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以“生态文学与生态思想”为主题的第六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讨会10月29日-30日召开,与会代表50余人会聚北京,论道生态文学。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所主办,参会代表包括来自海峡两岸和俄罗斯的25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和青年学子,在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卓有成就的专家,及相关外国文学和生态期刊主编。

  • 标签: 生态思想 海峡两岸 文学 中国人民大学 科研机构 环境保护
  • 简介:夏季养猪,因高温持续时间长,在气温上升到30℃以上时饲料利用率低,增重缓慢,并易导致猪群发生高热综合征,常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的养猪户在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实行多措并举,摸索出了一套应对高温天气生猪热应激的有效方法,使夏季高温季节也能实现高效养猪。现将他们的经验作一介绍,供养殖户参考。

  • 标签: 养猪户 夏季高温季节 畜牧兽医部门 高温天气 饲料利用率 持续时间
  • 简介:《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规定需要优先防治和重点防范的动物疫病的奶牛疫病有三个:口蹄疫(A型、亚洲I型、O型)、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病。其中口蹄疫属于一类动物疫病.布鲁氏菌病和奶牛结核病属于二类动物疫病。由于这三种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物种多.经济破坏性较强.所以国家将其列为优先防控。

  • 标签: 防控措施 口蹄疫 奶牛场 动物疫病 布鲁氏菌病 奶牛结核病
  • 简介: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政府10月20日在四川雅安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大熊猫“华妍”“张梦”放归自然。这是全球首次同时放归只大熊猫。这只大熊猫均为雌性。“华妍”重80公斤,体长115厘米;“张梦”重73公斤,体长111厘米,分别生于2013年8月14日、2014年7月7日。

  • 标签: 放归自然 大熊猫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林业局 省政府 四川
  • 简介:目的:探讨猪瘟伪狂犬及病并发的诊断与防治。方法:本次选取在2015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本市10个猪场饲养场发生的60只猪瘟、55只伪狂犬以及42只猪瘟伪狂犬并发病猪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诊断,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果:所有病猪在经过有针对性治疗后均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在治疗猪瘟伪狂犬及病并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病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临床诊断率,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猪瘟 伪狂犬 诊断 防治
  • 简介:硝酸盐广泛存在于新鲜的叶菜类和青绿饲料中,如大白菜、小白菜、甜菜、菜花、萝卜叶、灰菜、芥菜、红薯叶、花生秧等中,硝酸盐对动物体没有伤害,但若堆放过久后,由于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可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机体,氧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为高铁血红蛋白,后者无携氧功能,导致组织缺氧,进而出现动物亚硝酸盐中毒现象。

  • 标签: 亚硝酸盐中毒 高铁血红蛋白 救治 硝酸盐还原菌 青绿饲料 组织缺氧
  • 简介:2016年9月29日,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黄显阳在区直林业系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个责任”集体约谈会上强调,要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个责任”的带头人.

  • 标签: 责任 党风廉政建设 林业系统 林业厅
  • 简介:本文对当前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论辩和早前20世纪70年代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论辩进行比较研究。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这个案例中的同与异,进而比较其中的政策困境及其需要吸取的经验教训。这场论辩尽管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观点不同,但它们在公共政策上都倾向于技术专家治国论,因此招致相似的缺陷。在这场论辩中,关于未来灾难的耸人描述起了关键作用。我们认为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研究,需要密切关注的应当是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维度,而不是过分关注减排目标。我们还认为,对市场机制提供减缓全球变暖的技术的过分信任,十分可疑。有鉴于此,我们切实考察了排放目标的政治意蕴及其时间表,并对如何推进政策研究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气候变化 “增长的极限” 减排 市场机制 技术
  • 简介:通过设计试验,研究冷藏桑叶对广二号原种产卵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8℃下冷藏保鲜的桑叶从冷藏室中拿出后立即喂蚕,对广二号原种产卵的数量及质量并无影响,而在生产中,冷库的温度在8℃-11℃之间,所以在生产中出现原种质量下降的问题与桑叶是否被冷藏过并无直接的联系。

  • 标签: 冷藏桑叶 两广二号 原种产卵 产卵性能 温度
  • 简介:6月中下旬,南方早稻正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是病虫发生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当前,稻飞虱虫量在大部早稻田得到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总体偏轻发生,江南局部发生较重;稻瘟病在早稻区发生点多面广,

  • 标签: 早稻田 稻瘟病 害虫 稻纵卷叶螟 产量形成 抽穗期
  • 简介:种生物源农药对小姬菇广粪蚊的防治效果及对子实体生长的影响为判定指标,并以种化学农药作为对比,筛选出适合小姬菇无公害安全生产的用药技术。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印楝素乳油500倍溶液对广粪蚊防效优于1.5%苦参碱可溶液剂2500倍液的防效,种生物源农药对小姬菇子实体生长均无不良影响。

  • 标签: 小姬菇 广粪蚊 生物源 药效
  • 简介:为揭示土壤侵蚀最为剧烈的水蚀风蚀交错区下垫面景观格局变化对流域降雨产流、侵蚀产沙的影响程度,以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流域西柳沟为研究对象,根据LandsatTM影像数据和流域长系列水沙实测数据资料,借助GIS和Fragstats平台,分析流域景观格局和水沙变化特征,探讨景观指数与径流输沙的关系。结果表明:1)流域优势景观类型为草地,从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率来分析,1985—2010年间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稳定性最高,其次为未利用土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和耕地的转化最为剧烈,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2)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年际差异显著;同年输沙量相比,径流量的减小趋势变化更为明显;径流泥沙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系数为0.67。3)景观指数与径流量、泥沙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其中径流量与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聚集度指标和蔓延度指数均呈负相关,而与景观形态指数、景观分割度呈正相关;而泥沙仅与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标和斑块结合度成负相关,与其他景观指数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景观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以及聚集度指数的提高,流域降雨入渗量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明显减少;因此,提高流域景观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以及聚集度指数可以增强水蚀风蚀交错区内流域的蓄水保土功能及生态优化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水蚀风蚀交错区 景观格局 径流量 输沙量 西柳沟流域
  • 简介:本文研究了5-8月龄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植株主根直径与移栽成活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主根直径与移栽成活率呈三次曲线相关,回归方程为y=1125.7x3-1656x2+637.7x-19.14,R2=0.97。由回归方程解出,当主根直径为0.263cm时,华北驼绒藜群体移栽植株的平均成活率达到最大值54.51%。较小主根直径的植株和较大主根直径的植株移栽成活率均较低。同时表明,在环境因素作用下,主根直径较粗的华北驼绒藜在低气温时移栽,成活率相对较高。

  • 标签: 华北驼绒藜 移栽建植 主根直径 成活率 曲线回归
  • 简介:本试验以云南涮辣辣椒为试材,研究了辣椒素的积累与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前期,辣椒中黄酮含量相对较高,之后开始迅速下降,在果实发育后期,其含量缓慢下降;在涮辣果实发育的前期,类黄酮和蛋白质的含量较低,而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后期(第4、5、6时期),类黄酮和蛋白质的含量先升高再降低,然后升高。

  • 标签: 辣椒素 积累 物质代谢 类黄酮 蛋白质
  • 简介:水土保持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以及生产建设各行业,任务艰巨、关系复杂。做好其顶层设计十分重要。水土保持顶层设计就是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下,构建自上而下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并通过不断协调各种关系和调整实施方案,最终达到既定的长远性、战略性总体目标和任务。2015年国务院以国函〔2015〕160号文批复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明确水土保持目标和任务。据此,针对水土保持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审视水土保持的区域、部门、行业特点,科学分析中央与地方、部门与行业、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经济与生态、保护与利用等各种重要关系,提出水土保持落实顶层设计,分级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对策与建议,重点是建立相关部门的协作协调合作机制,健全我国水土保持规划体系,落实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任务,完善和拓展投入机制。

  • 标签: 水土保持 顶层设计 水土保持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