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为探索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促条件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解效果和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促条件下玉米秸秆在烤烟移栽前解率在75%以上,较好地解决了土壤氮素养分与烤烟需肥规律吻合的矛盾;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以改善烤烟农艺性状,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提高烟叶开片度,降低烟叶含梗率,提高烟叶结构疏松度,增加烟叶糖含量和钾含量,提高烟叶评吸质量。以添加发酵菌曲的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处理效果较好。

  • 标签: 玉米秸秆还田 腐解效果 烤烟 产量和质量
  • 简介:对葡萄白病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葡萄培养基最适宜其生长,葡萄糖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和硫氨酸;葡萄白病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对光照不敏感,病菌的致死温度为38℃。

  • 标签: 葡萄白腐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 简介:奶牛蹄病是影响奶牛养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在各地养殖场均有发生,病因较复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奶牛淘汰,危害性非常严重,常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奶牛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就奶牛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等进行详细概述,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以期为进一步防治奶牛蹄病提供参考。

  • 标签: 奶牛 腐蹄病
  • 简介:通过采用不同的浸时间和盐酸刺激量处理,调查桂蚕N2原种催青蚕卵发育情况、蚕种孵化成绩,找出该品种冷藏浸种浸的适浸范围。根据催青的发育情况及蚕种孵化调查成绩得出,桂蚕N2原种在标准的盐酸液温47.8℃(118°F)、比重1.092~1.093条件下,中系品种NC9C×NC99R、NC99R×NC9C适宜的浸时间范围为5′00″~5′30″;日系品种NJ7×NJZ、NJZ×NJ7适宜的浸时间范围为5′45″~6′15″。

  • 标签: 桂蚕N2 原种 冷藏浸酸种 适浸范围
  • 简介:撑绿竹是赤水市重点栽培竹种之一,近年来,撑绿竹茎病成为危害撑绿竹最严重的病害。为了明确赤水市撑绿竹茎病的风险等级,调查了赤水市撑绿竹茎病的发生情况,并根据风险评估方法对赤水市撑绿竹茎病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赤水市撑绿竹茎病的风险等级值R=1.71,属中度危险的有害生物。调查结果为赤水市撑绿竹茎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撑绿竹 茎腐病 风险评估
  • 简介:目的建立三七中霉利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法.方法利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和淋洗液对三七中霉利的添加回收率进行检测,筛选出最佳的提取方法和淋洗液.结果以正己烷∶丙酮(4∶1,v∶v)为提取液,正己烷∶丙酮(2∶1,v∶v)为淋洗液,GC-NPD检测,回收率最高,达到80.7%.结论可以用此法进行三七中霉利的提取和检测.

  • 标签: 三七 腐霉利 GC-NPD检测
  • 简介:霉根病严重影响着大豆种子发芽和植株的生长,谷胱甘肽转移酶是植物与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相互作用的主要酶,在失活有毒化合物,保护植物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从霉菌侵染的抗病大豆灰不支黑豆中分离出GmGST26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GmGST26的序列特征、结构、大豆GmGST家族基因的进化关系及表达数据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DGE表达谱数据分别对GmGST26基因在不同抗病品种中的表达特点及在抗病大豆互作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霉菌侵染大豆后GmGST26基因上调表达,GmGST26编码225个氨基,等电点为6.92,具有明显的GSTs蛋白的典型结构域,属于GSTs家族中Tau亚家族,与GmGST7的相似性为98.22%,属旁系同源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主要在根部表达,其次为花,该基因在霉菌、疫霉菌与大豆互作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应激反应上调基因,且防卫反应负调控。

  • 标签: 大豆 谷胱甘肽转移酶 分子特征 表达模式
  • 简介:据《中国果树》2016年第5期《热空气协同茉莉甲酯处理对冷藏石榴冷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张姣姣等)报道,为研究热处理及茉莉甲酯处理对石榴冷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云南蒙自的“大粒石榴”为试材,将其经38℃热空气和茉莉甲酯单独及协同处理后。

  • 标签: 茉莉酸甲酯处理 热空气 石榴 协同 冷藏 果实品质
  • 简介:颡鱼(Peletobagrusfulvidraco)俗称姑、腊丁、嘎鱼等,属鲇形目、鳞科,属小型底栖淡水温水性鱼类,杂食性,最佳生长温度25-28℃,常见于我国江河湖泊中。它以其肉质细嫩、无鳞、少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青睐。也因此,颡鱼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颡鱼在自然水域中生长慢,又因养殖成活率低,不但严重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市场发展。因此,成功的人工大规模颡鱼健康养殖显得的尤为重要。颡鱼健康养殖技术在以往报道中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以往报道没有结合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和技术。本文从常规方法并结合目前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方法介绍颡鱼健康养殖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 标签: 健康养殖技术 黄颡鱼 最佳生长温度 淡水养殖品种 温水性鱼类 养殖成活率
  • 简介: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养殖经验,总结了颡鱼不同养殖模式下成鱼养殖技术,对养殖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 标签: 黄颡鱼 成鱼 养殖 技术
  • 简介:有机是决定水果味感的重要成分。水果中常见的有机主要有柠檬、苹果酸、酒石、丁二等。有机能刺激人体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另一方面,有机使食物保持一定的酸度,对维生素C的稳定性具有保护作用。有机的种类和含量是鉴定果品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研究水果中有机的提取和测定方法在果品品质鉴定中具有重要地位。

  • 标签: 水果 有机酸 提取方法 测定方法
  • 简介:2016年9月29日,林业厅厅长显阳在第二次全区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动员会暨培训班上提出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的六点要求.

  • 标签: 古树名木 资源普查 培训班 林业厅
  • 简介:根据工作实践,介绍了桃在栽培过程中易发生的几种病虫害种类、科目,并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病虫害种类提出分析论述了桃果园几种不同的科学有效的生态防治技术,主要包括板防治、佳多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防治、性诱剂+粘胶诱捕器防治、果园留草防治技术、果实套袋技术。可供种植经营桃果园的果农和林业技术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 标签: 黄桃 病虫害防治 生态防治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紫锥菊不同药用部位中主要有效成分菊苣的含量情况,为紫锥菊药材的入药部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21:79),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330nm。结果该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3.26%,RSD为0.09%(n=9)。结论:菊苣在紫锥菊药材各个用药部位中均有分布,8~10月份采摘的全草含量最高。

  • 标签: 紫锥菊 菊苣酸 含量测定
  • 简介:高通量测序技术速度快、成本低、通量高,广泛应用于miRNA领域研究。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所产生的海量小RNA数据,结合已有的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了一套快速高效一键化的miRNA分析流程。该流程整合多个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软件,对多个miRNA高通量测序数据集进行标记、整合和去冗余分析,只需运行一次核心程序就可以实现对多个miRNA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分析,避免每个样本单独数据分析的技术重复,精简后的数据集能大幅度减少软件计算量,显著提高软件运行效率。本研究利用快速高效miRNA分析流程分析颡鱼性腺XX卵巢、XY精巢、YY精巢的miRNA高通量测序数据,获得一批准确的颡鱼保守miRNA。在相同参数设置下,miRNA分析流程可以显著节约分析时间。该流程最终输出结果为多样本整合后的miRNA表达数据,便于研究者直接进行样本之间的比较和miRNA的表达差异,减少研究者手动整合分析结果的操作步骤。miRNA分析流程针对多样本miRNA测序数据具有明显的优势,样本越多测序量越大,软件运行效率越高。针对日益积累的海量小RNA测序数据,miRNA分析流程高效快速一键化数据处理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 标签: MIRNA 高通量测序 miRNA识别方法 黄颡鱼
  • 简介:2016年9月29日,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显阳在区直林业系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集体约谈会上强调,要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带头人.

  • 标签: 责任 党风廉政建设 林业系统 林业厅
  • 简介:脱水加工甜椒是河套灌区重要的蔬菜作物,其种植加工已成为该地区的特色支柱产业,在现代高效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河套灌区脱水加工甜椒的生产水平,重点介绍了品种选择、穴盘育苗、开沟起垄、植株调整、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生产目的。

  • 标签: 黄灌区 脱水甜椒 开沟起垄 栽培技术
  • 简介:采用单次灌胃染毒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研究了苯肽胺(N-phenylphthalamicacid,PP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组织分布及排泄情况,以及其血药浓度经时变化过程和毒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苯肽胺经消化道吸收速率较快,其半吸收期t1/2ka仅为(0.15±0.11)h,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tmax)为(0.68±0.37)h,血药峰浓度(Cmax)值为(141.48±27.87)mg/L;苯肽胺在大鼠体内分布快且分布范围广,半分布期(t1/2α)为(0.22±0.18)h,表观分布容积(Vz/F)为(17.54±7.71)L/kg;苯肽胺从大鼠体内消除较快,其清除率(CLz/F)为(1.32±0.51)(L/h)/kg,在体内平均驻留时间(MRT0-∞)为(25.69±2.93)h,消除半减期(t1/2z)为(7.77±1.44)h,约35h后95%以上的苯肽胺可从大鼠体内消除。研究发现:苯肽胺的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双峰现象,提示其在大鼠体内可能存在肠-肝循环。从大鼠灌胃染毒后至24h内,被测各组织、脏器中均可检出苯肽胺,其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脏〉肺〉肝脏〉心脏〉脾脏〉肌肉〉睾丸〉脂肪〉大脑,肾脏中药物含量达192.7μg/g,同时仅肾脏组织的靶向分布系数(te)值大于1(4.77),提示苯肽胺在大鼠体内分布时对肾脏具有相对较高的选择性。排泄物研究结果显示,苯肽胺随粪便排出的总量仅占给药量的1.45%,而尿液中未检出苯肽胺

  • 标签: 苯肽胺酸 毒物动力学 大鼠 组织分布 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