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佛陀传下两种修行制度:出家传承和瑜伽士传承。莲花生大士将佛法传到西藏时,将两种制度一并传入。瑜伽士从小像出家众一样修行,但是不剃度出家,只受圆满居士戒、菩萨戒,受密法的灌顶,并持守密法的戒律。藏传佛教中将这两种修行人都尊称为“喇嘛”,“喇嘛”即是“”的意思。依藏传佛教的观点来看,可分为小乘上、大乘上、金刚乘上三种。并非狭指一位西藏的法师,而指佛教中所有的具德长老都是三宝之一体体现。修学佛法,依止善知识的引导摄受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僧宝 在家瑜伽士 上师 善知识
  • 简介:不列颠诸岛是基督教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自格里高利一世和坎特伯雷的圣·奥古斯丁时期[1]起,英国便从属于位于东方的罗马教廷了。而作为中世纪基督教世界此类研究中的一项,英国的伊斯兰研究,其初期学术史也与此类研究的历史密不可分。中世纪的众百年,是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冷眼对立的众世纪,双方都深信神圣真理是己方独有,只有严格遵循本教的教义和律法,信徒才可获得拯救。故而,尽管是迫不得已,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基督教世界 中世纪基督教 奥古斯丁 《古兰经》 易司马仪
  • 简介:罗国杰是我的老同学、老同事、老领导。1956年人大哲学系在全国提前特招本科生,我们同时考入,成为命定的老同学。但我是高中毕业直接考入的,他是从上海市委“调干”到人大读哲学系的。早年,他在河南读完中学,在上海曾就读于同济大学法学院,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从事革命活动,1949年后又在上海虹口区委和市委做过多年党务工作。论年龄他比我大八岁,论经历和学识他是我的前辈和老师。他为人正派、清廉,可谓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 标签: 罗国杰 地下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 1949年 高中毕业 同济大学
  • 简介:从呱呱坠地到快乐童年,再经过年少青叛,慢慢步入成年的过程中,让我不断地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感激之情。本文回顾了在我成长过程中影响我人格发展、成长成熟的一些人、一些事,阐述我与心理学的渊源,分析个人的性格特质,所具有成为咨询的职业品格和职业素质等。在职业行为分析中,描述了我选择从事心理咨询职业的理由,我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我对心理咨询职业的理解和认识。经过自我成长分析和职业行为分析,我相信,我愿意并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

  • 标签: 成长之路 自我分析 心理咨询
  • 简介:民国以来,为改变滥传戒法的现状,佛教界逐渐加强传戒的管理,力求提高僧众的身份与形象。能海上积极顺应时代,契理契机地借鉴藏传佛教特别是格鲁派的律学传统,在五台山两次推行传戒改革活动,作为现当代汉传佛教传戒的规范化、制度化的一条路线、一种有益尝试,其成效虽然有限,却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我们重视。

  • 标签: 能海上师 传戒 改革 佛教 现当代
  • 简介:李达先生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以《新青年》这一当时最进步的刊物为重要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他在《新青年》的主要文章尖锐批判了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梁启超所代表的中国改良主义,阐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中国早期传播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正确的理论基础,也坚定了李达先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塑造了李达先生坚持真理、独立思考和理性批判的品格。

  • 标签: 李达 《新青年》 主要文章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 简介:毛泽东是政治家,又是读书人,两种身份的结合,自然使他把书作为动员和宣传工具,作为理论创造和思想普及的工具。在历史发展关头,在重大问题面前,他总是推荐一些有现实针对性的书目让干部们去读。透过这些书目,我们不难体会到他在不同时期自己阅读和希望人们阅读的重点,这当中,也反映出他当时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所在。可以说,提倡读书,亲自编书、荐书和讲书,是毛泽东一生习惯运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的这种政治领导风格和方法,促成了党内浓郁的读书学习气氛,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这就是把读书学习当作思想理论建设、增强工作本领的必需途径。

  • 标签: 毛泽东 阅读 荐书 书目
  • 简介:胡瑗的《周易口义》相对于孔颖达《周易注疏》在释卦体例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创新:1、重视对卦序与时义的阐释;2、成卦之义多“以二体言之”;3、主张“诸卦四德亦天地四德”。这些体例创新均是北宋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觉醒的时代背景下借易学解释“阐明儒理”的思想意图的体现。

  • 标签: 北宋易学 《周易口义》 解易体例
  • 简介: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包含哲学智慧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在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动力等方面。具体而言,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顶层设计,是邓小平在政治勇气与理论勇气相结合、历史眼光与世界眼光相统一、以实际为出发点的真理性与以人民利益为追求的价值性相一致的基础,率先对时代主题作出新的判断,对中国具体国情作出了清醒的认识。从社会发展战略看,'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如何发展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过程性与阶段性以及社会发展的重点论与两点论的有机统一。从发展动力看,改革是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顶层设计,它体现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自发动力和解决基本矛盾的自觉动力'的有机统一,改革动力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的动力与物的动力'的有机统一。

  • 标签: 总设计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顶层设计 哲学智慧 发展战略
  • 简介:画中有话,从绘画技法角度,向读者诉说陈曾与丰子恺漫画之间的传承关系;艺中有意,丰子恺的艺术人生中充斥着诗意、童忆、佛理等人生真谛,这种人生观不仅仅是受到恩师李叔同以身教化所影响,另一个不为人知或被极大忽视的因素便是受到陈曾的影响。所以,丰子恺漫画卓越的艺术成就完全离不开陈曾和李叔同两位大师的指导,这亦是丰子恺漫画分别对两位导师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传承。立足于《太平洋报·文艺集》,从构图、笔触、留白、边框、题材、人物塑造、诗意和标题八个层面,将陈曾漫画与丰子恺漫画进行比较,以窥测陈曾漫画与丰子恺漫画之间的传承关系。

  • 标签: 《太平洋报》 漫画 陈师曾 丰子恺 传承
  • 简介:本文将以公元2世纪至尼西亚公会议前期这段时间为界,梳理希腊化的护教士、教师们围绕父与子(道)在本质同一、统一问题上的争议,分析为在此神学背景下催生的亚流次位论(Subordinationism),探其理论在父子关系同一、统一争论的界定及其延伸的问题,寻其背后之新议。

  • 标签: 希腊化 统一 同一 亚流次位论 父子关系 界定
  • 简介: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的特质标示为"批判的和革命的",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的运用。孙正聿教授将哲学的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身的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的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辩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的考察,孙正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的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极富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 标签: 辩证法 批判性 内涵逻辑
  • 简介:遵义会议以解决当时最紧要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核心地位而载入史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考察遵义会议,可以发现,它在本质反映了毛泽东在中央领导集体中核心地位的确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党推进的实质进程,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共同引导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中核心人物地位的确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紧密关联,深刻体现了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 标签: 遵义会议 毛泽东核心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22年前,我曾在《中国民族博览》创刊号(1992年1oA出版)发表一篇短文,题为《沉睡五十年的一页珍贵史料——介绍新发现的老舍讲演词》。介绍的是堙没了51年的老舍先生一篇佚文。1941年(伊历1360年)4月9日,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在重庆十八梯清真寺举行“至圣默罕默德诞辰暨明忌纪念日”扩大纪念会,出席者有白崇禧、唐柯三、时子周、麦斯武德、达浦生,马松亭,王静斋,丁歧山,温少鹤等回族政界人士、伊斯兰教大阿訇和在渝回胞五百余人。

  • 标签: 老舍 重庆 佚文 回族 致词 中国民族
  • 简介:资产阶级"普世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唯心史观、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论的批判有充分的理论准备,《神圣家族》和马克思《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这一批判的前期理论准备,《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他们所做的第一次全面系统批判。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共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现实的个人理论;(2)对抽象人道主义及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3)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与抽象人道主义的对立和分歧;(4)结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专政。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科学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现实的个人 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抽象人道主义 抽象人性论
  • 简介:《导言》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巨著的'总的导言',对政治经济学对象、结构和方法第一次作了系统阐释,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历史发展重要转折的标志。《导言》阐释的'物质生产'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也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对象理解的根本观点;《导言》厘清了生产一般和生产特殊的关系,确定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是我们研究的本题'的思想;《导言》阐明李嘉图之后的政治经济学著述、特别是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提出的非社会的、非历史的观点,已经成为'多少有意识的目的'了。《导言》从政治经济学对象内在要素及其关系上阐明,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和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由此构成的'总体'关系,揭示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

  • 标签: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对象 社会性 历史性
  • 简介:马克思将其辩证法的特质标示为“批判的和革命的”,但后人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中,却将之肤浅化了,批判性被理解为一种外在的运用。孙正聿教授将哲学的任务理解为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本身的追问,对于各类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的批判,并由此将辩证法理解为一种突破形式逻辑之排斥内容的内涵逻辑,因而对于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便首先是对于形式逻辑的前提批判。正是通过对辨证法之对形式逻辑之形式成立前提和内涵前提两方面批判的考察,孙正聿教授构建了一个辩证法批判的整体性的理论框架。这是对于康德、马克思批判性思想之弘扬与阐发.是对辩证法研究的一个极富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 标签: 辩证法 批判性 内涵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