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9月20—24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课题组主办,东南大学“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协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论文60余篇。

  • 标签: 公民道德 学术交流会 现代文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际 当代中国
  • 简介:一个很有涵养的人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跟一些俗气的人交往。她彬彬有礼,她尽可能与人为善。可每次都被流言飞语甚至污浊不堪的话语伤害。终于,她忍无可忍,说出了连自己也吃惊的愤怒的话!为此她很内疚,跟朋友说了此事。朋友很失望地叹息道,你怎么可以把自己降到跟她们一样的高度?

  • 标签: 交流 与人为善 朋友 生活 涵养 交往
  • 简介:2013年2月23—24日在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召开,由成中英教授发起主持,得到了美国夏威夷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东西方哲学杂志社、中国哲学杂志社、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的大力支持。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西雅图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北佛罗里达大学、诺特丹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卡尔加里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以及中国内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近40名学者参加会议。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夏威夷大学 诠释学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东西方哲学
  • 简介:10月1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承办。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丹麦、希腊、冰岛等国及中国两岸三地近70名专家学者围绕10个子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这些议题分别是:严复与西方文化、严复与中国文化、严复与近代中国观念和思潮、严复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严复与教育、严复与中国的“现代性”、严复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严复与东西方文明的深度视点和对话、严复与当代中国。与会学者认为,在全球化和世界不同文明及文化进行对话的今天,百年前严复所作的中西文化与文明会通及融合的工作为当代人提供了示范和榜样。

  • 标签: 中国文化 世界文化 国际学术会议 严复 东西方文明 北京大学
  • 简介:5月5日是丹麦哲学家、神学家、作家、社会批评家克尔凯郭尔(SфgrenKierkegaard,1813—1855)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SKC)策划举办了纪念克尔凯郭尔诞辰200周年学术年——“克尔凯郭尔2013”(SK2013)活动,主题为“克尔凯郭尔和存在主义的挑战”。此次活动历时一年半,分丹麦国内和丹麦国外两个部分,形式多样,包括学术课程、会议讲座、狂欢节、展览、音乐会、城市徒步、邮票发行、电影节等活动。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克尔凯郭尔 纪念日 诞辰 哥本哈根大学 存在主义
  • 简介:丝绸之路见证了世界诸多宗教的传播与交往,承载了不同宗教的思想创新与历史进程。今日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过程中将焕发生机。彭树智教授在《文明交往论》中写道:"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后来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的开拓一样,都是世界性的两大文明交往之路,都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阶段性的标志。"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尽管开始于政治军事,繁荣于商旅交通,但是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往。或者可以说,丝绸之路的核心作用之一,就在于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 标签: 文化交流 新航路 彭树智 华夏文明 历史进程 地理大发现
  • 简介:5月9—11日在美国维思里安大学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美国维思里安大学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出席此次论坛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研究员,美国维思里安大学校长迈克尔·罗斯(MichaelRoth)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研究员,清华大学陈来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马德普教授,武汉大学吴根友教授,北京大学韩水法教授,南京大学张光芒教授,复旦大学丁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王利民编审、柯锦华编审、孙麾编审,美国斯坦福大学海登·怀特(HaydenWhite)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苏源熙(HaunSaussy)教授、弗朗西斯·弗格森(FrancesFerguson)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艾可·比尔格来米(AkeelBilgrami)教授,美国纽约大学本奈特(ZviBen-DorBenite)教授,美国维思里安大学舒衡哲(VeraSchwarcz)教授、伊桑·克莱思伯格(EthanKlein—berg)教授等近3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

  • 标签: 高层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学校长 学术 中美 华中师范大学
  • 简介:10月12日在北京什刹海书院和清华大学召开,由清华大学哲学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化寺方丈、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怡学法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卢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方立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教授,以及其他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与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 标签: 佛教文化 北京市 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明代 清华大学
  • 简介:清代的经筵讲论是以研经论史为主要内核的,是古代礼仪制度嘉礼的一种习礼活动,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御前讲席而被视为官方正学,是“术”而非“学”,从而被排斥在主流学术之外。其实,经筵讲论本身具有传统儒学与经学的双重特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传统儒学与经学的一种外延和互补,所以官方正学也是一种学术的体现。它既是清代礼制文化政策的一个重组成部分,也是清代学术多变的主要动因。

  • 标签: 清代 经筵讲论 学术
  • 简介:关于伊斯兰与多元主义的关系,美国著名伊斯兰学者赛义德.侯赛因.纳塞尔(SeyyedHosseinNasr)已从宗教多样性和伊斯兰内部的多样性进行过深入的阐述,还有大量作品阐释过特定背景下多元主义的存在条件:在先知时代和《古兰经》的启示里,在伊斯兰与其他信仰群体关系的整个历史中,在当代世界的伊斯兰内部,在穆斯林反思自身文化位置的美国文化境域。

  • 标签: 美国文化 多元主义 伊斯兰 穆斯林 学术争鸣 《古兰经》
  • 简介:厦门市何厝小学一直有故事。1958年8月23日炮战的硝烟,历史的痕迹烙印在学校的岁月中,那是永远抹不去的红色记忆,“英雄小八路”从这里诞生,故事传扬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从这里唱响,回荡在九州大地上。如今这一切成为记忆,成为过去,敌对的僵持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已走远,海峡两岸跃动的是一颗颗真诚的赤子之心,一个个充满和平与发展的希望。

  • 标签: 两岸交流 红色记忆 改革开放 赤子之心 海峡两岸 厦门市
  • 简介:俄罗斯油画对于中国油画发展初期的影响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尤其是50年代以"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为代表的前苏联油画训练班在中国的举办,不仅引进了较为系统的绘画教学体系,更奠定了当下中国油画发展的基础。但"梅尔尼科夫短期油画训练班"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在六十多年新中国油画史的发展过程中,对他们的不同贡献曾经出现过"马高梅低"和"梅升马弱"的不同评价,这既反映新中国油画史始终没有脱离为政治意识形态所导向的事实,也表明艺术史总是力图返回到它自身的规律,并借助政治意识形态的推动,而实现其自身的追求。

  • 标签: 马克西莫夫 梅尔尼科夫 前苏联油画训练班 中国油画教育
  • 简介:5月31日至6月2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美国耶鲁大学全球正义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会议主题为“中国在21世纪的道德领导角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在开幕式上致辞,美国耶鲁大学博格(ThomasPogge)教授指出,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的中国在经济、军事等影响力之外,需要表现出更强的道德领导力。来自中国两岸三地与其他国家的20余位学者,围绕如何推动全球正义理论的新发展、在变动世界秩序之下中国的位置与作用、儒家在未来中国道德领导能力中所扮演的角色、全球正义与统治者的良心、中国的国际责任、中国与美国的博弈、政治哲学中人的优先性等政治哲学方面的学术问题展开了讨论。

  • 标签: 正义理论 学术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 美国耶鲁大学 国际影响力 全球正义
  • 简介:9月1-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吴向东、鲁克俭、罗松涛、徐克飞应特赛德大学(TeessideUniversity)考灵(MarkCowling)教授的邀请参加会议。张曙光教授提交题为“唯物史观与中国经验”的论文,提出应把唯物史观与近代以来的“中国经验”相结合。吴向东教授宣读题为“中国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的论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重塑社会价值秩序、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国家认同感、形成与中国的经济地位相应的文化软实力。

  • 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经验 论坛 大学哲学
  • 简介:12月8—10日在山东大学召开,由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芝加哥大学犹太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威夷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30余人与会,围绕犹太与儒学两种传统中的伦理以及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展开了富有成效的研讨和交流

  • 标签: 儒家伦理 国际学术研讨会 犹太教 芝加哥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山东大学
  • 简介:11月1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理论视野杂志社等京内学术媒体代表近3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政治哲学”的内涵、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建设路径及其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另外,会议达成共识,建立名为“政治哲学学社”的学术研究共同体,由中国人民大学段忠桥教授牵头负责,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为发起单位,每年不定期轮流举办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以推动国内政治哲学的研究和学科建设。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政治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哲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 研究共同体
  • 简介:11月30日在武汉大学召开,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和国学院主办。会议主题是医学与中国哲学,并庆贺唐明邦先生从事哲学研究60周年暨到武汉大学从教55周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陈祖亮主持。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教授全面介绍了唐先生的学术经历与主要成就。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周易》哲学研究展开讨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高华平教授结合新近出土的楚简文献,探寻《易》学在楚国的传播状况;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萧洪恩教授侧重解析《易纬》卦气说蕴含的生态有机论的当代价值;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丁四新教授系统阐释了马王堆帛书《易传》的哲学思想。

  • 标签: 中国哲学 学术研讨会 武汉大学 大学哲学 易学 华中师范大学
  • 简介:5月12日在安徽皖西学院召开,由皖西学院思政部和老干部处共同主办。会议主题为“张盛彬教授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研究”。来自安徽师范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皖西学院政法学院和思政部等单位近20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议由皖西学院思政部主任郝先中教授主持。80高龄的张盛彬教授回顾了自己作为学界“愚公”,如何实现从“移山”到“造山”飞跃的学术人生,并介绍了自己学术探索的历程。郝先中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今后将以学科联络组为纽带,继续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张盛彬教授的学术思想,认真提炼和弘扬张盛彬教授的学界“愚公”精神,以此激发和培养更多的逻辑学新人。

  • 标签: 学术思想 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 皖西学院 学术精神 专家学者