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伊斯兰经学沿着丝绸之路,从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等地传入我国,中国伊斯兰经学学者所选用的课本基本都是流行于伊斯兰世界的经典名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秉持着中和公正的传统。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由阿拉伯、波斯及中亚等地逐渐进入到中国。史籍记载,从永徽二年到贞元十四年(651-798)的148年间,阿拉伯向中国派遣使团达39次之多。除官方的使节外,民间的来往也比较频繁。

  • 标签: 伊斯兰世界 经典名著 永徽 圣训集 圣训学 贞元
  • 简介: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经毛泽东改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的讨论》,由此推动了对电影《武训》的讨论与批判,这是新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人写翻案的文章,攻击毛泽东。事实是,《武训》本身存在历史观的错误,电影放映后的'好评如潮'和党员知识分子缺乏思想引导的自觉,是毛泽东批判《武训》的缘由。批判《武训》对宣传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产生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转变。虽然这次批判有缺点,但反映了毛泽东建立文化领导权的努力。

  • 标签: 毛泽东 批判《武训传》 唯物史观
  • 简介:汉末魏初,儒学德性我式微,才性说盛行,《人物》集其大成。具有一定个体独立性和自由精神的才性我存在三个面向:轻视儒家规范而仍以道德为终极关怀,但新道德并不明确,是不清晰的德性我;重视直觉洞鉴的智悟,但程序性逻辑推理阙如,是不彻底的认知我;将个体生命看作艺术的审美存在,但欠缺退而瞻远的超越意识,是不健全的情意我。材质自然主义凸显才性说之自我又使之不完满,魏晋个体之种种自主性据此伸展.

  • 标签: 才性 《人物志》 个人 自我 自然主义
  • 简介: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佛学家,其《高僧法显》不仅是他西行求法的纪实,也是一部文化意蕴深厚的著述.法显既代表了中国佛教高僧追求真理,不辞身命、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反映了崇高的信仰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代表.同时,他的《高僧法显》还是一部弘法利生、包蕴佛教理趣的文学作品.其中许多内容,寄寓深刻,喻理深邃,不乏生动、完整的比喻故事,表现出叙述中彰显经典教义,议论中蕴含佛教喻理的文采.

  • 标签: 法显 《高僧法显传》 比喻经典 喻理
  • 简介:1,迄今为止,学界一般根据“僧果题记”,认为慧皎生于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卒于梁元帝承圣三年(554).笔者通过新的线索,进一步印证了僧果题记的可信性.2,此前学界已将《高僧》问世时间的下限,推定在梁中大通五年(533).笔者通过新的线索,重新推定了《高僧》问世的时间范围:最下可迟至梁太清元年(547),最早不会早于梁大同六年(540).

  • 标签: 《高僧传》 时间范围 生卒年 圆寂 大师 纪念
  • 简介:学先生的近著《自由之路——梁学文选》所收录的34篇文章有10篇是涉及费希特哲学的,梁先生作为费希特哲学的最著名的翻译者,在翻译和研究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他对费希特“知识学”的基本原理有精确的阐发,强调对费希特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不能脱离其世界主义和世界公民的思想来理解,学者的使命在于立足于全人类的高度贯彻自由的理念和阐明永恒的真理,充当社会和历史的良心,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当代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标签: 梁志学 费希特 自由 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