:银黄注射液主要由黄芩、金银花、连翘等多味中药组成,其单药分别的杀菌作用已得到证实,黄芩活血通经、散结消肿,能影响体细胞的代谢,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细胞的杀菌能力,药理实验表明,黄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促进淋巴细胞生成,增加机体免疫力。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连翘解热镇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活络通乳作用。资料显示,银黄注射液既能通过抗菌消炎来达到防治乳房炎的作用,同时也能调节机体的免疫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为探讨银黄注射液治疗机理,本试验通过建立兔乳房炎模型,并通过血液白细胞计数、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来考察银黄注射液对乳房炎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组白细胞总数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用药后,青链霉素组和银黄注射液组白细胞总数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银黄注射液组和青链霉素组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同时在考察银黄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可以看出,注射银黄注射液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增强,与黄芪多糖注射液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银黄注射液 乳房炎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