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只信任亲近的人,不信任陌生人,即差别信任是中国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本研究通过3个涉及信任游戏的实验来考察情与差别信任的关系。在实验1中,对虚拟人物表现更高情水平的被试更少受到关系距离的影响。在实验2、3中,被试的情水平通过文章、图片记忆任务来操纵,两个实验都发现情组比控制组表现更低的差别信任。实验结果表明,诱发情能增强个体对陌生人的信任,进而减少差别信任。

  • 标签: 差别信任 共情 关系距离
  • 简介:人的一切成功进步,都离不开内在的心理能量,正如高考作文所提到的,“人生要读本大书”,也许你熟读有字之书,善于从经典著述中领悟人生真谛,也许你精通无字之书,行万里路丰富人生阅历,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不能忽视心灵之书,即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自身并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一位优秀的老师,一定是人格完整、积极乐观的,无论是知识储备、治学精神,还是为人处事,行为修养,都是无愧为人师表的。周围那些最受欢迎教师的人格品质,就足以说明心理健康对人生、家庭以及事业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健康 知心 润心 护心
  • 简介:自20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的应用使得大量图像被数字化,使得图像具有了新的属性、特征和施用范围,图像得以在数字环境中被调整、修改、编辑和再使用。同时,大量新的数字图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认知视野中的图像生成方式、呈现方式和其功能。由此,图像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依托于新技术和新媒介的视觉语言系统及认知方式,被称为'视觉认识论'(visualepistemology)。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借鉴乔安娜·朱可的'图形发生论'(graphesis)理论,从数字媒介转型这个特定语境中去探讨数字语境中的图像、图像数字化以及图像语言元数据化等问题,试图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去探讨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所具有的可能性。

  • 标签: 数字媒介 数字图像 视觉知识生产 数字化 元数据化
  • 简介: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将儒释道的代表人物绘于一图之中,以此表示儒释道融合。众多留存至今的画作,表现了中国文化开放、包容、和谐、求同存异的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宗教融合的美术见证。儒释道融合,是中国文化史的独特现象,也是宗教史的独特现象。留存至今的各种“教图”,用美术的形式见证了中国宗教融合的历史。

  • 标签: 宗教融合 美术史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史 儒释道 代表人物
  • 简介:军国主义既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制约日本真正走向和平之路的最大障碍。16世纪日本完成国家统一时,就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19世纪末叶以来,日本又利用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的优势,大力推行军国主义的国策,疯狂地向外扩张。直到1945年战败前,日本军国主义始终与崇高武力的武士道、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和弘扬皇道使命的天皇制紧密结合。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大和民族心理,也给亚洲各国人民的尊严与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解构日本军国主义的文化根基,剖析大和民族的集体心理,揭示军国主义的本质,有助于警示人们勿忘历史,牢记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

  • 标签: 日本军国主义 武士道 神道教 天皇制
  • 简介:改革开放新时期,在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解决我国“农”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对“农”问题重新做了思考与探索,找到了破解问题的新出路,形成了改革开放新时期解决“农”问题的新思路、新经验。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二是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群众路线,一手抓党的政策;是指出农业的真正出路是走集体化集约化道路;四是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这些新思路、新经验为我们党后来解决“农”问题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历史借鉴。

  • 标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三农”问题
  • 简介:从理论的萌芽,到理论的形成,再到理论的基本完成,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创作时间最长,也是最后一个创作完成的经济学理论。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一个未完成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需要继承马克思对待科学研究的批判精神和认真态度对其进行创新发展。

  • 标签: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创作历程 经济学手稿 MEGA2
  • 简介:康德论述崇高是“绝对大”观点时展现出两条思路、个层次.两条思路:崇高之大不是什么;崇高之大是什么.个层次即康德认为崇高所说的绝对大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大;崇高之大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崇高之大意在赞美人的道德力量之大.

  • 标签: 康德 崇高 道德力量
  • 简介:毛泽东虽然没有在理论上提出分思想,但他始终坚持分法并用之解决了很多重大的实践问题,并在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了分思想的历史内涵和价值意蕴。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毛泽东分思想进行了哲学辨微,确证其对破解新时代难题的方法论意义并进一步逻辑推演出其时代价值。新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分思想的精髓要义并灵活运用于解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内政外交问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发展毛泽东思想所应具有的理论和实践自觉。

  • 标签: 毛泽东 三分思想 历史考察 哲学辨微 当代价值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遏制孤立”政策。面对封锁包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军民团结,上下一心,坚决斗争,成功突围。通过抗美援朝,打出国威军威,打出几十年的相对和平环境;通过拓展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经济贸易,打破经济封锁;通过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发挥积极作用,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毛泽东领导新中国“突围战”的个维度的研究,将为当下中美关系的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毛泽东 抗美援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简介:生产条件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逻辑主线,也是分析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马克思的生产条件节约论是其生产条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循环经济思想是由其生产条件及节约理论衍生出来的。这对于当前理解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不能像某些西方学者那样把循环经济拔高到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步;社会经济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条件;科技进步、资本集中、企业协作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条件;生态危机如同经济危机一样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固有缺陷;社会主义公有制能够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更好的条件。

  • 标签: 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生产条件 节约理论循环经济
  • 简介:任晓华在《理论探索》2018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文化思想是指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建构的以人民大众为主体、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理论体系,是在掀翻旧文化的根底上建设起来的全新的大众文化。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 标签: 人民主体 文化思想 毛泽东 《理论探索》 大众服务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大视角,也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内容。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为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需要理解和把握逻辑整体性、历史整体性与方法整体性之间的关系。逻辑整体性反映的是理论构成所呈现出来的内在复杂的逻辑关系。当内在复杂的逻辑关系从逻辑继承、逻辑脉络和逻辑发展的角度反映出来时,它就会转化为历史整体性,这就是理论逻辑统一于历史逻辑,表现为对历史逻辑的理解。逻辑整体性和历史整体性的科学性的基础是方法整体性,即两者都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基础之上。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发展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研究 微观研究 逻辑关系
  • 简介: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重大转化的科学论断。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重大科学论断,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逻辑,认清这一转化的发生是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在充分吸取国内外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判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科学论断;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逻辑,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在我国新时代面临的众多矛盾中科学辨识社会主要矛盾,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践逻辑,认识到这一科学论断是已经被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所检验的科学真理,将为新的实践开辟广阔的前景。

  • 标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要矛盾 三重逻辑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学生的性别和学习计划对学习倦怠感的影响,为高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自编“学习计划调查量表”,对中山市某市直属重点高中全体高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男生的低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男生的生理耗竭得分显著低于女生;(3)男生和女生在师生疏离、情绪耗竭和学习倦怠总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4)有计划学生的学习倦怠感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无计划学生。

  • 标签: 高三学生 学习倦怠 性别差异 学习计划
  • 简介: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应着力从个维度把握:一是知其人,学习马克思的人生维度,从马克思顶天立地的伟大人生中汲取人格的力量,做马克思的接续后继者;二是明其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维度,做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忠诚信奉者;是践其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维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智慧的坚定实践者。

  • 标签: 习近平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党的十九大在总结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成就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党情、国情和世情变化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方位 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 新时期 党情
  • 简介: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质和党性修养是其能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基础。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所写的《纪念白求恩》论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品质,《为人民服务》论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愚公移山》论述了在困难面前“去争取胜利”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实践证明,“老篇”影响、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重温“老篇”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 标签: 毛泽东 “老三篇” 思想内涵 现实价值
  • 简介:王兵在《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年第3期撰文认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坚定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治本之策。毛泽东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杰出构建者,也是身体力行地践行和倡导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 标签: 《毛泽东思想研究》 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 健康 路径 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